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偉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31)
[作者簡介]鐘偉,博士,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二條,民辦教育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教育快速發展,各學段民辦學校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質量穩步提升。據《中國統計年鑒2019》顯示:我國有民辦高校749所,本科在校生40萬余人,???主要為高職高專)在校生230萬余人;有民辦中等職業學校2021所,在校生210萬余人;有民辦普通高中在校生328萬余人,初中在校生636萬余人,普通小學在校生885萬余人;有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共2640萬余人。當前,我國還有大量的各種民辦培訓機構,即《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二條所指的“其他教育機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六十五條確認“本法所稱的民辦學校包括依法舉辦的其他民辦教育機構”,第五十一條確認“民辦學校……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這是民辦教育市場機制激勵的法律保障。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2019年8月19日所載智研咨詢的報告,民辦學校辦學經費從2007年的80.93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87.66億元,保持長期高增長的態勢。截至2017年,全國民辦學校數量達17.76萬所,占全國比重34.57%。2020年中國民辦學校市場規模將達5500億左右,辦學經費突破400億元??梢娢覈褶k教育市場的巨大規模和迅猛增長的趨勢。民辦教育產業是我國當前產業結構中一個積極活躍的領域,民辦教育事業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受到國家的積極鼓勵,即《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條提到的“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開始以創新驅動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技術革新、產品換代、產業升級逐漸成為發展的主旋律,教育優先戰略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因此,政府要不斷加大對教育投入,為民辦教育提供強大的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撐。
我國民辦教育蓬勃發展的同時,由于其民營的屬性和一些功利的現象,也引發了社會的討論。例如中小學段的各種課后輔導班就被冠以“應試教育”的評價。而在教育需求的視角下,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相應增長具有合理性。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當今知識價值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投資成為我國社會千家萬戶最優先的選擇。當父母覺得子女課后還有余力、可以通過“額外的投資”增長更多知識或者某種特長時,各種課后輔導班、興趣班就興旺起來了。這是大眾理性的需求,也是中華文化親子愛幼優秀傳統的繼承,具有堅實的內核。因此,盡管民辦教育存在一定功利性和市場需求導向性,但并不影響其創造社會價值和實現經濟功能。民辦教育發展應揚長補短,依法管理。各級政府應治理亂象、打擊違法行為,依法要求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保護合法經營;應加強引導各層次民辦教育市場的健康發展,鼓勵優質的民辦教育機構和民營資本參與教育事業。
當前,學區房逐漸成為城市的優質資源。這說明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優化基礎教育環境提升基礎教育品質,除了公認的社會效益,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是將民辦教育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在基礎教育領域向精品目標攻堅的客觀基礎。
地方政府應在城市成片的舊城區改造、新城區建設中,委托專業機構調查評估市場對高標準中小學和其他青少年教育機構的需求,以及民辦教育資本進場的條件。之后,政府再依據評估結果,出臺相關規劃和政策,并通過招標引入民營資本和民辦教育機構參與高質量教育項目建設。該類教育建設項目以打造城市及社區“名片”的精品項目為宗旨,如引入民營資本共建高標準、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青少年活動中心。條件允許的地區,可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四十八條“國家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貸手段,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民辦教育機構提供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可以積極運用金融和資本市場工具,引入優質資源,創新教育的投資辦學模式。地方民辦基礎教育產業的蓬勃發展有助于完善城市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打造宜居城市、優良投資環境以及人才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文)指出,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培養技能型人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是促進就業的必要條件,被突出至關鍵地位。這個文件還指明:“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職業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笨梢?,民營資本和民辦教育機構參與高等職業教育以及職業培訓機構建設,是未來民辦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現代產業高速發展與迭代,民辦教育機構以其靈活性和市場導向性,以多種形式合作共建,推動高等職業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優化專業設置、重組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升級實習實訓、突出專業能力和跨專業能力培養,以契合現代產業發展需求和特征。這是新時期民辦教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極具吸引力的通道,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當前,社會全面進入“互眹網+”時代,電子商務以不可阻擋之勢興起,實體商店銷售渠道日漸式微,商品從出廠至抵達最終消費者手中的過程發生巨變。這要求高等職業教育能夠迅速和及時地調整、更新相應的教學內容。而隨著人工智能AI進入各個產業領域,高等職業教育不但要適應新產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求,更要協同各方力量加快調整和新設專業,應對人工智能時代導致的就業結構變遷等問題。隨著現代產業飛速的發展、迭代,技能型人才培養已然成為系統性、多維度的全新課題,民辦教育參與高等職業教育是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有益補充。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賦予了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4月,總書記親臨我區視察時,對我區提出“五個扎實”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自治區黨委、政府落實“三大定位”“五個扎實”各項要求,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我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面對區域發展千帆競發的態勢,結合廣西實際,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提出“思想再解放”“創新再提速”“開放再擴大”的方針,旨在破除廣西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制約阻礙因素。2019年5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總體規劃(2018—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和《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1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秾嵤┓桨浮反_定了八大重點任務共37項,全面涵蓋我區全方位開放謀劃大格局“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各項工作,貫徹落實三大定位五個扎實要求?!秾嵤┓桨浮芬蟆吧罨浌饎趧諈f作……深入實施‘貧困家庭職業教育+就業’對口幫扶項目……加強粵桂兩省區結對共建職業院?!?。這是把加大產業轉移對接和加大扶貧協作結合起來,是為我區對接大灣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精準施策。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鶎舆\轉”,強調“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和“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等舉措。
民辦教育在廣西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及扶貧協作中將大有作為:廣西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移,需要培養大量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廣西對接大灣區《實施方案》提出加大產業轉移對接,共有實施全產業鏈承接產業轉移和構建三大承接帶等8項,由此產生大量高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及產業發展機會。廣西對接大灣區《總體規劃》提出:“支持引進大灣區國際化教育資源,深化高校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探索建立粵桂勞務合作試驗區或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教育園區,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大批高技能人才?!痹诋a教融合改革方面,對于經過政府主導審批的項目建設,國家財政性經費可以探索進入民辦職業院校的途徑,民辦教育資本也可以探索與公辦職業院校合作辦學,其風險和權益按合同條款執行,依法受法律保護。在建設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方面,由公辦學校和民營企業合作共建,公辦學??梢詫⑵渥鳛榫哂猩a功能的教學設施,民營企業則可以將其作為具備培養技能工人功能的生產車間。該模式對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高科技技能型人才孵化器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設結合教學和生產兩種功能的培訓基地,民營企業的參與十分必要。此外,政府主管部門在落實“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時,應引入助學金制度,對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一視同仁。對于經過政府審定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中,各地扶貧部門審核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培訓生,政府主管部門應視其為公辦職業院校學歷教育在校生,給予他們申請助學金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