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屏山縣委黨校 四川 宜賓 645350)
高校的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水平關系到高校的教育科研水平,關系到創新人才的培養。傳統管理思想無法滿足當下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因此,高校要將公共管理理論運用于教育管理,創新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推動教育科研及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在當代“新公共管理”運動的推動下,社會科學與管理科學在多學科的相互融合下逐漸趨于整體化,以市場為導向的政府變革成為政府治理變革興起的重要理論。毫無疑問,這種管理模式對我國高校管理模式創新在服務領域,教育工作領域,科學評價機制領域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校管理的主體是多元的,其職能是調節和控制公共事務,使其在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協調穩定發展。高等教育作為公共產品,具有競爭性和不成熟性等排他問題。簡單地說,高等學校的高等教育和管理就是不完整的公共產品。研究公共管理領域不難發現,公共管理領域中的主體和目的都與學校管理不謀而合。因此,公共管理理論對高校發展改革有著足夠認可度的契合度和現實意義。
2.1 制定高校發展規劃。高校應該從微觀管理轉為宏觀管理,而除了高校的公共管理思想需要的轉變以外,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也應該得到轉變,而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會直接決定高校管理的發展趨勢,因此公共管理新思想也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須具備長遠的眼光,如果高校管理者僅僅只是注重眼前的高校管理中的問題,而不考慮到高校的長遠發展,那么高校管理者就僅僅只能是作為協調的作用而存在,而不能真正的為高校的發展提供助力,而在高校中應用公共管理新思想,也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須不斷豐富自身的職能,同時也為高校的長遠發展做下規劃,改善高校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壯大高校的師資力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為了得到更加有力的數據的支持,高校管理者可以在高校間展開數據調查,根據調查的結果,為高校設計規劃方案。而除了高校管理者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識之外,高校教師也應該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識,并且看待任何問題都需要運用發展的眼光。同時公共管理新思想的應用要求高校管理者要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看待高校管理問題,因此也意味著高校管理者必須對高校的整體教學情況和教師教學現狀,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全面的了解,并在這些了解的基礎之上,規劃高校的未來發展方向,使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向與社會的發展方向吻合。而同時,高校管理者還應該引導教師樹立更加先進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
2.2 管理者要朝著職業管理者方向轉變。在高校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要認識到自身的管理水平能夠直接影響高校的管理結果,因此要從原本的角色朝著職業管理者方向轉變。管理者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強化自我管理,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以營造良好的管理風氣。要對管理團隊中的成員提出專業化要求,要求其接受專業訓練,具備某一專業的特殊技能,具有扎實的管理理論知識和過硬的管理能力。這種管理能力相較于其他行業來說具有更強的獨立性以及自主性,并且需要配合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務理念以及敬業精神。只有整個管理團隊都能憑借這種能力開展高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管理效率與管理質量,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2.3 以人為本,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中的服務理念一直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將其放在高校管理模式下來看,高校的服務理念應采用更加靈活的服務理念管理方式,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得管理理念得到改善和提高。首先,高校應提高管理要求,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使得服務人員意識到高效服務的重要性和意義。其次,這種服務方式應該十分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將獨立性的服務工作,歸納到統一的服務意識,促進高校管理整體化。最后,通過提高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服務的效率。只有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才可以在根源上為學校工作提供活力。系統機制的改革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引導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服務問題。
2.4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中有效引入中介組織,有效發揮其監督職能。隨著互聯網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行業的發展也呈現出透明化和民主性的發展特點。在我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政府領導高校教育教學、高校自主能力偏弱的問題。但不可質疑的是,如果政府完全放棄對高等教育體制的監督管理,那么,事關我國人才培養和科技發展的成果便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指導下,合理引入社會性的民間組織便成為一項有效措施。一方面能夠改善政府在領導過程中出現的“官本位”思想,另一方面也將有效避免高校在自主管理中的“職能濫用”,進而導致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可以說,相對獨立的中介組織的設立,將成為政府和高校教育發展的紐帶,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形成一個公平、有序的良性發展格局。
總而言之,在高校中應用公共管理新思想能夠有利于高校的長遠發展,而公共管理新思想在高校中的應用,也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須不斷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改變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促使管理和教學能夠相輔相成,推動高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