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邊陽第二中學 貴州 羅甸 550102)
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占有主導地位,促使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推進,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為了探究性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得以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教學是由一堆數字、符號以及幾何圖形組成的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顯得單一枯燥乏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單一口頭傳授的教學方法,依據學生日常生活環境創設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由被動授課到積極主動的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統計與調查》一課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生活入手,創設問題情境:為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將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展開調查,由于學校人數眾多,學生興趣愛好廣泛,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辦法進行統計調查?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踴躍出謀劃策,教師在旁邊進行輔助引導,然后引出什么是統計概念,以及常用的統計方法有哪些,讓學生學會制作統計圖。
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將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其學會自主學習,能夠根據當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討論研究。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同學之間相互進行學習與交流,促使學生學習別人的長處,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缺點與不足。依舊以《統計與調查》為例,經過之前的引導啟發,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理論概念后,并能夠繪出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展示多個統計圖,讓學生進行對比觀察,找出各種統計圖的特點,并學會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統計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各抒己見,對于不理解的問題提出質疑,教師進行引導講解,并對學生的研究探索精神給予鼓勵。在這種教學氛圍當中,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掌握扎實,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在相互交流過程中,理解知識要點,并能夠靈活的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課下,教師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對每個小組提出不同的情境問題,將問題融入現實生活,從而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并依據不同的統計問題繪制出不同的統計表。
探究性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其探究性、實踐性,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提前創設好相應的情境。情境的創設需要考慮幾個要點,首先是探究活動必須與課程內容相契合,或是在學生學習之前幫助他們理解將要學習的課程,或是在學生學習完課程之后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其次是有探究性,最好保證學生有動手的機會,能把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操作比看和讀更令人印象深刻;最后是與實踐與生活相結合,這能幫助學生將生活和學習聯系起來,消除數學知識和生活的隔離感,也讓學生感受學有所用,去感知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奧妙。例如,以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運用舉例,“勾三股四弦五”在傳統建筑中有重要的作用,沒有相應量角器的情況下,只需要一條量尺測量出墻角三角形的各邊長就能確定墻角角度是不是直角,這在以往建筑中是極為實用的方法,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結合課堂的實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相應的方法去測量教室、課桌等是否為直角。
探究模式下教師要牢牢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及心理,加強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初中的學生往往思維活躍,個性鮮明,每名學生都是可期之才,教師在心理上不可給學生分三六九等,應當公平公正對待,給予每名學生相應的關注度。初中學生在學習中極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對待教師的印象往往會轉移到對學科的學習上來,因此,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應當創造機會、把握機會,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興趣點,適當關心學生的生活,讓探究活動在輕松、積極的氛圍中進行。還可以將學生進行相應分組,這樣便于教師對學生探究成效的把握,也能讓學生增進感情,養成互助互幫的習慣,有利于今后的學習。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學會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占有主體地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挖掘學生的探索精神,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并為學生今后在學習高中數學的知識體系中打下良好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