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我國信息化技術在各個行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F代林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已經從傳統的植樹造林和林木采伐,演變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以及維護生態安全、生產生態產品、提供生態服務、弘揚生態文化的重要公益事業。林業信息化的發展,更是加速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對林業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進行論述,并得出結論,林業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將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全面推進新時代林業改革創新,全力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信息化”概念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初的日本,而后被譯成英文傳播到西方,西方社會普遍使用“信息社會”和“信息化”的概念則是70年代后期才開始的。1997年,我國召開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對信息化和國家信息化做了明確定義。林業信息化則是在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探索和延伸出來的。目前,我國的林業信息化發展建立在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之上,并在各方面都有信息技術的影子。應用系統作為林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內容,已經有效應運于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等領域。應用系統中,森林防火系統的開發使用較為廣泛,但以防火監控的硬件設施投入為主,軟件研發薄弱。與此同時,林業門戶網站已經全覆蓋于省、市、縣、鎮范圍,綜合辦公系統的建立則實現了文件辦理、會議辦理、事務辦理的辦公信息化。網站體系的建立,保證了整個國家林業都能夠通過該體系得到有效控制。信息技術隨著時代變化日新月異,林業信息化建設需要與時俱進,確?,F代林業高質量發展。
組織機構不健全,制度建設滯后。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對信息化建設有了足夠重視,但是組織機構仍不健全,沒有成立專門的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和專職部門,缺乏組織機構支撐。信息化建設管理機制和標準制訂并不完善,以至于林業信息資源難以實現充分共享。林業信息化標準與國家信息化標準內容重復性較大,標準制訂的實用性不高,起不到推進林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資金投入不足,來源渠道有限。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不管是網絡基礎建設,還是軟件和硬件設施投入都需要充裕的資金支持。當前,林業信息化建設資金來源靠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特別是缺乏專項建設和后期維護資金,很多林業部門未將信息化建設和維護資金納入項目預算。
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林業信息化建設對于人才素養的要求非常嚴格,不僅要有專業的林業基礎知識,而且需要掌握計算機知識和網絡信息技術,同時還要充分了解林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和市場需求。目前,我國基層林業部門普遍缺乏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在應用系統的使用和操作方面更為突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林業信息化發展進程。
信息資源的利用率不高,應用深度不夠。目前,各類林業重點工程建立了大量的應運系統,但信息資源沒有合理整合,難以實現資源共享。同時,林業信息化的開發與應用不夠廣泛,導致多種信息在林業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不能合理化應用。比如遙感測試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森林資源核算等,都處于應用的起步階段,對相關數據挖掘不夠深入,不利于資源管理的高效運行。另外,林業信息化建設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資源浪費較嚴重。
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健全制度機制。首先,各級林業部門要充分認識林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成立林業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設立專門的信息化部門,并配有專職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明確信息化建設思路,制訂本單位信息化建設目標和發展規劃;第三,健全制度機制,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定期舉辦信息化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信息化建設工作,完善相應的工作機制,制定信息報送制度、保密安全制度等,讓林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日趨規范。
加強資金投入,擴大融資渠道。林業信息化建設規劃要成功落地實施,離不開大量資金投入。林業主管部門要設置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和后期維修資金,將國家和地方林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納入國家和地方信息化總體規劃,建立全國林業電子政務規劃、預算、審批、評估綜合協調機制,以獲得更多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扶持。與此同時,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把信息化建設資金進行獨立收支預算,采取多元化籌資模式,開辟更多融資渠道。
加強林業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引入國內外先進技術人員及社會技術力量,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定期培訓考核,改善技術人員福利待遇,這些措施都有利于推進林業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加強信息資源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從信息化建設整體來看,林業信息化系統孤立零散,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缺乏統一管理模式,導致大量基礎數據分散。提高林業信息資源的利用率,是促進林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第一,建立完善的林業信息數據庫,為林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奠定基礎。在數據庫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規范各級林業部門的信息資源分類和數據庫建設內容,明確數據庫更新化維護職責應用權限等。第二,盡量避免低水平重復性的林業信息系統開發,減少資源浪費。第三,充分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手段,深入挖掘林業信息資源的相關數據,實現林業資源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轉。
加強移動辦公信息化建設,提高林業信息化移動辦公便捷性。移動辦公平臺是我國林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的又一新高度,是一個集成高度科技與集約化管理理念的通訊網絡技術平臺。林業移動辦公平臺的優勢在于實現了GPS定位,移動數據收集、移動業務辦理等問題。GPS定位解決了林區工作人員監控難、林區數據搜集受限等問題,為我國林區準確管理奠定了基礎。移動信息采集技術則是通過圖像、文字與視頻等形式來快速記錄相關信息,并將重要信息傳輸到后方管理平臺,確保信息溝通及時與順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林業信息化管理的移動性與便捷性。目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經建立了自己專屬的移動APP,優化升級移動辦公軟件并向基層林業部門推廣非常必要。
加強合作交流。第一,要實現行業內部信息化工作定期交流互動。重點加強國家和地方林業信息化部門之間、各地方林業信息化部門之間的工作交流,形成良性交流機制。第二,充分借助林業信息化科研、教育、企業的技術力量,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提高林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三,加強與其他相關行業、國外相關同行的交流合作。結合自身業務需求和信息技術特點,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同世界林業信息技術先進國家的戰略合作,提高對關鍵技術、先進管理經驗等方面的消化吸收能力,不斷提高我國林業信息化水平。
林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林業要適應新時代改革發展步伐,必須緊抓機遇,順應生態建設和信息技術發展,改變林業發展模式,才能真正與社會發展水平同步,真正發揮林業產業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加強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現代林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林業改革的必經之路,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夯實生態文明、弘揚生態文化奠定基礎。
隨著新一輪機構改革和科技革命的到來,我國林業事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傳統林業的工作模式已經難以實現林草資源的有效管理,及生態衍生產品的充足供應,依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