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余慶縣白泥中學 貴州 遵義 564400)
七年級數學教學是數學學習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直接影響學生整體數學能力,提升七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可以借助有效的課堂提問來實現。從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課堂提問情況并不理想,缺乏科學高效性,對于整體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促進作用。樹立課堂提問意識,同時把握好課堂提問技巧則是廣大初中數學教師重點探討的話題。
2.1 課堂提問過分隨意。雖然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七年級數學教學質量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教師對于課堂提問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但是整體提問現狀并不理想。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沒有太多的計劃和考慮,很多時候是想到什么就提問什么,問題提問缺乏邏輯性,這樣一來學生學習起來難度系數變大,同時課堂提問太過于隨意,還會對整體課堂教學質量產生影響,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2.2 課堂提問頻繁,關注數量忽略質量。課堂提問過分頻繁,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提問的數量上,但是對于提問的質量極大的忽略了。素質教育理念下,強調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不少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方式改變了,但是仍然不乏一些教師對于素質教育的理念認知較為片面,甚至錯誤的認為課堂提問數量越多,學生的學習質量會越理想,所以,將重擔放在提問數量上,而忽略了提問的質量。錯誤的理念只能是讓教師提出更多的問題,課堂提問走向錯誤的極端。
2.3 課堂提問對象單一。為了保障課堂教學活動順利推進,不少教師在數學課堂提問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學生的舉手來提問,這樣一來導致喜歡表達,勇于舉手的學生贏得了更多課堂回答的機會,但是那么羞于表達,不愛積極發言的學生則失去了課堂回答的機會。此外善于表達自我的學生將問題回答完畢之后,其他不善于表達的學生也隨之將思考中斷,久而久之,對回答課堂問題的積極性會更弱,慢慢的養成了對于老師的提問不愿意做任何反應的習慣。那么到了八年級、九年級,學生課堂回答的意識更薄弱,甚至漸漸地失去了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習自信也漸漸被磨滅。
2.4 課堂提問難易程度把握不好。七年級的學生處于中學數學學習的起始點,他們的數學基礎并不扎實,為此發揮課堂提問的優勢,教師必須將課堂提問的有效程度切實把握好,這樣才不至于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才能夠發揮好課堂提問的優勢。但是很多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的時候,忽略了學生能力水平,提出的問題難度較大,從而導致學生不知道從而下手。教師忽略了學生數學知識掌握情況,提出的問題往往超過了課程標準,問題過大,導致學生根本摸不清頭腦,還有一些教師還沒有講解簡單的知識點就提出拓展性強的問題,都難以起到有效提問的作用。
3.1 強調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促進七年級數學課堂提問有效程度提升,善于運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完成提問。合理的提問才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數學知識。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不再恐懼數學課堂,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保障整體教學效果。例如運用生活式問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結合七年級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事情,圍繞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巧妙地創設生活式問題情境,在熟悉的情景中,學生更愿意積極思考,更愿意主動回答。
3.2 強調課堂提問的啟發性、挑戰性。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講,已經初步掌握了數學學習方法,所以對于一些認知水平不高的問題,那么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作答,所以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根本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對于挑戰性更強的問題。他們往往更愿意嘗試,這就要求教師合理把握好課堂提問的難度系數,既不能太過于簡單,同時也不能完全超出七年級學生的認知區域,否則提出的問題便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此外強調問題本身的啟發性,特別是七年級學生掌握相對模糊的知識點,借助啟發式提問,往往可以引導學生建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3.3 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提問梯度。課堂提問需要勉強整體學生,保障問題提問的適當和梯度。新課程改革強調初中數學教學中國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讓任何一個學生落下,為此數學課堂提問肯定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其中。此外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經驗和知識水平不一致,教師還應該注意課堂提問的層次性,對于思維水平高的學生盡量提問一些分析、創造等方面的問題,而對于思維水平低的學生,盡量提問一些理解和應用等等方面的問題。
綜上所述,七年級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是保障學生整體學習效率,調動學生參與熱情的關鍵,作為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從意識層面關注有效的課堂提問,在課堂提問環節精心設計提問問題,結合學生的學習層次,合理的劃分提問層次,把握好提問時機,留給學生充足的回答問題的時間,提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