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玲云 陳曉靜
在媒介塑造的網絡社會中,各種復雜的組織在此生根發芽,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網絡,正是因為如此復雜,才導致各種形式的群體性事件。最近幾年,發端于線下的鄰避沖突開始蔓延到網絡社會,一種新型的群體性事件正在逐漸形成,而且對如今的網絡社會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對鄰避沖突的研究最初從國外開始。通過文獻的閱讀,筆者發現了大多數學者的研究路徑。在文章開始,一般分析鄰避沖突的起因,由原因的分析指出地方管理上存在的弊端,最后試著找到解決辦法。還有些以政策視角為著眼點,分析鄰避沖突產生的根本原因,指出地方政府政策的不足,試圖從政策方面解決鄰避沖突。中國學者對鄰避沖突的研究起步較晚,沒有“鄰避”這個概念,多以“群體性事件”等詞匯來形容,尤其是由于環境問題導致群體性抗爭,如廈門地區的PX 項目、余杭的垃圾焚燒等一系列事件,最易引發官民沖突。事件發生范圍集中于經濟發達地區,如江、浙、滬,且發生地點從城市向鄉村轉移,從沿海向內陸轉移,從最初線下集眾游行到線上網絡傳播,這些變化都反映了網絡空間逐漸成為現實鄰避沖突的主戰場,也成為民眾訴求的主要渠道①。本文將江蘇昆山響水爆炸事故作為鄰避沖突的典型事件,通過對這一事件的梳理,分析并找出鄰避沖突的根源,提出合理有效解決網絡社會和現實生活中鄰避沖突的方法。
2019年 3月 21日 14 時許,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化工園區內的天嘉宜化工公司發生爆炸事件。17時,相關部門發布了救援通報,31 名受害者陸續被救出。22日14 點,國務院特別成立了“3·21”爆炸事故調查組做具體調查。目前,當地的各項工作都在逐步有序進行,相關應急處理方案初步被確定。第4 次新聞發布會召開后,確認此次事故78 人死亡。從事故的傳播分析中可知,自爆炸爆發始,其百度指數逐漸上升。3月25日,第4 次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確認死亡人數高達78 人時,這次爆炸事件的百度指數抵達最高值,在此之后其指數慢慢下降②,見圖1。
從微信指數示意圖(圖2)中我們不難看出,有關這次爆炸事故的發展呈現出一個類似M 型的走向。根據圖示,微信指數在事故發生的最初飛速上升,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在22日出現了一個小高峰后飛速下降。24日,其指數又飛速上升。25日,在確認了死亡人數達78人的時刻,數據走向了第二個峰值,后再迅速回落③。

圖1 昆山響水爆炸事件百度指數趨勢圖

圖2 昆山響水爆炸事件微信指數圖
這次爆炸事故導致了78 人死亡,傷員多達566 人。基于此,園區內一切企業都陸續被叫停,爆炸地點附近多個變電站也因此停運。據專家分析,這次爆炸事故有可能會影響到其他行業。其后,環保部門展開環境監測,涉事企業被依法查處整改④。
技術逐步發展,媒介逐步進化,網絡社會的風險也隨之增大。傳播主體通過媒介把信息傳達給受眾,但信息的傳遞并未結束。各種新媒體平臺憑借互聯網的優勢,使傳者和受者之間達到了高度互動。傳播主體把信息傳遞給傳播客體,客體并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又轉化為傳播主體,一方面反饋給信息源,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關系網再次傳遞。
在鄰避沖突事件中,雙方因各自追求的利益不同而存在沖突。在鄰避設施建設中,利益主體也非常多樣化。其中政府的利益訴求最為明顯,雙方的對抗也最為激烈。所以,政府和鄰避設施周邊居民可以被簡化為鄰避沖突事件的兩個利益訴求方。對于當地而言,鄰避設施的建設通常是有利的。在響水爆炸事故中,雖然涉事公司存在爆炸風險,但對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有好處,政府于是強力推進鄰避設施建設,在事故未發生時,風險被掩蓋。然而事故爆發,政府方受到了公眾的譴責,其利益訴求從強制推進到了不得不考慮公眾的態度,轉變為維護社會穩定。所以,在鄰避沖突過程中,當地居民和政府對利益存在相反的訴求。基于此,鄰避沖突存在的原因就是因為雙方利益訴求不同。
在這次爆炸事件中,媒介的作用不容小覷。在鄰避事件最初爆發時,傳統媒體、新媒體發揮各自的優勢,以最快的速度把信息傳達給受眾。在這個階段,信息的傳播主要是媒介。對爆炸事件進行梳理后可以看出,微博、微信平臺在事件發生時,信息迅速傳播,平臺指數飛速攀升,反映了媒介的推波助瀾作用。其次,隨著事件的發展,媒介及時傳遞事件發展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推進事件的解決。具體表現在:互聯網時代下,公眾通過各式各樣的自媒體平臺線上發布信息,表達觀點,甚至有可能形成線下的游行示威。
不僅如此,媒介在傳遞公眾訴求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政府或企業通過媒介了解公眾想要什么,再通過媒介給出相應的回應。媒介具有議程設置的功能。媒介向公眾傳遞信息,進而影響公眾的觀點和行為。在響水事件中,經過新媒體的信息發布,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迅速成立調查組開展調查,及時披露信息,時刻追蹤事件最新進展并實時傳遞給公眾。最后,在事件的結束階段,政府或企業通過媒介向社會公眾給出官方的回應與決策。
媒介同時也是公眾意見的傳達者,把公眾意見反饋給政府或企業,有助于政府或企業了解公眾需求,促進政府和公眾的互動,最終有助于事件的解決。昆山響水爆炸事件發生后,媒介在促進事件的處理與解決方面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在鄰避事件發展過程中,除了媒介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對鄰避沖突的管理也很重要。我國政府一般采用科層制管理。所謂的科層制管理由馬克思·韋伯于20世紀20年代最先提出。他認為,現代科層制是一種高度理性化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具有精確性、效率性、穩定性等多個優點,是一種與傳統封建層制不一樣的組織結構,它是以現代嚴格的法治社會為基礎的、有理性的科層制⑤。但是,進入信息社會之后,科層制似乎并不那么準確適用。互聯網時代,公眾渴望得到信息,然而科層制管理下的鄰避沖突的演變過程一般從決策封閉開始,公眾無法得到有效信息,等決策正式發布時,遭到公眾反對,導致鄰避沖突。昆山響水爆炸事件發生后,各級政府馬上進行層層傳達,各級督查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但依舊沒有解決問題,而涉事企業在進行檢查時僅僅走個過場,一直到出事前都沒有進行徹底的安全檢查,埋下了安全隱患。
在鄰避型群體性事件發生初期,涉事主體(如政府或企業)一般都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喪失了政府公信力和話語權。隨著事件的發展,政府或企業利用各種官方媒體、網站等及時回應公眾,最大限度地讓公眾了解信息,穩定了輿論。因此,網絡時代下,互聯網為公眾提供了發表自己想法的平臺,政府和企業更應該利用互聯網向公眾傳遞信息,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設置自己的議程,掌握輿論引導權。
相對于政府,公眾在獲取信息時,人力、物力、資源、渠道等多個方面都存在著差距。而且,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大多數網民并不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他們通過互聯網獲取的信息是良莠不齊的且真實性存疑,不免對公眾的情感存在誤導。因此,政府應該重視公眾的負面情緒,并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
第三方的介入往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避免科層制下產生的政府壟斷權。通過引入第三方可以對產生鄰避沖突隱患的設施進行合理評估,通過第三方的力量對事件進行詳細的調研,并獨立發表事件調查報告。第三方的引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調查報告的真實度,另一方面也會減少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注釋:
①何筱媛.新媒體環境下我國鄰避型群體性事件的信息傳播機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4.
②③④李旭.3·21 響水化工企業爆炸事故輿情觀察報告[EB/OL].梅花網,2019-03-29.https://www.meihua.info/a/73502.
⑤陸海剛.從科層制管理到網絡型治理[D].南京:南京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