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蓮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將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的變化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其中,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關鍵要素之一。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邏輯性指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的思維形式;深刻性指在廣泛、全面考慮問題的基礎上善于透過現象而深入到問題的本質;批判性指質疑、公正、反思的態度和行為;創新性指在解決問題上求新、求異的思維(教育部2018)。
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包括邏輯性思維、深刻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等。邏輯性思維指通過預測猜測文本的主要內容,觀察、獲取語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觀點,分析事實與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闡釋語篇中各組成部分的意圖和關系,語篇結構和語篇的銜接性、連貫性特點,概括段落大意和語篇主題。深刻性思維指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和隱含意義,語篇中使用特定詞匯、句式表達的內涵。批判性思維指比較具體信息的異同、文化異同;評價語篇反映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語篇反映的文化和社會現象。創新性思維指對語篇語言的創新性遷移運用。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想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就要樹立英語學習活動觀。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遷移創新類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這一過程既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整合發展的過程,又是文化意識不斷增強、思維品質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閱讀課要圍繞What,How 和Why 三個層面設計英語學習活動,What 指語篇的主題、內容、類型;How 指作者如何表達主題、語篇結構和語言特點;Why 指語篇的深層含義,包括作者的意圖與立場、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思維品質的提高就是在解讀文本過程中從表層理解到深層理解,再到評價性理解,最后到創新性遷移運用的過程(王薔2017)。
教學對象是理科生,英語基礎一般,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英語的熱情非常高。學生已經具備在閱讀中獲取具體性事實的能力。在把握語篇類型,歸納、比較、分析和評價閱讀信息方面的能力仍然比較薄弱。
雖然學生對于樂隊相對熟悉,但是對于門基樂隊及一般樂隊的組成比較陌生。同時,學生欠缺將所學語言知識進行遷移、創新的能力。此外,學生缺乏對自我發展的思考,沒有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
1.語言材料
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Unit 5 Music。
2.主題語境
人與自我(門基樂隊的發展歷程對自我發展的啟示)。
3.語篇類型
介紹性文章。
4.文本分析
文章介紹了普通樂隊組建的過程及門基樂隊組建的特殊經歷和成長歷程,使學生通過學習體會門基樂隊對音樂的不懈追求和認真做事的態度,并能夠反思如何更好地發展自我。
【What】文章描述了門基樂隊的發展歷程。
【Why】作者希望通過文本引發讀者辯證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樂隊,以及青少年自我發展所需條件。
【How】文章屬于介紹性文章。第一、二段介紹了樂隊形成的通常過程,第三、四段描述了有特殊成長經歷的門基樂隊——從一次失敗的電視選秀到一支流行樂隊的誕生。
在教學中,教師結合《課程標準》關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論述,進行了以下教學設計。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標題、圖片預測文章的內容和主題,利用主題句概括文章大意和分析文本的語篇結構,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分析門基樂隊的組建成長歷程和比較門基樂隊與其他樂隊的異同,以及歸納門基樂隊成功的原因和對門基樂隊作出評價,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反思門基樂隊的特殊成長歷程對自我發展的啟示,以及理解和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培養學生的深刻性思維。通過補全標題和對文本語言遷移和運用介紹喜歡的樂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本課學習結束時,學生能夠:
1.學會通過看標題和圖片等方式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合理推測。
2.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尋找段落主題句、概括段落大意等方式掌握文章大意,提高推斷能力。
3.通過尋找關鍵詞,查找特定信息等方式梳理、獲取文中有關門基樂隊的事實性信息。
4.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思維導圖,概括、整合一般樂隊組建的過程及門基樂隊組建的特殊經歷。
5.通過比較門基樂隊與一般樂隊組建的過程,總結分析門基樂隊成為優秀樂隊的原因,并反思主題——門基樂隊成長對自我發展的啟示,如態度認真、堅持不懈和合作等,以此提高思維品質,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6.通過學習課文能夠歸納、拓展關于樂隊介紹的相關表達,并遷移運用于介紹自己喜愛的樂隊。
1.學生獲得普通樂隊和門基樂隊的事實性信息,感悟門基樂隊的特殊發展經歷。
2.學生能夠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比較和分析門基樂隊與普通樂隊的不同經歷,賞析門基樂隊的獨特魅力,感受情感教育,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1.學生根據樂隊的發展過程,發展文化意識。
2.學生通過分析門基樂隊與其他樂隊的不同之處,發展思維品質。
3.學生能體驗門基樂隊的發展歷程,反過來又逐漸充實自我,發展自我。
在整個閱讀學習中,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活動,完全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完成學習計劃,監督、評估和調節自己的學習(教育部2018:43)。
學生通過預測、掃讀、識別、儲存相關背景知識,培養推斷、比較和分析等認知策略(教育部2018:43)。
具體見圖1:

圖1

圖2
教師提出問題:“What is a real band?”并讓學生觀看中國著名樂隊的表演,鼓勵其提供多樣化的答案。例如,樂隊是由歌手、鋼琴家、指揮家等組成的。
【設計說明】視頻給學生直觀、生動的視覺沖擊,使其感受樂隊演奏的同時聚焦主題,鋪墊本課主題語言。提問“什么是真正的樂隊”可以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帶著疑問閱讀并驗證自己的預測,從而抓住要點,理解文本,培養分析、推測、假設、驗證等思維能力。
預測: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教師先引導學生根據標題和圖片預測文本大意,然后鼓勵其根據圖片預測不完整標題的含義。
【設計說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標題、圖片等預測文章內容可以激活學生與文本之間知識與經驗的信息差,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其學會觀察,發展猜測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會學習(葛炳芳2014),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第一遍閱讀:
活動1:討論
What is the main idea and genre of the passage?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上問題,找出每一段的主題句,并概括文章大意(見圖3)。

圖3
接著,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和語言特點確定文章的體裁。
【設計說明】教師引導學生尋找段落主題句,然后歸納文章大意,提高其獲取、梳理、整合信息的能力(教育部2018:65)。分析文章語篇類型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從而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
第二遍閱讀
How did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topic?
學生應在開頭找到問題并得到答案:作者通過提問的方式介紹了課題,從而提高對文章的閱讀興趣。
【設計說明】推斷作者的寫作手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其思維品質。
活動2:思維導圖(1)
How a band is formed?
Question:What is a real band?
首先,教師讓學生繪制一張關于樂隊是如何形成的思維導圖(見圖4)。

圖4
根據思維導圖,教師鼓勵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從思維導圖中,學生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答案:一個樂隊有一群音樂家,他們一起創作和演奏流行音樂。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關鍵詞在文章中查找普通樂隊組建的事實性信息,完成思維導圖。在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梳理和整合有關樂隊組隊的信息,形成結構化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發展語言能力。同時,利用思維導圖比較門基樂隊與其他樂隊的異同,了解事物的本質,培養深刻性思維,從而達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活動3:思維導圖(2)
How the Monkees was formed?
學生首先完成思維導圖(見圖5),然后根據思維導圖對門基樂隊的形成進行復述。

圖5
接著,教師提問:
What does the title mean?
How can we complete the topic?
學生可能的回答有:Thebandthatwasn’tacommon one.The band that was a real band.The band that was a young band.The band that was an energetic band.The band that was an influential band.The band that was a life-long band.
【設計說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信息,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現了課堂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確保第四個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借助思維導圖,用所學語言描述門基樂隊組建的過程,充分內化所學語言知識。學生再次回答“什么是真正的樂隊”,可以深入思考文章的內涵,同時豐富音樂文化知識,發展文化意識。完成文章標題缺失信息、自我檢測讀前的預測和檢測對文章主題的深層次理解,同時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發展他們的思維品質(教育部2018:41)。
第三遍閱讀:
活動4:討論和分析(1)
教師鼓勵學生討論和分析以下問題: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nkees and other bands?
在學生討論和分享觀點后,教師讓其關注門基樂隊的具體信息(見表1),并引導其挖掘和歸納門基樂隊的優秀品質。

表1
討論和分析(2)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門基樂隊的優秀品質進行自我反思(見表2)。

表2
【設計說明】本活動旨在讓學生挖掘門基樂隊成功的原因,包括人生目標、認真的態度、堅持不懈的努力等。問題能幫助學生反觀自己的人生,體驗門基樂隊的發展歷程和感悟門基樂隊的獨特魅力。
學生根據門基樂隊成功的原因思考自我發展,如我是否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等,如何逐漸充實自我、發展自我等。這樣使語篇主題(人與自我)得到升華,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張獻臣2018)。同時,促進學生自我發展意識的提高,凸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王薔2017)。
活動5:“頭腦風暴”
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
【設計說明】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促進其思維品質的發展,同時確保第五個教學目標的達成。
活動6:自我評價
學生根據自己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完成自我評價表(見表3)。

表3
【設計說明】學生根據自己本堂閱讀課的表現,運用理性思維完成自我評價,可以增強自我監控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發展思維品質,從而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活動7:查找詞塊
首先,師生在文章中找出描述門基樂隊的相關詞塊,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拓展關于成功話題的詞塊。下面是部分詞塊:
文本詞塊:start as,have a gift for,practice music,form a band,make records,singsongs,give performances...
拓展詞塊:hold serious attitudes,keep hard working,have ideal,have a strong will,adjust moods,...
【設計說明】以詞塊為特征的語言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文章的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還為其完成本堂課的作業作了充分的語言儲備,從而確保第六個教學目標的達成。
活動8:作業
1.把你最喜歡的樂隊介紹給你的同學,簡要地寫出這個樂隊的發展過程,以及喜歡的原因。
2.設計一張海報介紹你最喜歡的樂隊。
【設計說明】介紹喜歡的樂隊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復習本堂課文本的主要內容,鞏固有關樂隊的語言知識,使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設計海報的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
語言參考:
Language reference:
1.start as,have a gift for,practice music,form a band,make records,sing songs,give performances...
2.hold serious attitudes,keep hard working,have ideal,have a strong will,adjust moods,...
【設計說明】學生在完成介紹自己喜歡的樂隊的過程中能學會從書本知識遷移到生活體驗,使書本與生活相關聯,學會發散思維,提升思維品質。通過構思寫作內容,促進學生創造性地遷移運用語言,同時使第六個教學目的得以達成。

圖6
這一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語言能力(闡釋樂隊的組建過程)的發展過程、知識建構(如何組建樂隊)的過程和學習能力(學會利用圖片和標題推斷文章大意、利用段落主題句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大意、結合文章大意和語言特點判斷語篇類型、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文章主題)的形成過程,以及思維品質(邏輯性分析篇章結構和主題,批判性反思門基樂隊成長歷程,深刻性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創新性遷移運用文本語言)提升的過程,使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得以落實(教育部2018:54)。
英語閱讀課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注重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文本主題和語篇特點,圍繞What,How 和Why 設計不同的課堂活動,從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批評性和創新性等方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真正實現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從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向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