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川區石橋中學 四川 達州 635700)
所謂數學建模是指,利用靈活多變的數學語言及方法,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化、形象化,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筆者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應革新自身教學方式,選擇適合學生建模能力得到提升的方式,進而提高整個課堂教學質量。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革新,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所關注,然而在以往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將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中,進而使學生綜合能力普遍偏低。因此,筆者認為為了全面提高學生建模能力,教師應優化自身教學方式,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建模思想融入課堂教學中,并為學生講解一定的建模方法、技巧,進一步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位置,進而全面提高學生建模意識。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一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以下模型,如,甲超市購物滿100元,超出部分按90%收費,乙超市則是購物滿50元,超出部分按95%收費,并引發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學生通過探討與交流,進而構建出以下結論:甲超市 y=100+0.9(x-100),乙超市 y1=50+0.95(x-50),同時對收費結果y=y1;y>y1;y<y1進行求解。綜上所述,在數學課堂教學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是將建模思想較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方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建模能力,教師還應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而教學情境也是目前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的增添不僅可以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進行簡單化、形象化,使學生在學習起來時,能夠更加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與認識相關知識點,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建模能力[1]。同時教師在為學生構建模型教學情境時,還應結合實際教材內容來建模,并利用學生周圍的實際生活素材,與數學知識點進行有效結合,進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例如,在講解“中心對稱圖形”一節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將抽象化的中心對稱圖形知識,進行簡單化、形象化,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中的相關素材,進一步加深對該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有效降低數學建模對學生的難度,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進而全面提高學生建模能力,最終使課堂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最佳狀態。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基礎,在數學教學模式當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展一系列創新活動,使得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提升也是中學教育的首要目標,從而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某街上一個銷售水果的批發商正在銷售某種高檔水果,據了解,該水果1千克可以盈利10元,商家1天可以賣出500千克的水果,在商家進貨價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每千克的水果漲價1元,那么該水果的日銷量就會相應的減少20千克。(1)如果商家把水果的銷售價格定在x元,商家每天可以盈利y元,請學生們寫出關于x與y的函數關系式[2]。(2)如果要保證商家每天至少可以贏利5000元,又必須得讓顧客得到相應的優惠,那么,每千克水果的銷售價應該定在多少價格區間?這個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從函數的角度出發,建立起二元一次函數關系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初中學生數學建模能力,從而可以幫助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思維的形成。數學建模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建模過程當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想象力,教師要著重給學生創造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而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為今后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革新,利用建模來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效果,已經顯現得愈發明顯,然而在以往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對學生建模能力培養過程中,依然會出現諸多問題,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教師往往對建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進行反思,同時也沒有對其進行總結規律,進而使學生很難掌握建模的內在規律。
因此,筆者認為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認識建模,教師應在指導學生建模學習時,首先要明確哪些問題是已經自身知曉的、哪些是未知的,進一步掌握建模過程中的規律及各種信息素材,并對實際問題進行深度挖掘,進而較好地掌握建模的內在規律。除此之外,在對學生進行建模指導時,教師還應將已知的條件、所求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結合,并在建模過程中,適當引入參數變量,同時還應將文字語言演繹成數學語言,進一步將參數變量用數學語言、數學圖表表達出來,進而有效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最終幫助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學會利用建模解決問題。
初中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習數學、分析數學、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部分。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老師要善于從例題和大量習題角度去訓練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讓學生養成從各個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可以有效地培養初中學生數學的建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