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學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教學的方式也在悄然變化,教學形式的改革和創新,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形成愛國主義情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注重領悟、教授“以史為鑒”的傳承與創新進而指導當代的生活,通過對教學方式和課程的總結反思,以下是本人對高中歷史課程改進提出的幾點建議。
1.1 “滿灌式”教學,缺乏師生互動。目前,我國的高中歷史屬于文科范疇,記憶性的東西較多,并在高考的范疇之內。學生要在有限的三年時間內在學好其他課程的同時完成高中歷史課三個模塊的學習,內容繁多而龐雜,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上從頭講到尾進行“滿灌式”教學,課后學生一問三不知,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因為老師僅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應該提前梳理知識點與學生互動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1.2 學生歷史積淀不足,難以掌握高中歷史課程的模式教學。我國的高中和初中教學出現斷層、銜接性不強。本來初中歷史教材以通史結構呈現,應該是高中歷史模塊式教學和學習的基礎,但是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歷史的時候就沒有樹立正確的歷史意識和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歷史學科,再加上初中歷史在考試中所占分數比例有限,容易使學生、老師、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對歷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存在嚴重的偏見,導致初中畢業生的通史知識薄弱,基本的歷史意識沒有形成,所以,在面對高中整體模塊歷史學習時,就感到壓力山大,無所適從。高中歷史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正確歷史觀和愛國情感的重任,同時更是“以史為鑒”的傳承,并進行創新,指導當代的生活,因此需要教師加強對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視并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科的特點對高中歷史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
1.3 新型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不當,未能做到物盡其用。現在隨著新課改和高科技的發展,新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很多高中歷史老師并沒有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一方面,部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課件準備時,忽視了課本內容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實際期望值和接受度,簡單照抄別人的東西,缺乏自己的思考與創新,也很難給學生以新的引導和創新;另一方面,部分老師的自身素質不夠,難以完全駕馭新媒體,所以進一步阻礙了多媒體在教學環節中的使用。
1.4 歷史情感教育欠缺,未以感情教學。就目前的高中教育來說,面對高考的巨大壓力,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僅僅注重考試,只根據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標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講解和考試,缺乏培養學生歷史情懷和感情教學。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只是對基礎知識進行記憶,缺乏對自己歷史意識和歷史觀念的培養,進而致使學生的民族歷史觀念低,學生缺乏愛國意識,難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很難成為有歷史情懷的學生。
2.1 轉變教學方式,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高中歷史老師要轉變以往“滿灌式”的教學方式,應采用“以點帶面”的系統性的教學方式。首先,老師要認真備課、熟悉課本,對歷史教材有清晰的把握,三個模塊的知識有重合的地方進行及時準確的梳理與篩選,進行重點分析與解讀,讓常識性的歷史知識在課堂中進行簡單講解,學生將學習方向和目標集中在重難點的學習與理解上;其次,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舉手發言,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分成小組合作學習后,積極與同學分享自己的觀點,將組內組外的分享相結合,老師加以引導和點評,進而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2 強化歷史意識,加強初高中歷史知識的延續性與銜接性。中考歷史學科所占比例有限致使學生和部分老師對歷史學科和學生歷史意識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是為考試而學歷史,這種錯誤的觀念給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造成消極的影響。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念和歷史意識,在歷史教學情景中融入民族情感,帶著感情的教學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關注歷史,增強愛國的意識。同時正是因為這份感情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投入、理解更加深刻,在高中歷史延續性的學習也更能夠順利有效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初高中老師之間的定期交流是必要的,老師能在溝通中尋找初高中歷史模版教學的基礎方式和上升空間,加強教學的銜接性與延續性,共同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與觀念培養。
2.3 加強自身修養,充分恰當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新的時代、新的科技、新的教學工具的進步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和幫助。教師要及時更新和加強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創新教學方式給學生清晰化、形象化的教學。比如在古代史中人類的演進章節講解的時候,可以播放課前從網上搜尋的人類進化視頻,進而使學生的理解更直接,而不是長篇文字的解答;講述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文化思想時可以借助相應的視頻資料、音樂和美術進行展示教學。當然新媒體不僅老師可以利用,現代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老師應該有效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資源,在講述相應章節時,學生可自行查找資料和同學進行分享。當然也可以進行實踐教學,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帶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歷史遺跡和紅色圣地,也可以讓參與的同學用手機記錄,以給未參與的同學進行分享。
2.4 加強民族歷史情感教學,提升學生的歷史觀念和愛國意識。教師要加強自身歷史情感的培養,用自己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注重挖掘課本中的感情因素并結合現實生活,使學生置身于歷史生活情景中,并且能夠體驗歷史的真實與情感;注重培養情感共鳴,教師應表達自己對民族英雄的敬意、歷史事件的尊重與感悟、殘酷戰爭的惋惜與悲痛,以此對學生的感情產生影響,進而喚起學生的愛國意識。就如講述南京大屠殺時,教師要以真切的情感講述歷史,使學生對民族產生敬仰之情,進而不斷增強自身的愛國情感。
雖然現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新課改和新時代的推動下將會有更大的進步。因為歷史是一門以史為鑒的學科,我們正在不斷的學習、傳承與創新中發展。在闡述當前存在的問題后,給歷史教學新的提升空間,結合新媒體融入情感教育,加強初高中教學聯系,打造新模塊歷史教學更能培養有民族歷史情感和愛國觀念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