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學院 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在當今社會科學進步的背景下,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是非常有進步的,但是即便如此在醫療中還是有高危的行業,比如說兒科。因為孩童的體還在發育期階段,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較低下,再加上小孩子心理性格的特殊性經常不配合醫療工作,很多行為醫護人員無法預料,再加上兒科護理中缺乏應急防范措施還有家長的擔憂和不理解,經常容易引發醫療糾紛。針對此種現象兒科護理人員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提升工作能力和樹立危機安全意識,確保對對患兒更好的護理以及工作可以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本文將針對鄂爾多斯市杭錦旗人民醫院2017年的一個實驗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匯報結果如下。
1.1 一般材料。這次選擇了醫院住院的兒科患者共168例做為試驗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實驗組中共有84例患者,其中女性兒童有39例,男性兒童有45例。再對照組中共有74例患者,女性兒童有41例,男性兒童有43例。將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進入統計學中分析結果為無明顯差異,因此這次的一般資料可以用作本次的實驗比較。
1.2 方法。實驗小組針對特別護理實施了干預護理的措施,其中的小組成員由主管部門、主治醫生和護士組成,3-4人為一個小組,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加強了對兒童患者和其家長的互動溝通,同時對患兒在住院期間開展了針對各種風險的可能性進行分析討論,制定應急報告以加強防護措施,平時遵照應急報告的注意事項對患兒進行周全護理;而對照組患兒則采取常規護理,最后再對兩組在護理期間發生的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數據進行統計對比分析。
1.3 觀察指標。將患兒的康復情況分為治愈、有效、無效分別記錄:治愈為臨床癥狀消失,身體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為經過治療病癥減弱,體能被改善;無效為經過治療沒有得到改善,病癥仍在甚至惡化。本次研究還將兩組接受護理時出現的不良事件概率數據對比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2.0進行處理。用±均數表示檢測結果,組間用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實驗獲得結果:在實驗組中發生不良事件共計3例(3.57%),其中意外事件1例,醫護人員心理壓力1例,人為操作1例;在對照組中發生不良的事件共計8例(9.52%),其中意外事件1例,醫護人員心理壓力2例,缺少風險意識2例,人為操作3例。
得出結論為: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在對兒科患者進行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并采取相應的防防范拯救施后,實驗組患兒明顯比對照組患兒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
3.1 兒科常見的護理風險及因素。
3.1.1 護理操作不規范帶來的風險。在為患兒做臨床護理的時候,經常會出操作不當或者一些不可抗因素導致加大了護理中的風險。例如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的感染、患兒體質特殊導致的問題、輸液中未發現的過敏問題等,除了這些還有就是醫護人員的專業工作能力不夠,工作能力水平的不足也容易導致護理風險的發生,像醫護人員工作經驗不足、護理操作的業務不扎實、風險防范意識不足等都會對患兒的健康造成威脅。
3.1.2 意外事件帶來的風險。在患兒護理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意外事件,像患兒亂動導致的磕磕碰碰,在人不注意的情況下墜床拔針,還有因為害怕緊張不配合醫護人員治療、也會出現嘔吐痙攣等因素影響孩子正常呼吸,甚至出現呼吸暫停等風險。
3.1.3 在搶救中帶來的護理風險。在對兒童患者尤其是病情急發嚴重的患兒進行搶救的時候,因為時間緊迫,任務重大的實際影響,醫生通常會多次開出口頭上的醫囑,而沒有精力去開書面醫囑,在這種情況下導致有時候護理人員出現重復用藥、混淆藥名甚至沒有聽清醫生需要什么藥的可能,從而提高了護理中風險事件的發生。除此之外各種醫療器械在搶救兒童的過程中偶爾出現故障,也會導致風險概率的增加。
3.2 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的措施。首先在醫院中需要制定完善嚴謹的護理工作制度,做到在醫護工作的開始進行嚴格把關,同時也要讓醫護人員定期的進行醫護理念和醫護知識的相關培訓,從而有效地提升兒科科室護士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讓護士按照規范的護理準則進行護理工作,從而保證患兒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其次是需要提升醫護人員的溝通能力,加強醫生與患者和醫生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有效溝通,讓患者和患者家屬對醫院信任,也讓醫生可以全面的了解病人的狀態從而可以起到針對性的治療幫助。最后是需要醫院成立專門針對患兒的護理風險及拯救措施的分析小組,以方便協助患兒醫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整體來說,想要更好的降低患兒的護理風險,就需要醫院針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從實際的角度出發,科學的分析問題事件的因素,從而展開有效的應急手段,讓工作更加的人性化合理化,不斷提高工作的效率才能真正有效的降低工作問題和風險概率,也可以上醫學手段更好的服務人類,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