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52)
現階段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已逐漸成為高等院校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塊內容,據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的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高達874萬人,與2019年相比增長了40萬人,可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在新媒體時代下,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需進行有效調整,使其更具針對性,才能有效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相關質量。
第一,當代大學生缺乏清晰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及科學正確的就業觀。當代大學生的物質生活條件十分富足,這是成長在富裕環境下的新一代,絕大部分大學生都沒有吃過什么苦,平日里父母會為他包辦好一切,因此這些大學生做任何事都對父母有極強的依賴[1]。除此以外,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其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更為多元化,因此95后的大學生普遍在思想上較為活躍,但在生活方面缺乏規劃。所以現如今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生涯缺乏具體明晰的計劃,加上父母的包辦這部分大學生的生活極為輕松,沒有任何的生存壓力,在渾渾噩噩中虛度了自己的大學時光,無法通過四年的大學學習對自己的未來做出合理有效的規劃。對高等院校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研后發現,目前相當一部分的應屆畢業生在畢業時并未選擇立馬就業,而是選擇了考研或去國外游學等。這類學生中絕大多數是因為對自己缺乏清晰的認知,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什么樣的工作,認為工作后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因此選擇了考研等方式來逃避就業。
第二,一部分高等院校對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不夠重視,并未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充分的就業指導。現如今有部分高校僅僅將關注點放在學校科研及具體的招生工作上,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輔導工作極為忽視,根本不關心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及就業后的滿意度。另外,一部分高等院校并未將新媒體與就業工作進行有效融合,沒有為應屆畢業生搭建一個專門的就業信息平臺,導致學生無法借助學校資源了解到就業的實際信息,僅能靠自己搜集相關的就業信息,給應屆學生找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另一部分高等院校則未給予應屆學生充分的就業輔導,即使有學校開設了就業輔導課程,也僅僅只是走形式,這也是導致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
第三,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存在結構性矛盾。現階段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在選擇工作地域及工作行業上存在較大的結構性矛盾,由于我國一線城市經濟條件十分發達,同個行業所給的薪資對比其他城市均高出許多,因此絕大部分畢業生所選的就業城市為北上廣深,極少數應屆畢業生愿意前往中西部等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進行就業[2]。
2.1 將高等院校的應屆生就業輔導工作與信息化技術進行有效融合。高等院校內部的就業指導部門可有效加強應屆畢業生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若企業有招聘員工的需求會立刻聯系高等院校,由于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部門掌握了所有應屆畢業生的具體情況,完全可通過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來實時發布就業招聘信息,便于學生接收到就業資訊,例如可通過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方式實時發布最新的就業資訊,有效保障用人企業與應屆畢業生之間信息渠道的通暢性,期望能夠有效幫到每一位應屆畢業生,使其能夠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2.2 實施請進去、走出來的就業策略。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高等院校為幫助應屆畢業生找到合適心儀的工作,可有效采取請進去、走出來的就業策略,即與知名企業達成實習合作模式,挑選優質的應屆畢業生前去企業進行實習,進一步拓寬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工作機會選擇。除此以外,高等院校還可加大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力度,例如與街道、當地工會等聯合舉辦招聘會,為學生提高更為多樣化的招聘渠道。
2.3 構建成熟完善的創業教育。面臨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部分高等院校的應屆畢業生會選擇進行自主創業,然而由于缺乏經驗,極少數學生會取得成功,多數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因此,為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自主性,我國高校內部需構建較為完善的創業教育,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自主創業意識,有效培育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為夢想創業的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幫助他們順利創業,這也是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的一種有效方式[3]。
綜上所述,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可對學生的今后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還將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性。因此我國政府及高等院校需重視學生的就業輔導工作,在新媒體高度發達的當下,高等院校應將新媒體有效引入學生的就業輔導工作之中,借助新媒體技術來有效拓寬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種類豐富的優質就業信息,幫助應屆畢業生順利完成擇業、就業,為其今后的職業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