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峰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太原,030031)
獨立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完善,逐漸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民辦高校分支的重要構成部分,對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獨立學院轉型發展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各校要強化黨委主體責任的相關制度建設,抓住機遇,促進獨立學院的健康發展。
我國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也推動了獨立學院的轉型發展。新時代,黨委主體責任的內涵也從黨風廉政主體責任不斷深化為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中共中央2010年修訂的《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第一章第4條明確要求,“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堅持黨委統一領導”[1]。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強調:“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2]自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為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特征。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各級黨組織要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3]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4]在不斷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委主體責任的理論也進一步豐富和深刻。黨委主體責任已經從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提升為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新高度。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具有更豐富的內涵,除了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更要加強黨的政治、思想、組織、紀律、制度等各方面的責任。
落實黨委主體責任的前提是權責統一。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權力和責任一致,落實主體責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如果權力和責任不一致,黨委沒有條件和能力承擔這個責任,要落實主體責任恐怕是不現實的,最終也只是一句空話。獨立學院黨委在落實自身的主體責任時,也存在權責失衡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要問責學院黨委的主體責任,首先要明確黨委的權力和地位。其中,普通公辦高校實行校長責任制,接受黨委直接領導;獨立學院推行院(校)長負責制,接受院(校董)事會領導。因此,黨委管理在獨立學院實際管理過程中發揮不出太大的作用,不像在公辦高等院校中那樣具有相應的權威領導力。不管是高等教育法還是民辦教育促進法,都沒有對黨組織在民辦高校中的管理地位做出明確的規定。這種無據可依的局面造成獨立學院管理體系中黨委領導力的弱化,行政領導成為管理的主導力量。這樣獨立學院中大大小小的事都由行政負責人(院長)說了算,行政負責人的權力過大,而沒有約束的權力必然滋生問題。這種情況下,黨組織的工作效力及指導意義發揮不出來,黨委的權力和地位被弱化。
“責任是權力的孿生物,是權力的當然結果和必要補充,凡權力行使的地方就有責任。”[5]黨委領導干部在被授予權力的同時也得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獨立學院黨委的權力被弱化的情況下,黨委的主體責任也就很難落實到位,勢必影響學院整體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獨立學院黨委經常存在黨組織被邊緣化、較少參與學校管理與決策的問題,導致黨委責任意識較差。這些獨立學院黨委有時理論學習不足,對全面從嚴治黨理解不夠深入,甚至認為有些工作與己無關。有的組織生活落實不到位,存在形式化問題;有的掩耳盜鈴,發現問題后隱瞞不報、不進行處理,怕擔責任,怕找麻煩;有的思想懈怠、重視不夠,樹立不起牢固的從嚴治黨觀念,對中央指示領會不深刻、落實不到位。
責任分工不明確體現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是黨委與行政之間的責任劃分不清,平時各行其是,互不干涉。一些領導干部過于注重行政職務身份,只強調自己主管的科研教學工作或者后勤保障工作,忽視或弱化了自己的黨內職務和職責,難以做到“面對失誤敢于擔當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6],缺乏主體責任的擔當和落實。二是黨委領導機制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責任劃分不夠明確這一方面,對黨委的集體責任、主要領導的責任范圍、分管領導肩負的責任劃分不清。學院黨委組織沒有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進行合理責任劃分,一旦出現實際發展問題需要追究責任時,就會出現無據可依、無章可循的局面。
問責制的前提,是要做到權責統一,有權才有責。同時,某些上級紀檢部門在進行責任追究時,出于多種考慮往往采取重責輕罰、小責批評教育不做處罰的做法。這種避重就輕、應付了事的問責處罰機制發揮不出真正的威懾、懲戒作用,導致問責制成為“雷聲大、雨點小”的泛泛空談。
強化獨立學院黨委主體責任的落實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能夠有效促進我黨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能夠加強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年青一代的政治思想覺悟,為社會培養出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業務本領高強的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高等教育法明確了普通公辦高校的黨委領導機制及主體責任劃分,對獨立學院的黨委管理責任沒有做出具體的闡釋與規定;民辦教育促進法重點強調了院校董事會的管理權限及校長責任范疇,沒有涉及黨組織的管理責任內容。《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對獨立院校的黨委管理工作做出明確詳細的規定,但是第2條中的“高等學校實行黨委統一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第11條中的“黨組織討論決定學校改革發展方案及教科研工作、行政管理等重大問題”內容跟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民辦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存在沖突,造成黨委直接領導和董事會直接領導的規定內容存在矛盾。這種法律法規上的沖突與空白直接導致一些獨立學院黨組織有心無力,被孤立、被弱化,無法發揮真正的管理實效。因此,要想徹底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就必須通過立法手段明確獨立學院黨組織的職責權限,如采用黨委書記由學院董事長兼任的方式,促進學院領導注重黨務工作,真正發揮出黨委的核心領導力,將學院發展納入科學、持續的良性發展軌道。
各級黨委必須不斷增強主體角色意識,自覺主動地承擔從嚴治黨重擔。黨組織干部隊伍必須政治素質過硬、業務本領高強,廉政認識深刻、工作思路清晰,能夠熟練應用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手段,防止出現“拍腦袋決策、拍胸脯擔當、拍大腿后悔”的局面。各級黨委(黨組)書記應當努力扮演好第一主體責任人的角色,敢抓敢管,有抱負、有擔當。黨委成員、干部領導要充分認識自身所處的主體責任位置,積極參與管黨治黨,善于改進工作方法。黨委責任劃分要明確、具體、細致,確保管理責任得到逐層落實,發揮出真正的管理效力。
黨委主體責任在實際落實進程中之所以出現落實不到位、責任不明確、監督不得力等現象,就是由于在責任劃分上沒有列出準確、精細的責任清單,對職責權限界定不明確造成的。這就要求高校黨委制訂出精細、明確的責任追究細則,將黨委書記、黨組成員需要擔負的責任分別羅列出來,對第一責任人的管理權限范疇、集體責任與分管責任的具體權限范疇等具體問題都做出詳盡的規定,以此增強全體黨委成員的主人翁意識,促使他們對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改變“書記擔著一切”的錯誤觀念,積極承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高校黨委要按照制訂好的科學合理的責任清單開展責任考評工作,制訂出符合實際的考核標準,不斷改進創新考核模式,針對各級各部門、各責任主體的實際工作情況推行行之有效的考核辦法。以往責任考核制度集中在述責述廉大會、民意反饋測評、個體談話等評價形式上,考評過程及其結果的促進作用不夠明顯。因此,現階段黨委必須對傳統考核方式加以改進和創新。同時,高校黨委還應當優化評價機制,拓寬評價主體范圍,引入群眾評價力量,促使黨委領導在組織責任考評時嚴格對待、充滿動力,工作熱情得到提升,執行能力得以增強,并結合學校師生員工的實際評價內容形成最終考核依據,獲得準確、客觀的評價結果。
習總書記在中紀委十八屆三次會議上指出:“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因此,高校黨委要切實增強追責力度,盡力突出黨委主體責任角色,激發其潛在工作動力。具體工作落實要做到:一是對當事人責任必須嚴查嚴究,對主管黨委領導的主體責任及對應紀檢部門的監督責任也要一查到底;二是在實際日常工作中通過一般性約談、警示性約談、誡勉性約談等機制發揮重要的監督功效;三是針對那些頂風違紀、情節嚴重、影響極壞的重大案件必須進行公開通報曝光,向全體民眾展示出“有權必有責、失職要問責”的決心和信心。
獨立學院在轉型發展中要認真落實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明確黨建工作定位,抓住機遇,積極規范發展,創新機制,強化制度建設,從而進一步促進獨立學院持續、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