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威寧縣鹽倉鎮施家營小學 貴州 畢節 553100)
審美是素質教育的主要教育內容之一,審美教育同時對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也十分有利。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強調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可以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融入到其中。那么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當代小學美術教學關注的熱點,探索和總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觀培養的路徑是每一位小學美術教師的職責所在。下面將具體的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2.1 缺乏觀察。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觀培養過程存在的問題凸顯。首先缺乏觀察,主要是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長時間的影響。使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大綱內容上,僅僅是將美術理論知識機械單一的傳授給學生,而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不重視,使學生難以積極主動的發掘生活中的美好,對美好的失誤無法有效的判別。
2.2 缺乏想象。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生積極主動完成思考的動力,學生對美獲得體驗和感受也是在豐富的想象力的推動下進行的。對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形成有幫助。但是現階段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教師往往注重學生對一些形狀,一些色彩的表面認知,而無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想象。
2.3 缺乏分析。缺乏分析,分析的過程實際上是進行辯證思考的過程,學生在辯證分析的時候對事物所呈現出來的美丑有一定的認知,當然這也是審美觀形成的前提。但是很多教師往往也忽略了分析的重要性,阻礙了學生自我理解分析能力的提升。
3.1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強調知識傳授。鑒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觀培養現狀不理想,廣大一線教師必須慎重思考,積極反思,總結自身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積極改進和完善,真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美術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將知識的傳授高度重視起來。教師善于把握美術課堂教學,向學生積極傳授審美知識,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審美意識的形成,引導學生產生美的理念和思想,對于美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判斷,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有屬于自身的特征,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屬于啟蒙階段的教育。教師強調審美知識的傳授,在平時的教學中巧妙的將線條,畫面,色彩,明暗,大小,長短等元素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奠定強有力的基礎。
3.2 發揮教師的引導功能,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本身的引導優勢需要有效的發揮出來,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美術本身屬于視覺藝術的范疇。小學生的生活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該強調從視覺形象原理出發,強調生活化的小學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多就實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進行觀察,促進學生審美興趣的激發。這同時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藝術本身來源于實際生活。生活中的美術隨處可見。在實際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發揮直觀的教具,模型等的優勢,或者借助多媒體技術將美術作品置于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在此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觀察美,感知美,表現美的能力,最終提升其審美素養。例如在“面具”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學生平時比較經典的表情進行模仿,讓學生觀察后說出這是誰的表情,這樣一來就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
3.3 重視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發現和感受美的存在。重視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發現和感受美的存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將比較的方法巧妙的運用起來,將小組作為基本單位強調一些有意義的鑒賞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對具體的作品展開評價,在此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美丑的認識。此外,針對性的展開教學評價,交流對于美術作品的觀點和認識,教學評價的方式可以教師點評,學生自評或者是生生互評等等,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發現美,感受美,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在比較,討論的過程中對于美的內涵有更為深刻的把握。
3.4 通過對名作的鑒賞,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鑒賞名作,促進學生的審美境界的提升。美術作品本身就是由點線面色組成的,不同構成要素所形成的畫面感肯定是不盡相同的。并且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審美經驗不同。名家作品都是杰出的藝術品,不僅僅是美術知識傳授的標本,同時也是審美教育高效展開的教材。因此,引導學生有效的鑒賞名作,分析其中呈現出來的自然美,社會美,形象美,表現沒等等,感知和理解藝術創作過程的審美情緒的流露。鑒賞是學生獲得審美能力的關鍵途徑,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深認識。
3.5 借助教學實踐,強化學生的審美情感。借助教學實踐,強化學生的審美情感。實踐指導學生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徑。組織實施環節,強化學生的審美情感的培養。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強調審美教育的展開,需要將審美教育作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實踐活動的有效展開,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審美情感,提升審美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中促進學生審美觀的培養,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符合小學美術學科的教學需要,但是當前的教學現狀不理想,存在的問題較多。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起來,反思自身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積極落實貫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審美教育落實到細節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