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燕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7)
高職專業實訓課程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技能培養起到了關鍵作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高職院校應在專業實訓課程中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工匠精神、愛國情懷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培養德才兼備、具備良好職業素養、順應社會需求的一線技能型人才,努力實現“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標。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樹人,而高職院校又肩負著為國家輸送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中,實訓類課程占的比重較大,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大部分都在實訓課程中,對學生專業技能的鍛煉培養有重要作用。然而,僅有技能本領是不夠的。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來說,只有技術但缺少歷史使命感、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的技術型人才是難以做出大貢獻的。國家和社會更需要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實訓課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傳授學生專業技能,也需要對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實訓類課程教學,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課程同向同行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
很多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于近幾年才正式啟動。2019年,單片機應用技術等部分專業課程作為第一批試點教改項目獲得立項,并開始實施課程思政。但是,絕大部分專業課程,特別是實訓課程還未正式開展思政融合改革,甚至有部分教師還從未接觸課程思政的概念。專業教師普遍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政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的事,是在思想政治道德課或班會上完成的任務,而專業課和實訓課僅僅是負責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另外,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除自身的授課任務之外,往往還肩負著科研、教師能力比賽、學生管理、指導學生競賽等各項任務,任務多、耗時長、費精力,導致他們對課程思政的實施與開展缺乏動力。
對此,高職院校應構建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把課程思政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加以落實,協同各行政部門和二級院校(系)發揮協調和保障作用,激勵和支持專業教師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改革,確保專業實訓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得以真正發揮。
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課程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方式應該有所不同。實訓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應與實訓任務內容相關,結合相關思政理論,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但是實際教學中,專業教師常常生搬硬套一些不相關的思政元素,或是沒有深度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深,不能形成共鳴,甚至出現反感的情緒。這樣的思政教育流于表面,達不到過程育人的目的。
對此,專業教師要和思政教師協同合作,組成相互支撐的課程團隊,共同探索思政元素與專業實訓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從時代背景、行業趨勢、職業素養、家國情懷等方面探索并積累素材資源,尋求兩者之間恰當的融合方式,開發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設計的層次。
課程思政的實施關鍵在教師。高職院校的專業實訓教師往往都是技術類型的能手,雖然也經過長時間思政教育培訓,但是由于學習不深刻、實際應用少、缺乏經驗等原因,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經常感到無所適從,空講理論,把握不好思政元素傳授的融合度,無法滿足課程思政的需求。
對此,專業教師要努力加強思政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政修養,通過常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學習,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內容體系內化于心,理解基本內涵和邏輯,多關注時事、科技等最新資訊,結合專業知識外化于教,逐步具備思政教育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做到能夠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地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高職單片機實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強的綜合實踐課程,學生在單片機任務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應用單片機的知識和技術,還要了解質量工藝知識、培養工程意識、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本研究以單片機的實訓任務“超聲波測距儀的制作”為例,通過思政教學研究,梳理在該任務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在實施任務訓練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該任務的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訓練了解超聲波測距儀的工作原理,掌握單片機技術知識的綜合應用,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用電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培養一絲不茍的做事態度和團結協作的工匠精神,具備現代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職業素養。
實訓任務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安全教育。安全意識特別是電氣安全意識,是工科類學生必備的一項素質。該實訓任務在單片機測控實訓室進行,實訓室不同于普通理論教室,它是授課、實踐、科研三者結合的場地,教學設備齊全,教學內容豐富,在這樣一個教學環境下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尤為重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訓前,學生按照工程技術人員的要求穿戴整套實訓服,攜帶相關實訓工具和資料進入實訓室,學生在實訓室中按工位就座,整齊擺放工具。教師對學生進行實訓前的相關安全教育和上課紀律說明,通過列舉生產安全事故案例、播放企業安全規范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明白安全無小事,無論是上課還是工作都應該遵循安全規范、遵守紀律、增強安全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安全責任感和技術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任務開始,教師先引導學生列舉超聲波測距儀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明白科技的發展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為社會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體會學習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對本專業的重視和熱愛,增強學習動力。之后,教師再介紹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的最新發展趨勢,列舉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領先的案例,增強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和民族榮譽感。
學生接著根據超聲波測距儀功能要求分析設計硬件電路,使用proteus軟件繪制硬件原理圖,再依據原理圖焊接電路板。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常會出現原理圖設計好了但焊接的電路板卻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教師可針對這種情況融入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科學思想。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體會理解“理論指導與實踐探索辯證統一”這一科學思想的含義。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理論知識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最終的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并堅持把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做到有的放矢,進而使學生明白“學懂、弄通、做實”的道理。
工匠精神是指專注于某一領域、針對這一領域的產品研發或加工過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地完成整個工序的每一個環節。[2]
在實訓任務焊接階段,學生需要完成由單片機、二極管、數碼管等十幾種元器件組成的超聲波測距儀硬件電路板的焊接工作。這一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產品工藝質量意識。特別是對體積較小的貼片元器件,引腳多且密,焊接時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引腳連焊、短路的情況,學生需要保持足夠的細心和耐心,不急不躁,按照操作規范執行。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焊斷引腳致使線路不通、多處連焊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學生難免會出現情緒煩躁、喪失信心的情況。此時,教師應該先安撫學生,鼓勵學生不應害怕失敗,要不畏艱辛,克服困難。教師更要借助這樣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如教師通過列舉我國各行業工匠的事跡,播放《大國工匠》的視頻,如“大技貴精”之李剛、為火箭焊接心臟之高風林等,借知名工匠的事跡倡導工匠精神,觸動學生思想,讓學生體會工匠精神的可貴,并鼓勵學生向這些工匠學習,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
在實訓任務編程階段,學生要在理解超聲波測距儀功能和原理的基礎上先編寫一段顯示器定時掃描程序,初步實現顯示兩位距離數字。學生將程序下載到焊接好的電路板后,通常會發現數碼管顯示數字出現閃爍現象,不能穩定顯示數值。教師可以借此引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勵和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探求解決方法,力求使顯示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工匠精神還體現在不斷創新、銳意進取。在學生實現穩定顯示兩位距離數字后,為了使顯示距離數值的精度更高,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嘗試編程實現四位數顯示距離,培養學生創新和不斷進取的精神。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學生需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包括愛崗敬業、團結合作、節能環保等素質。
超聲波測距儀實訓任務是單片機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是對單片機知識點掌握程度的檢驗。任務包含了硬件設計和軟件系統設計,既有仿真也有實際操作。要想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整個任務,學生就需要團結協作、相互配合。因此,教師在實訓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和鼓勵學生分組分工合作,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職責,實現團結協作,最后共同完成任務。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協作互助、有效溝通的職業素養。
在整個實訓任務階段,部分學生會出現由于操作不當損壞、浪費元器件,隨手丟棄無用的耗材,操作臺桌面雜亂無章等不良現象,專業教師除了及時制止這種現象外,還可適時融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節能環保理念,宣揚我國環保的基本國策,向學生宣講節能環保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每次實訓任務結束后,教師都應要求學生整理實訓桌面,將工具和儀器歸位,告知學生實訓室6S管理原則,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3],把實訓室視作工作場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職業素養,為其以后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根據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訓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實施改革后,應落實育人效果評價,主要涉及態度、情感、價值觀、行為習慣等方面,其考核評價標準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評價方式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現。
第一,以考核評分的形式呈現。教師在實訓過程評價表上完善思政育人效果考核項目,可將學生出勤、著裝規范、實訓桌面保持整潔、安全規范操作、工具擺放等作為考核指標,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素養。
第二,以座談交流的形式呈現。實訓結束或某個任務單元完成后,教師隨機抽取部分學生進行座談交流,以一些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切入點,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安全責任意識和相關職業素養。
第三,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呈現。課程思政評價目的在于驗證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及其對學生的影響,但是有些課程思政元素不能在上課過程中達到立竿見影的育人效果,如愛國主義、人文情懷、工匠精神的育人效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熏陶才能得以體現。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注重定性評價而非定量評價,如采取課后學生撰寫心得體會、填寫思政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建立學生的課程思政檔案,收集記錄學生思想發展過程的文件資料,以此為評價學生思政素養提升和改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依據。
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實現知識技能傳授與思想引領相融合的必然趨勢。高職實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是高職教育不斷發展、實現全課程育人的必然要求。目前,單片機實訓課的課程思政實施雖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還處于探索實踐階段,思政元素還需深度挖掘和融合,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只有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各方面協同配合,高職實訓課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