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態語言學視角下中國不同時期生態建設對比研究
——以2001年和2018年《中國日報》生態文章為例

2020-03-04 02:57:48趙蕊華
山東外語教學 2020年1期
關鍵詞:生態語言研究

趙蕊華

(中山大學 外國語學院, 廣東 廣州 510275)

1.0 引言

生態問題全球化將地球上每個國家都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是由于不同國家的發展階段、政治經濟制度、歷史文化背景和宗教傳統都有著各自的特點(趙蕊華、黃國文,2017),因此各國對生態保護的解讀就有所不同,其生態建設進程也不相同。

中國與世界上許多其它國家一樣面臨著日益突出的生態問題,不斷突出的生態問題一方面破壞了生態平衡,影響生態系統中參與者(包括人類自身和非人類有機體)的生存和繁衍,另一方面阻礙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中國尤其強調生態在經濟發展中的優先地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保護,實現兩者的互進互促。

本文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框架下,以網絡英文版《中國日報》(ChinaDaily)2001年和2018年有關“生態(eco)”的報道為例,從詞匯、小句類型、小句環境角色和小句復合體四個層面考察不同時期中國生態建設變化的語言構建特點,從而揭示ChinaDaily向國內外讀者傳遞的中國生態建設信息,并豐富中國的生態語言學本土化研究。

2.0 理論框架

語言生態研究可以從不同路徑展開,包括符號的、社會的、自然的和認知的(Steffensen & Fill,2014)。Cowley(斯蒂芬·考利、周文娟,2017)視Haugen(1972)為符號派的代表,Halliday(1990)為社會文化生態派的代表,Stibbe(2015)為自然生態派的代表。

Halliday學習和研究語言使用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語言觀和方法論(韓禮德等,2015)。這項為系統功能語言學所遵循的原則可以科學地指導生態話語研究。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的語言觀和方法論主張將語言研究置于特定的語境中。另一方面,它將語言研究應用到語境中,展示話語所傳遞的生態“故事”和生態哲學觀,通過語言對社會形成干預(黃國文,2018;黃國文、趙蕊華,2019)。Stibbe(2015)對生態“故事”和生態哲學觀進行了詳細的生態語言學解釋,并據此將話語分為有利于生態和諧發展的有益性話語,阻礙生態和諧發展的破壞性話語和較為模糊的中立話語。采用馬克思主義的語言觀和方法論有利于在中國特定的語境下發現語言傳遞的生態信息,解讀中國生態建設的特點和變化,同時應用研究結果影響人們關于生態的思想和行動。

中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者在功能語言學的指導下研究了生態語言學的分析框架(如趙蕊華,2016;何偉、魏榕,2017a;張瑞杰、何偉,2018)、文本特征(如黃國文、陳旸,2017;陳令君,2019)、跨學科屬性(如何偉,2018;趙蕊華,2018a)和生態語言學本土化(如黃國文,2016)等問題。生態語言學本土化研究可以從研究路徑,如和諧話語分析(黃國文,2017;趙蕊華、黃國文,2017),研究內容,如漢語的生態因素(趙蕊華,2018b),以及研究指導思想,如中國傳統哲學思想(Zhou & Huang,2017)展開。本文屬于研究內容本土化。

本研究從多個層面展開,將語言分析置于相應的文化語境、情境語境和上下文語境中,實現語言外語境和語言本身融合。而在語言內部,研究觀察對象縱跨四個單位:詞、詞組、小句和小句復合體,使分析更有依據、更為全面。

3.0 語料

3.1 語料搜集

本文的研究語料來自網絡版ChinaDaily。ChinaDaily涉及生態的內容分為四個體裁——“Articles”(文章)、“Comments”(評論)、“Blogs”(博客)和“Photos”(照片)。本研究主要考慮文章類生態報道。按照“Oldest/Newest”(最舊/最新)分類進一步搜索,發現最早出現該詞是在2001年5月16日。為了進行對比分析,本文搜索了2001年包含“eco”的文章,共計33篇(減去與生態非直接相關的6篇),共計173808詞,以及2018年(截止于8月29日)包含“eco”的文章,共計302篇(減去與生態非直接相關的100篇),共計890482詞。本文以這兩年的生態文章作為語料,對比研究了不同時期中國生態建設的語言構建特征。

3.2 語料解釋

通過對比搜集的2001年和2018年的語料數量可以發現:2018年對生態的重視程度相對2001年大幅增加,與2001年相比,2018年的文章是其10倍左右。除了這一數量上的直觀顯示,在內容方面,2001年和2018年的生態建設主題也存在明顯差異,如下圖所示。

圖1 2001年和2018年生態建設主題差異的對比統計(單位:次)

SR: scientific research(科學研究); EP: environment proper(環境本身); Econ: economy(經濟); HP: human project(人類工程); T: tourism(旅游); Agri: agriculture(農業); LS: lifestyle(生活方式); M: meeting(會議); Cult: culture(文化); CC: city (including region) construction(城市/地區建設)

圖1展現了2001年和2018年生態建設分別涉及的主題。除了科學研究(3次)、環境本身(5次)、經濟(8次)、經濟與環境(4次)、人類工程(2次)和旅游(2次)之外,2001年生態文章還涉及考古(1次)、疾病(1次)和語言(1次)。而2018年的生態文章除了涉及如圖1所示的11個主題外,還涉及藝術(2次)、技術(2次)、女性地位(1次)和宗教(1次)。由此可見,2018年生態話題的數量更多、跨度更大。在2001年,經濟處于最主要地位,占30%左右,接下來為環境本身,占18%,隨后是經濟與環境,占15%。在2018年,環境本身(65次)成為重中之重,占32%,經濟(50次)退居其次,占25%。就經濟而言,與2001年不同的是,2018年出現了由對生態問題的關注而產生的新興行業發展,共計15次,占經濟的30%。

因此,相比2001年,2018年中國對生態建設的關注度顯著上升,特別是對生態系統本身的關注超越了對包含生態因素的經濟的關注。2018年的生態建設還包括在意識領域的提升,相對2001年僅有的一次提到生態意識(“ecological awareness”),2018年的生態建設將生態意識、生態習慣(“ecological habit”)和生態教育(“ecological education”)都置于突出位置。

4.0 生態信息及其語言構建特點之對比分析

中國的生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這是在特定的經濟、政治、文化和歷史背景下做出的選擇。中國不同階段生態建設的特點在語言中表現在詞匯分類、小句類型、小句的環境角色和小句復合體類型四個方面。

4.1 發展背景

1979年到2001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趙凌云、向新,2005)。以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標志,2002年起中國經濟進入高級階段(卿定文、程掀,2007)。近十年來,中國在生態保護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強調生態在經濟發展中的優先地位,生態保護成為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雖然中國的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不過西方還存在大量對中國發展的誤解。因此,將中國的生態建設正確地、真實地呈現出來是語言工作者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之一。

中國的生態建設有特定的政治經濟背景,受傳統文化思想影響,為全球生態保護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我們在進行生態語言學研究時也秉承同樣的原則,即,研究的目的并非批判,而是提供更多選擇(Wodak,2011)。

4.2 生態詞匯對比

ChinaDaily2001年和2018年的生態文章中與生態相關的詞匯(包含“eco”,“ecological”和“green”以及與生態有關的名詞或名詞詞組)分類對比如下表所示,灰色部分代表了這兩個年代的主要區別。

表1 2001年和2018年生態相關詞匯分類對比

在2001年,生態相關詞匯量不大,總計40個。其中,人類行為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有益性行為,也就是說,ChinaDaily展示的是中國力圖修復生態的行為,塑造了正面的形象。生態問題集中在土地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水資源短缺(“water shortage”)、植被減少(“vegetation reduction”)等。生態滲入到其它行業的現象還不普遍,在2001年主要表現在生態與農業和旅游業的結合。最后,相關政策、法律和法規以及生態參考指標還不夠健全。

到2018年,生態相關詞匯的數量大幅增加,“green”已經成為了關鍵詞(標準計數從2001年的每萬詞10.4上升到2018年的43.2),出現在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生產層面的工/農業發展(“green industry”,“green manufacturing”,“green animal husbandry”)、交通(“green transportation”)、經濟(“green GDP”,“green tax”)和科技(“green technology”);精神層面的思想(“green thought”)、理想(“green dream”)和指引(“green light”);以及生活層面的衣食住行(“green shopping”,“green housing”,“green restaurant”)和旅游(“green travel”)。其次,“green”還出現在行動層面(“green action”),城市規劃(“green space”,“green zone”,“green belt”)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挑戰(“green funeral”)。“green”成為生態的代表色,傳遞了積極的、正面的含義。

相比2001年,2018年呈現的生態問題更多,除了持續受到關注的土地沙漠化,其它的突出問題還有大氣污染(“unclean air”,“air pollution”)、垃圾處理問題(“garbage pollution”)和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減少。相應地,中國采取了措施以解決或者緩解這些問題。例如,針對垃圾處理問題的使用環保購物袋(“reusable shopping bags”)和垃圾分類(“waste sorting”)等;針對大氣污染的污染物排放費用(“pollutant discharge fee”)和二氧化碳減排(“carbon dioxide reduction”);以及針對沙漠化問題的沙漠綠化(“desert greening”)、植樹造林(“afforestation”)和沙害管控(“sand hazard control”)等。此外,為了使保護措施更加科學化,出現了更多的生態參考指標,既為生態保護提供標準,又將生態數值和生態保護取得的進展直觀地展現在公眾面前,使公眾了解生態現狀并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2018年生態詞匯的另外兩個突出特點是:生態與其它行業的融合以及生態在精神層面的提升。生態與其它行業的相互滲透包括工業(“eco-industry”)、畜牧業(“ecological husbandry”)、農業(“ecological agriculture”)、商業(“animal-themed dessert shop”)和旅游業(“eco-tourism”),產生了許多生態產品,其中較為有特點的是在反思中國傳統習俗時創造的生態友好型燈籠(“eco-friendly lantern”)。在這個時期,對精神層面的生態建設的關注越來越多,除了不斷提升大眾的生態意識,中國還努力培養人們的生態習慣,進行生態教育。

詞匯分類在2001和2018年不同背景下呈現的中國的生態問題、解決措施、生態與其它領域的融合以及生態文明推廣的層面與圖1所展示的內容相呼應,反映了這兩個時期經濟發展和政治體制建設的特點,也展示了生態建設在受傳統文化影響的同時對傳統文化做出的挑戰。

4.3 小句類型對比

2001年和2018年ChinaDaily生態文章中的小句類型只有物質過程、心理過程和關系過程。但是,它們在不同階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傳遞的信息也不同。

4.3.1 物質過程對比

在生態話語分析中,物質過程是討論得最多的過程類型。大多數研究的基本做法是以人類作為施事和非人類作為施事進行劃分,由此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本文并非立足于批判,而是通過語言分析反映生態現實。

2001年生態文章中的物質過程分為:以人為施事的有益性行為,主要表現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例1)和對非人類參與者的幫助(例2);以人為施事的破壞性行為,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對非人類參與者的負面影響(例3);以及人的中立行為,即可能引導積極的結果也可能導致消極結果的行為,例如科研行為(例4)。

(1) We will ... improve the eco-system. (PartytoRejuvenateNation, 2001.7.2)

(2) My efforts could help save the creature from extinction. (NoMonkeyingAround, 2001.9.7)

(3) Unchecked expans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 has also harmed the environment. (SavingEco-systems, 2001.8.7)

(4) They chronicled the monkey in an area. (Nomonkeyingaround, 2001.9.7)

以非人類作為施事的物質過程相對較少,主要有不涉及對象的自身行為過程(例5),表示受損的過程(例6),還有少數破壞性行為(例7)。

(5) the monkeys feeding themselves or hurtling themselves (Nomonkeyingaround, 2001.9.7)

(6)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Northwest China has been deteriorating for a number of decades. (SavingEco-systems, 2001.8.7)

(7) The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is ... harm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s a whole. (SavingEco-systems, 2001.8.7)

這些物質過程所構建的行動不乏掩蓋問題根源的案例。例如,在以非人類作為施事的破壞性行為的例子中,中國經濟發展的阻礙被歸結于不斷惡化的環境,卻沒有進一步挖掘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但是也有直接指出問題根源的案例,例如以人類為施事的破壞性行為揭示了破壞環境的人類經濟活動。人類活動、環境破壞和經濟阻礙三者構成一個循環關系,如果僅僅關注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方面,很容易造成斷章取義,所得出的結論也是片面的。

2018年的生態文章中的物質過程也可以分為上述七類,但是它們又呈現了自身的特點。第一,生態問題多元化(與4.2照應),表現在構建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行為和生態環境受損的物質小句增多,相應地,用于改善環境問題的有益性行為也增多。第二,科技的不斷發展從物質層面給人們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在心理層面提升人的自信,表現在人類對環境和非人類動物的干預和控制,如例(8)。第三,突出生態和其它領域的融合,如例(9)。最后,加強生態意識和生態教育。

(8) They breed marine lives such as fish and crabs in the rice field. (OrganicRicefromTaicangWinsGoldMedal, 2018.5.15)

(9) Sichuan province’s Garze prefecture and Aba prefecture integrate ecological progress with ecological agriculture. (EcologicalProgressontheQinghai-TibetPlateau, 2018.7.19)

4.3.2 心理過程和關系過程對比

Halliday & Matthiessen(2004)將心理過程分為情感、感觀和認知三個方面。2001年和2018年兩個階段的心理過程呈現出較為相似的分布,所傳遞的信息也沒有太大差異。就情感而言,這兩個階段的細微差別在于2018年的生態文章中出現更多非人類參與者作為感覺者的案例,表達非人類動物的情緒,例如,

(10) Newborn baby turtles like dark places. (PlanHatchedtoProtectTurtles, 2018.8.6)

表達感觀的心理過程(如“see”“eye”“sight”“observe”)與物質過程中的某些中立行為(如4.3.1中的“chronicle”)共同構建了科研這一領域。就認知過程而言,2018年的生態文章除了傳遞人們(特別是科研工作者)有關生態系統的知識和獲得的新發現外,還傳遞了新的價值觀(例11),并普及生態教育(例12)。

(11) We will valu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we value our lives. (EcologicalProgressontheQinghai-TibetPlateau, 2018.7.19)

(12) They will ... learn about its ethnic culture and eco-civilization practices. (SinologistsGetaLookatLocalCulture, 2018.7.10)

ChinaDaily中生態文章的關系過程主要用于指明生態問題(例13);描寫生態現狀(例14);表明歸屬/構成關系(例15);展示生態系統組成部分地位/功能(例16);生態問題歸因(例17)以及表示對等關系和屬性等。

(13) Getting people to care about recycling is our biggest challenge. (How‘DirtyBusiness’IsHelpingCompaniesCleanuponProfits, 2018.7.5)

(14) Forest coverage is 52.4 percent. (HunantoWooHKinvestors, 2001.7.6)

(15) The province has a large variety of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nature has always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philosophy. (ProvincetoBeefupExports, 2001.7.26)

(16)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a key eco-safety barrier in China and Asia, and a focus of China’s drive to promote ecological progress. (EcologicalProgressontheQinghai-TibetPlateau, 2018.7.19)

(17) The present living predicament of birds and animals has been caused by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of human beings. (Nomonkeyingaround, 2001.9.7)

相比2001年,由于生態問題增多、科技發展、生態措施增加、生態意識增強和價值觀扭轉以及新興行業的出現,2018年生態文章中的關系過程數量大幅度上升。這些文章利用表示對等的小句展現新的生態和經濟之間的關系(例18),表示定義的小句解釋新時代下出現的新活動(例19),以及表示唯一的主位等同結構突出重要性(例20)。

(18) A more sustainable o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usiness practice does not mean business will suffer. (GreenerChina, 2018.2.23)

(19) Plogging is picking up trash while taking on a run. (Plogging:TheLatestUrbanFitnessBoominChina, 2018.8.15)

(20) What we are doing is changing people’s old habits. (TurningWasteintoWealth, 2018.6.22)

4.4 小句的環境角色

小句的環境角色在2001年的生態文章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可以簡單分為目的、伴隨和手段三類。在2018年,由于發展階段的不同,語言發生的背景產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表示方式、原因和結果的環境角色中。

表示方式的環境角色又分為手段、質量和程度三類。在表示手段的環境角色中,最具時代特色的是通過科技手段促進生態建設,例如,

(21) [With improve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s and enhanced data qualit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as improved greatly in terms of capability and efficiency. (EcologicalProgressontheQinghai-TibetPlateau, 2018.7.19)

其次,還包括來自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例如,

(22) combat desertification [with proper policies]

表示質量的環境角色強調兩個方面,一是生態建設的過程性(“gradually”),二是在全球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尋求國際合作(“jointly”)。表示程度的環境角色設定了中國的生態建設的輕重緩急(“partly”,“heavily”)。

表示原因的環境角色相比2001年大幅增加,主要反映了中國對生態問題的反思,分為追溯生態問題的原因、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經濟帶來的好處三個方面。產生生態問題的原因有人類活動(“owing to overgrazing”)、經濟成本(“owing to low costs”)、自然因素(“due to climate change”)和生態意識缺乏(“due to a lack of awareness”)。解決生態問題的方法可以分為科技支持(“thanks to a new material and process technology”)、政策支持(“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by the government of such policies as…”)、實際行動(“thanks to state-led protection efforts”)和自然改善(“thanks to an increase in rain and snow”)。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經濟帶來的好處是方方面面的,包括行業發展(例23)和就業增加(例24)。

(23) Our county’s ‘all-for-one tourism’ has witnessed healthy and proud development thanks to our forestry industry. (XiVowsClean,Beautifulworld, 2018.7.9)

(24) Over 52 million jobs have been created thanks to the forestry industry. (World’sLargestFairHelpsBoostBuildingandDecorationIndustriesinChina, 2018.7.9)

但與激烈批判人類中心主義不同的是,本文并不是將所有的問題都歸咎于人類活動,而是承認自然原因的存在。正如生態系統有可能自然修復一樣,生態問題的惡化也可能自然造成,例如,

(25) The fight against desertification at high altitude is much harder than in other places because of severe weather in all seasons. (EffortstoStopCreepingSandMakeHeadwayonQinghai-TibetPlateau, 2018.6.19)

表示結果的環境角色傳遞的最重要的一個信息是改變的結果是有利于生態保護的,例如垃圾處理中將垃圾轉化(“transform waste”)為(“into”)新材料(“new materials”)和新產品(“chic T-shirts and tote bags”),最終變廢為寶,實現既保護環境又促進經濟發展(“into cash”)的雙重目標。另一個“改變”表現在城市發展模式,致力于將城市建設從工業發展轉變為宜居的生態城市(“into livable eco-city”)。

4.5 小句復合體類型

ChinaDaily生態文章中小句復合體的主要功能是表示目的、原因、條件和手段,其它功能還有表示讓步、闡釋、增加、相反和時間。由于原因和手段已做詳細介紹且小句復合體傳遞的信息相似(見4.4),這里不再贅述。接下來對比的重點是表示目的和條件的小句復合體所傳遞的信息。

2001年生態文章中,政策和實踐的目的主要是保護生態環境,使人們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生態環境中。而2018年政策和實踐的目的更具體、更多元化。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目的被細化為減少海洋污染、凈化空氣、恢復植被、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濕地等,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些與生態問題的細化(見4.2)相關聯。政策和實踐的目的還延伸至與生態相關的工業、農業、商業、旅游業等,以實現生態的、綠色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提升生態意識(“to raise eco-friendly awareness”)、培養生態習慣(“to cultivate eco-friendly habits”)、挑戰不利于生態保護的傳統(“to promote eco-friendly burial”)也成為實施政策的目的。

生態文章中表示條件的小句復合體分為正面的和負面的。在2001年,正面條件句主要用于表達生態保護失敗帶來的后果,如例(26)將移種失敗的嚴重性與犯罪等同。

(26) If the transplant fails, it would then be wasting resources and committing a crime. (SavingGreenHeritageinThreeGorges, 2001.8.6)

負面條件句用于表示生態保護成功的前提,如例(27)表明了生態保護與人民溫飽問題的關系。

(27) Unless the problem of feeding the people can be solv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not be comprehensively protected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SavingEco-systems, 2001.8.7)

在經濟發展為先的2001年,生態保護需要建立在人民生活條件得以改善的前提之下(對照4.1)。在2018年,正面條件句的用法與2001年相同,用于突出生態問題帶來的危害。但是負面條件句不僅限于表達生態保護的前提,還將生產、建設和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聯系起來,如,

(28) ... demonstrating vigorous economic growth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environment (GreaterBayArea‘PoisedtoBeWorld’sTopGreenEconomy’, 2018.3.15)

4.6 小結

多層面分析模式為在不同背景下對比中國的生態建設特點及其語言構建方式提供了有效途徑。如表2所示,語言的外部環境、話語主題以及語言本身的不同層面都反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建設。其中,背景分析進一步分為發展階段、政策法律、技術和文化四方面,語言分析涉及詞匯、小句類型、環境角色和小句復合體。背景對生態建設的影響體現在發展主題的側重,而發展主題的特點又由語言選擇來實現。這一系列凸顯不同時期中國生態建設特點的選擇由表2中“+”(代表增加)和“———”(代表未提及)表示。需要說明的是,研究所展示的并非國家的具體政策,而是根據ChinaDaily的語言揭示在不同時期呈現在國內外讀者面前的有關中國生態建設的現實,也展現了不同時期官方媒體試圖向讀者傳遞的信息。

表2 語境、語言與生態建設

5.0 結語

本文以馬克思主義主義語言觀和方法論為指導,遵循“置于社會”并“用于社會”的語言研究原則,以2001年和2018 年ChinaDaily生態文章為例,分析對比了不同時期下中國生態建設的語言構建特點,從而揭示中國官方媒體向國內外讀者傳遞的生態相關信息以及對讀者生態認知的影響。

本文是中國生態語言學本土化研究的一次嘗試。全球語境下的生態語言學的發展是“多元化”和“整體化”(何偉、魏榕,2017b)的統一。多元化可以是研究路徑的多元化,也可以是研究內容、研究框架、研究背景的多元化;整體化是各種研究之間的聯結和相互影響。中國的生態語言學本土化研究是生態語言學研究多樣化的表現,有利于生態語言學的因地制宜,但同時也要注意與國際生態語言學對接,實現東西方生態語言學的交融。

猜你喜歡
生態語言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生態之旅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99精品视频播放|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自拍另类|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亚洲无限乱码|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三级|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a毛片免费观看| 一级片一区|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门事件在线|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啪啪永久免费av|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婷婷六月色| 亚洲男女天堂|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亚洲一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亚洲黄色成人|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日本三区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91精品网站| 亚洲性网站|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二|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网站免费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91小视频在线|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色视频久久| 国产丝袜第一页|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色综合手机在线| 欧美午夜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福利片|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性欧美在线| 亚洲区欧美区| 在线播放国产99re| 99re在线视频观看| 午夜福利网址|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