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實驗學校 貴州 畢節 551700)
來源于生活的知識,才易學易懂,才有強烈的求知意識,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加入生活化的理念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科學的作用主要就是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奇妙。生活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所以,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能夠營造良好的科學教學氛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科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把科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使得科學知識煥發出應有的生命和活力。基于以上原因,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真正去了解科學知識,順應社會發展的規律,學以致用。
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教育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科學教學仍然影響著現階段的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課程封閉,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沒有與實際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科學知識非常干癟,沒有實際意義,所以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提不起興趣,更不要談創新精神的養成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分析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較低的因素,主要是來自教師方面的影響。有些教師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認知能力,導致課堂授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嚴重脫離,僅僅是將一些知識填鴨式的教授給學生,學生根本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長此以往就會失去對于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必須努力改善教學現狀,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本著為小學生發展充分負責的態度開展科學教學,豐富小學生的科學知識儲備,促進科學素養的養成。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課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小學科學教學需要從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入手,熟悉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盡可能讓教學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科學,逐步利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促進科學學科教學的生活化,能夠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科學教學效率的提升。生活化的科學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科學的平臺,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能夠更加容易接受科學知識,當然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此外教師也不用機械死板地開展教學,學生更多地利用科學實踐學習科學知識,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研究教學,促進自身教學策略的不斷改進,使得實際教學效率不斷提升,學生也能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
3.1 借助生活化資源促進教學的高效性。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需要充分借助生活化的資源促進教學的高效性。小學科學學科其實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例如環境,生物,自然,化學,物理等等,但是知識的更新速度比較慢,不能滿足學生實際發展的需要,所以開展小學科學教學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緊隨時代發展的腳步,有針對性、有組織地開展教學,不斷進行科學知識的延伸,促進學生學習視野的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一些知識是需要再加工和延伸的,所以教師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再次加工。例如在學習“不一樣的電路連接”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家里的各種電器的控制線路,選擇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電路為學生講解,讓學生逐漸熟悉電路的構造,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自己的家庭實際,設計一款科學合理的電路連接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提升實踐操作水平。
3.2 促進有效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有效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的有效構建,利用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促進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構建,讓小學生根據自己所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例如在學習“溫度與水的變化”的時候,可以事先為學生準備一個帶有蓋子的杯子,在課堂上為學生演示,在杯子里灌上水,蓋上杯蓋,過一段時間后再將杯蓋打開,學生會發現杯蓋上有大量的水珠產生,這時候學生會感到非常好奇,當學生有足夠的好奇心的時候教師再為其解釋其中的原因。所以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生活情境促進教學過程的開展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3.3 促進有效的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活動的積極開展。科學學科本身也是一門探究性很強的學科,所以開展小學科學教學,需要促進生活化的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豐富的探究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原動力,例如在講解“動物”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飼養一只小寵物,例如小狗,小貓,小兔子,小烏龜等等,從動物剛出生開始飼養,觀察動物的成長歷程,并且引導學生做好記錄,結合小動物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變化針對性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促進其自信心的提升,還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生活是被科學圍繞的,更加樂于學習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