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響水灘鄉周畈小學 江西 上饒 333100)
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許多學生依舊保留著家庭生活造成的一些不良習慣,并給學生的集體生活和學習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教好知識,更要以語文教學活動為媒介,幫助學生養成學習和生活的好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并為將來的學習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基于此,本文從以下角度出發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好習慣進行了探討。
教師借助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好習慣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又要兼顧生活習慣的培養,讓學生能夠不斷適應集體生活,適應系統化的學習。一方面,借助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內學習聽講、課外預習復習、自主拓展、實踐探究習慣等提出科學的指導與建議,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有效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學生在人際交往、家人相處、道德實踐等方面的行為習慣,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錯誤的習慣和想法,讓學生真正能夠獲得走向社會、走入集體的好習慣和正確觀念。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學習能力和為人處事能力的優秀學生。
良好的課堂氛圍往往能夠在潛移默化間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改善學生的情緒態度,推動學生不斷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小學生的好習慣同樣離不開對課堂氛圍的營造,只有保證課堂氛圍到位,并讓好習慣意識有效滲透到學生群體中,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堂上強調認真聽講、積極互動思考、保持紀律等基本習慣,讓教學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好習慣的重要場所,將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教師應根據學生成長階段的不同,在教室四周墻面張貼名人名言,展出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布置閱讀角等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學習習慣。久而久之,良好的課堂氛圍就會在潛移默化間不斷影響學生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從而讓學生不斷改正錯誤習慣,積極養成好習慣。
習慣的養成體現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小事中,如果沒有人及時發現學生在細節中的習慣錯誤,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壞習慣不斷積累,良好的行為習慣方式自然也就難以養成。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仔細觀察,科學監督,認真糾正,并鼓勵學生進行互相監督、自我監督等,從細節出發不斷發現習慣問題并解決習慣問題,推動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每周語文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習慣互評,比如同桌互相評價,從學生視角出發發現學生的習慣問題,并用真誠的語言和建議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改正,以這種方式攻克學生在日常小事中的習慣問題,幫助學生不斷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小學生群體的自主意識較差,學習生活的動力更多的是來自外界的影響和評價,被夸獎了就繼續努力,被批評了就改正錯誤這是每一位小學生都會有的想法。正是這種明確的獎賞鼓勵與批評懲罰制度,為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動力,也為學生壞習慣的糾正與好習慣的養成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同樣要重視完善獎懲制度,通過明確的賞罰制度來讓學生從模糊的印象中逐漸知道什么是正確的習慣,什么是錯誤的習慣。例如,面向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使用小紅花的方式來進行獎勵和批評,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一個問題,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學生在課堂上有三次小動作就要扣掉一朵小紅花,當小紅花達到一定數目時就可以跟老師換小文具。這種賞罰方式對低年級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而教師通過小紅花來獎勵和批評,可以強化習慣養成過程,并幫助學生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逐漸改正錯誤的行為方式,積極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學校教育只能夠糾正學生部分的習慣問題,當學生放學回家之后,教師就很難時刻監督學生改正壞習慣和養成好習慣。而家長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家長的語言行為、家長對待學生行為習慣的態度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習慣養成的方向。因此,教師自身在指導學生養成好習慣之余,還要積極聯合家長力量,發揮家長管理與指導職能,通過雙方的高效協作與互相幫助來實現對學生好習慣的培養,實現學生對好習慣的堅持。一方面,教師與家長之間要建立起無障礙的溝通渠道,保證家長與教師能夠及時交換學生在家與在校的學習生活狀態,以此來互相指導調整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策略。如一些學生課堂上打瞌睡不認真,教師就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休息情況,指導家長科學調整學生生活作息,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另一方面,教師作為成熟的教育者要指導家長做好榜樣,發揮自身積極的影響作用。比如教師要鼓勵家長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使學生受到熏陶,也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從而發揮家長群體對學生好習慣養成的積極作用。
總而言之,好習慣的養成能夠受益終身,好習慣的養成同樣需要日積月累。小學生群體是一個可塑性極強的群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行為糾正意識和效果較好,因此,教師明確指出學生的習慣問題,積極倡導正確習慣能夠顯著改善學生的行為習慣方式,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進步與提高。同時,小學生群體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較差,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好習慣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反復練習強化,不斷實踐運用,讓學生將習慣意識真正轉變為習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