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寧市十一中 青海 西寧 810000)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已成為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熱點。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跳出教科書框架,學活書本,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
教材中的插圖都是靜態的,其內涵具有一定的內隱性。如果教師能設法讓靜態的插圖動起來,那么課堂會擴大容量,增多信息,提高趣味和效率。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我采取了合作互動的方法。在合作制圖巾,我鼓勵學生發揮其創造性思維制作并組合插圖部件,充分發揮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聽說,有益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和開發學生的智力。如教到Howdoyouusuallygeltoschool?時,我讓學生在預習后,分別勾畫出幾個人物以及他們所運用的交通工具的畫面。根據學生的畫,在課堂進行介紹、問答,自然地引入新課,使文章內容清楚明了地顯現在學生面前,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在英語教學中,我立足于雙基教學和訓練,力求做到學生學有發展,學得活,吃得透。我要求學生在應用中學知識,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把掌握知識的重點放在思考能力上,通過各種渠道把知識結構鋪墊成學生思維的方式;通過體會、啟發和點拔,引導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同時訓練思維方法,用思維方法指導學習知識。學生要掌握好基礎知識,是與教師的指導分不開的。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因此,教師要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提高,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案,每單元的課文閱讀我都采取“自學”、“共學”和“練習”的方法。“自學”,是指學生針對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我要求他們完成猜詞義,長難句分析,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發現問題。“共學”是指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上開展共同的學習研究活動,教師在關鍵處進行點拔,針對學生的疑難進行解答。在課堂整體教學上,學生“畫龍”,教師“點睛”。然后,在“自學”和“共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去“練”,教師精選文中出現的重要單詞、句型、編成練習,進行必要的鞏固練習,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實踐證明,這樣做,學生不是學少了,而是學多了,學活了,激發了學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也明顯提高了。
在教學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設計各種思考題,發展學生橫向、逆向、聯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上,而是利用所學的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在課文教學時,我常采用多種思維訓練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根據教學的語言材料,設置疑點,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加工,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例如在考察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時,我讓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多種思維能力,讓學生正確判斷不同變化的題型。總之,只要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適時設問,對學生進行多種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創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揮。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教育,教師只有千方百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用大量生動有趣的題材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文教學時,我經常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復述;并且在學生復述完課文后,我還組織他們進行辯論,這樣促進了學生語言知識能力的迅速轉化,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開發其創造性思維。在上聽說課時,我盡可能地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充分戰勝自己,爭取說話的機會。復述和演講是一種培養學生各種語言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同層次,選用適當方法,靈活使用,使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求知欲的產生,能影響到學生創造意識的萌發和創造力的產生。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一些稀奇古怪、離奇的想法,教師如果給以嚴厲批評、訓斥,將會壓抑學生那些朦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從而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反映等做出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以鼓勵為主,滿足學生的成功需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異想天開”,“標新立異”: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說:“Pleasethinkitover”;對于作業中的錯誤,做出示意學生考慮的符號;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層次評價指導。教師只有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的發展,寬容地對待學生,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同時注意給予積極的評價,學生才能處于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得以發展,并最終發展成為勇于思考、勇于創新的新時代的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