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裕琳
(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貴州貴陽,550001)
2020年,我國經歷了嚴峻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在已發現的病例中不乏幼兒,并且在所有已發現的幼兒病例中,最小的患者為1個月的嬰幼兒。面對嚴峻的形勢,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對包括幼兒園在內的地方院校春季開學時間進行延期,并且要求學校在此期間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師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參加集中性活動”[1],同時要求師生“停課不停學”,為學生開展有關疫情防護知識、心理健康輔導,以及寓教于樂的網上學習內容。因此,在此背景下,幼兒園需要加強幼兒的健康教育意識,并針對此特殊情況開展幼兒園網絡保教工作,開設幼兒健康家庭課程。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內容,結合當前特殊的客觀環境,樹立“兒童本位”的價值取向,從幼兒園學習者的需要、社會生活的需求以及學科發展等三個方面確立幼兒園開展幼兒健康家庭課程的課程目標是首要步驟。
本課程指導家長不僅要精心照料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還要幫助幼兒了解飲食、睡眠、如廁、清潔等方面的日常生活衛生習慣。比如,讓幼兒勤洗手,掌握正確的七步洗手法,這是防止病毒傳染的重要衛生習慣。督促幼兒在飯前便后、接觸不清潔物體、游戲玩耍等幾種情形之后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并且每次洗手時間不少于15秒。同時,通過課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幼兒了解挑食、偏食以及厭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對自身身體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此外,指導家長與幼兒養成在特殊時期外出必須正確佩戴口罩的習慣,在外出返回家中之后要及時做好清潔,減少病毒傳染的可能性。
幼兒及父母在特殊時期不外出的情況下,幼兒健康家庭課程應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保育觀,為幼兒創造和諧、愉快的生活環境;本課程還應指導家長與幼兒的親子互動,讓幼兒在居家期間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處于幼兒園階段的幼兒,身體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由于他們身體各器官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差,在為幼兒的身體提供豐富營養的同時,要注重培養他們規律作息的習慣,保證他們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適當的游戲活動時間。
幼兒園網絡保教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幼兒能夠做到日常生活上的自理。在特殊時期,幼兒會有一段時間居家不外出,因此,必須利用網絡可視化進行家園合作,讓家長配合老師,在一日生活中幫助幼兒鍛煉自己。比如,洗手方法、穿脫衣服方法以及穿脫鞋襪的方法,等等,共同培養幼兒科學的生活常規自理能力。
3~6歲階段的幼兒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時期,在家需要注意讓幼兒遠離危險物品,比如酒精、消毒液、藥品、刀具、插座等。家長要及時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教給幼兒簡單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讓幼兒了解室內環境中不安全的事物,懂得不做危險的事,還要記住父母的姓名、電話號碼以及家庭住址,遇到緊急情況時會撥打110、120、119等求救電話。
課程目標是選擇和決定課程內容的依據,根據以上五項課程目標,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當前應對突發衛生事件的形勢,選擇與決定幼兒健康家庭課程的課程內容。
1.尊重幼兒的生長發育規律,選取適當的內容予以開展
在選取課程內容時,首先要樹立“兒童本位”的教育價值取向,針對兒童生長發育不同的階段性特點,在選擇幼兒健康家庭課程內容時要針對這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開展相應的適齡課程。
2.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聯系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與獲取經驗的方式,教授新的生活經驗
2016版《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二十六條規定:“幼兒一日活動的組織應當動靜交替,注重幼兒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保證幼兒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動。”[2]因此,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建立在幼兒現有的直接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不能脫離他們的實際生活,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做到寓教于樂,并且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中要做到“動靜交替”,促進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全面發展。
3.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在線教授
在選擇線上課程內容時,要選擇能夠方便在家實現的活動,讓幼兒能在游戲的同時,保證減少外出、減少傳染的可能性。
4.傳播積極、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理性的態度
“教育從來都不是價值中立的。作為學校教育核心的課程,必然體現出一定的價值素養和道德要求。課程內容必須傳遞國家和民族核心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人格品質。”[3]幼兒健康課程的內容要包含動作發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以及身心狀況三個方面,不僅局限于身體的成長,更要重視心理、品德的發展。課程內容必須通過家園合作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心理素質,同時,面對疫情不做出不利于他人健康的不道德行為。比如,出門一定要戴口罩,不能在外對公共物品吐飛沫,以及朝向他人打噴嚏,等等。
幼兒的生長發育主要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本課程圍繞促進幼兒健康的目標開展,但課程內容并不完全局限于身體發育方面,而是通過五大領域的結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內容活動的方案制訂要建立在對幼兒及幼兒家庭了解的基礎之上。
1.根據3~6歲幼兒身心發育規律與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形勢,給予父母居家一日生活作息時間表的具體指導建議
針對此類特殊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制訂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時間,可以使幼兒的一日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幫助父母建立規律的家庭作息時間,同時避免幼兒因長時間居家而出現消極焦慮等負面情緒。同時,教師應該注意指導與建議家長在安排與實行居家一日生活作息表要具有科學合理性的同時,也要重視時間的靈活性和活動的豐富性,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和活動狀態適當延長活動時間或提前結束活動。
2.編繪并閱讀相關的適齡繪本,提供親子閱讀的有效建議與方法
繪本為幼兒提供認識世界的視角,繪本閱讀也是對幼兒五大領域進行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一種有效途徑,對于引導幼兒初步認識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在繪本中,每張圖都會說話,圖與圖之間呈現獨特的敘事關系,幼兒得以由直覺進入繪本的世界,自然流暢地聽故事。[4]繪本內容的編繪要讓幼兒了解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什么,為什么當時所有人有比較長的時間不能隨意出門,以及公共衛生的基本知識,從而幫助幼兒對特殊環境有清晰理性的認知。
3.根據3~6歲幼兒中三個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幼兒視角為出發點設計適齡的親子游戲,在線指導家長與幼兒有效地進行游戲互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對于幼兒而言,游戲就是學習。“課程內容是為了實現課程目標而選擇的教學內容。在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中,課程內容的選擇一般是根據地方教材內容進行的。而在選擇游戲課程內容時,應該尊重幼兒的想法與權利,即由幼兒選擇玩什么和怎么玩。”[5]教師可設計居家方便操作實現的各種類型游戲活動,指導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提高親子陪伴質量,幫助調節幼兒情緒。
4.為家長提供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防護的方法與策略
第一,教師在與家長的在線互動中,需要了解家長對這類事件的心態,引導家長用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此類事件。父母的正面心態有利于孩子產生正確的對社會的看法與態度。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在線互動,能幫助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給予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
第二,指導家長注意觀察幼兒在生活中情緒的變化。長時間居家不外出,幼兒也許會出現煩躁、憤怒、焦慮等情緒。當他們出現這些情緒時,教師要引導家長用理解的心態接受幼兒的消極情緒,所有情緒的存在都能對人的存在與發展產生自身的價值。比如,憤怒情緒可以讓人采取行動并提高行動效率,改善狀況;焦慮情緒可以成為人們持續行動的動力;恐懼情緒能促使人們急切地采取防護措施,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等等。
第三,指導家長幫助幼兒正確面對與處理自己的消極情緒,進而轉變情緒。首先,要指導家長學會鼓勵與傾聽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一些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也可以指導家長用游戲或繪畫等方式幫助他們描述自己的情感與想法。其次,指導家長認真對待并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幼兒每天在家會接收來自網絡或者電視的一些負面的畫面與信息,他們會對這些信息提出自己的問題。父母在面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時一定要情緒穩定、真實誠懇地回答,因為父母回答所表現出的情緒與態度比真實的答案更能影響幼兒面對事情的心態。同時,提醒父母盡量不讓幼兒接收負面的畫面與信息。最后,指導家長為幼兒建立一日生活計劃表,盡量為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內容。營造良好而有規律的家庭生活氛圍,能夠幫助幼兒積極地面對生活。
隨著網絡的普及與發展,網絡也逐漸走進幼兒的生活。雖然網絡在幼兒生活中的地位遠不如成人世界中舉足輕重,但網絡教育成為幼兒教育的一個分支,也是當代社會進步的成果。[6]尤其面對嚴峻的公共衛生事件,網絡成為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家庭聯系互動的主要方式,因此,本課程的實施需要借助網絡平臺實現。
開展“線上幼兒園”幼兒健康家庭課程在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的設計方面需要把握以下兩點核心。第一,在線課程與幼兒園課程呈現的平臺不同。幼兒園課程是通過線下幼兒園展現,而在線課程完全通過線上網絡平臺展現。因此,課程展現的內容與教師的表述必須詳細、清晰。第二,在線課程與幼兒園課程的對象和內容不同。幼兒園教師面對的對象是3~6歲幼兒,教師通過準確的方式將課程內容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準確地獲取經驗;而在線課程的內容接收對象主要是父母,教師作為指導者,以父母為中介將內容傳播給幼兒。因此,課程目標設計要以幼兒的目標為主,在課程內容設計上要增加對父母的指導方法,在課程實施上要注重教師的課程展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