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外國語學校華山分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說,通過實踐得到的知識才更深刻。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一直朝著實踐的方向努力,但效果仍欠缺。
在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強國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對未來人才創新能力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最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教育要重視培養創新型人才,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了更好的適應將來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社會,在初中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尤為重要。雖然現在的信息教育技術越來越發達,但是總體來說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都局限于校園這個小范圍,很多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眼觀到,對于親身去感受、去操作、實踐力的培養還是很欠缺的。因此要讓學生走出課堂,改變“紙上談兵”的學習方式,注重學思結合、學能所用,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研學旅行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新興教學方式。研學旅行,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育活動的延伸和補充,能讓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了解社會和親近自然。特別是對于地理這一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綜合性很強的科目,研學旅行能更好的實施地理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充分體現初中地理課標中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宗旨。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紀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
讓初中生走出教室親近自然,用發現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對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同時,學生也可以把課堂中的地理知識應用于生活,驗證自己的所學所想所思。
古有徐霞客周游今中國的21個省,歷經30年寫出《徐霞客游記》,開辟了中國地理學研究的方向,今有研學旅行讓學生走進自然之中去,對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人就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淺談以下感想:
研學旅行是一種體驗式教學方式,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能夠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使得他們的心理不斷趨于成熟,促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古法造紙今傳承”研學旅行以開展動手進行古法造紙為主要活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研學活動中去,在“考察”“學習”“體驗”“探究”“設計”“反思”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古法造紙的魅力,發展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對于研學旅行更多的學生是當作玩,但這不是玩,是要學生在玩中學,把書本知識與實際自然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在研學之前需確定研學的目的、內容、路線等,要做到統籌安排。
2.1 研學目標。每次研學出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目標要明確,通過的研學旅行,要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同時能夠把書本中某一部分的地理知識應用于實際,研學過后要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要想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師要做好導師的作用。為了讓學生能更有計劃有方向,我們可以提前制作研學實踐報告,要從學科的角度去設計研學旅行的各個環節,讓學生根據本次要去的目的地,結合課本地理知識,進行查閱、篩選、整理研學相關材料,把需要研學的地方與知識先行查閱好。教師要要保證實施研學教學的基本樣態,又要尊重學生個人特點和長處,從而進行合理分組,做好如何觀察、體驗、探究等具體的每項工作,做到有條不紊,讓學生根據要求自主合作進行。
2.2 研學要求。教師有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意識和行動,有依據研學旅行基地資源特點有機結合教材地理知識。教師要制定計劃、確定方案,要選擇恰當的時間、地點、線路;確定游學重點,設計活動流程,要制定安全應急預案。對學生進行心理、安全、紀律、文明、環境保護教育,讓學生進行必要的準備等,還要實時監控學生的實踐反饋情況。
要求學生出發前熟悉教材,查閱資料。熟悉活動的線路、目的,觀察的對象、內容與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項,準備必要的學習及生活用品等。
指導教師結合當地情況,指導學生對當地地理環境、風土人情、人類活動的影響等展開調研,并及時運用地理知識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釋疑,積極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指導過好野外集體生活等。做到了分工明晰、責任明確,既減輕了組織者的負擔,又能避免家長在費用、安全等方面的誤解與分歧,確保了活動的安全、高效實施。
活動結束之后,將活動照片、視頻采集、費用開支等提供給全體學生和家長,并要求學生完成研學旅行報告書,項目包括活動之前準備、活動過程見聞、活動之后思考、家長建議等,引導學生再次回味活動開展的過程,學校或班級內組織研學旅行報告書展評、學生攝影展覽、活動演講、旅行活動書畫展評等活動,進一步獲得集體生活的體驗和地理學科知識的認知,受到文化的熏陶與情感的升華。
最后總結出本次研學活動的得失,為下一次的有效研學活動做好鋪墊。
綜上所述,研學旅行應該基于如下基本理念的:(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3)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研學旅行的實踐活動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有重要意義,地理核心素養是學生未來的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過程,解決具體的情景問題劇本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品質,是將三維目標中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提煉為地理思維能力,研學旅行可以重構地理課堂情景,是校內課堂向校外的延伸,是教學和學習情景更加生動靈活,是深化課改的切入點,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