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嬌 林業銳
高校會計從業人員既包括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包括需要到財務部門辦理報賬等業務的科研秘書、報賬員等。高校既是文化傳承的地方,也是前沿技術研究發展的搖籃。作為高校群體中的財會部門工作人員,同樣面臨信息技術帶來的沖擊,加上新的財務管理理念及財務數據統計的高要求,高校財務工作需要借助更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手段,以滿足不斷發展的各項事業對財務信息數據的需求。作為一名高校會計從業人員,不管從事哪個崗位的工作,都難以避免接受信息化帶來的洗禮和改造,需要做出一些努力和改變,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不被信息化的洪流淹沒。
“算盤”“計算器”等曾經是會計從業人員的標配,也是人們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印象,很多人認為只要會“算數”就可以從事會計工作。會計從業人員也曾經被與“低學歷”“低能力”相提并論,很多需要“特殊照顧”的人員通常被安排到財務部門工作,因此,高校會計從業人員的地位很低。隨著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財務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手工賬被電算化代替,工作重心由重核算轉為重管理、重服務,財務數據統計分析多維化對財務信息系統及財務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廣大師生對財務數據的需求,財務管理者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財會知識,還需要熟悉使用各類信息系統、掌握一門外語、熟練操作各類辦公軟件、具備數據分析統計能力等,因此,高校財務部門需要招聘一批能力強、學歷高、素質好的現代化會計從業人員,這些新會計人員除了需要具有扎實的財會知識、熟練的辦公軟件操作能力,還需具有將強的學習能力,能適應信息化帶來的各種變化。為適應各種新增的信息系統的要求,財務工作對科研秘書、報賬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近幾年新招聘的高校會計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本科生畢業,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中級專業技術資格的也大有人在,高校會計從業隊伍日益壯大。
1. 對高校會計從業人員知識結構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要求高校會計從業人員既要掌握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也要熟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高校會計從業人員,大多來源于招聘財會專業應屆畢業生,鑒于目前國內高等教育專業課程設計的局限性,理論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實踐實戰經驗不足,很多財會專業的學生對會計信息技術的學習實踐不夠,雖然也加入一些財務軟件、數據庫技術的學習,但應對新時期財務信息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如何適應不斷更新的新財務信息系統、新的電子支付工具成為高校會計從業人員首先面對的問題,既掌握財會知識,又熟練應用信息化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員將會成為高校財會工作中的香饃饃。
2. 財務信息化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信息化的普及意味著每一個操作、每一張報表都必須依照會計規則、系統設定的流程來做,而不像過去一樣受人為影響因素比較多。信息化財務系統看起來是限制了財務人員的操作靈活性,但是事實上使我們所有的操作更規范、更不容易出錯。信息化要求財會人員具備更高的職業素養,必須嚴格按規范流程操作,減少操作的隨意性,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為財務數據統計、數據挖掘追索等大數據技術應用提供規范的基礎數據。
3. 信息化要求操作人員必須具備更高的安全意識。信息技術讓數據的傳輸速度和效率飛速發展,對數據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于傳統的手工操作,操作人員的每一個操作都可以通過日志留下痕跡,財務數據的保管除了紙質版外,數據電子化存儲為數據深加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但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小視。信息安全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環節:操作員操作不當損壞、操作員登陸賬號密碼泄露、電子數據存儲介質損壞、財務系統遭受黑客攻擊等。這就要求各個環節的操作員除了具備高度的安全意識、規范意識外,要改變一些個人的不良習慣,錄入賬號密碼要注意保密,系統使用UKey 要專門保管,電子存儲介質要定期檢查更換,系統安全要設置多重防護等措施都能減少信息化帶來的安全問題。
4. 國家財會政策的變革促使信息系統相應更新,要求財會人員不斷學習才能跟上發展的步伐。財會政策的變革已不像以前一樣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一個政策從制訂到執行落地,往往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這就要求財會人員除了每天處理手頭的一些業務,需要經常關注國家的法規政策,學習新的信息系統,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才能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可以說,知識的更新換代,信息化的推行促使財會人員知識更新的頻度加快,財會人員需要經常關注最新的政策要求,具備敏銳的政策敏感性,提前做好知識儲備,這對財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信息化要求財會人員具備更高的財務核算監督能力。作為一名高校會計從業人員,我們不能只滿足于記好一張憑證、做好一份報表,更應擁有監督核查的能力,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出現的錯誤及差異,并提醒經辦人員及時糾正錯誤。監督職能不是規定只是某個人、某個崗位的職責,每一個財會工作人員都有責任確保每一條財務數據的準確。信息系統為執行監督提供了便利,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和糾錯能力,為領導層提供準確的財務數據,是在信息化時代對高校財會人員的基本要求。
6. 財務數據服務決策功能要求財會人員具備很強的數據挖掘分析能力。會計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為信息決策者提供科學、準確、及時的信息服務。隨著財務信息化的推進,作為高校的財務管理部門,財務處應該擁有一支擅長大數據應用的團隊,負責多維度對學校的海量財務數據進行挖掘、監控,從中得出有用信息來輔助、支撐學校的管理與決策。比如可以協助項目管理部門了解項目資金使用的合理性、項目資金執行進度等;結合項目年初預算和績效目標,提前對偏離預算目標的項目進行干預,避免亂報賬、突擊報賬等不合規定的情況出現;大數據挖掘還可以幫助對歷年建設項目進行分析篩選,避免相同的項目重復建設,為預算資金的安排提供決策支持。
7.各類新財務信息系統對科研秘書、報賬員等使用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單位的科研秘書、報賬員除了對原始憑證簡單的粘貼、分類工作,也要不斷學習新系統的使用。以某高校為例,相關報賬人員就要學會預約報賬系統、收入申報系統、查詢系統、審批系統、學費管理系統、預算申報系統等一系列系統的操作,才能向財務處提交合格的單據。因此,曾經只會“算數”的會計從業人員搖身一變成為“財務專員”“系統使用專家”,沒有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是很難辦得到的。
1.自身尋求多途徑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高校作為知識的傳播地,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擁有最新的知識視角。高校會計從業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知識的短板,可以通過校內聽課、請教教師的方式進行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可以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類再教育再培訓方式及時了解最新政策法規及操作規范,通過微課、幕課等學校資源進行自我提升,能力強的可以通過攻讀財會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提高自己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水平。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要好好利用高校這個資源豐富的優勢多途徑來提升自我,讓自己的知識結構保持更新。
2.單位創造多途徑實踐,鍛煉員工的操作技能。對于高校財會人員的素質提升,當然也不能單靠員工自學成才,不能只滿足于省財廳每年一次的再教育培訓來解決問題,單位應當為員工創造學習的條件及環境來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素質。
“派出去”。單位多聯系業務上對口的單位(如財會單位、銀行單位等)或者校內二級單位,每年輪流派出人員到這些單位去鍛煉、交流、學習。通過業務對口單位的學習,可以學習別人先進的技術、經驗和管理理念。通過到二級學院去交流學習,了解自身不足,有利于優化操作流程,提升財務管理工作及服務質量。既鍛煉提升了財會人員的能力,對學校整體財務水平的提供也有幫助,同時也提升了學院科研秘書、報賬員的業務水平。
“請進來”。可以聘請相關財務軟件公司或政策制訂部門的骨干到學校來,給財會人員進行培訓,從信息化操作到政策的最新面,從信息安全到技術實操等,通過每年定期、不定期的引進人員培訓,為高校會計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通過“派出去”“引進來”等多途徑為員工搭建平臺,從理論到實踐,可以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信息系統操作能力也能得到全面提升。
3.點面結合全方位配合。(1)實行輪崗制,鍛煉提升高校會計人員業務水平。輪崗制不僅是財務部門內控的要求,也是鍛煉提升會計人員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通過讓每個員工輪流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熟悉不同業務的辦理流程,豐富了財會專業知識,加強計算機操作能力,鍛煉員工的會計核算和監督能力,對財會部門整體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的提升都有幫助。(2)與專業團隊聯合,點面結合,打造高水平信息化團隊。為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可以借助多方力量完善信息安全防護工作,通過與財會軟件公司合作優化操作流程,通過與學校網絡中心合作共筑財務網絡信息安全防火墻,通過與計算機專業部門合作(例如學校內部的計算機學院)共建數據挖掘團隊。通過合作,引進更加先進的理念,充實自己團隊的力量,學習新的信息化技術和知識,共同創建全新的信息化服務團隊。(3)開展多途徑培訓活動,針對性地提高財務報賬員、科研秘書的業務水平,有助于整體上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信息系統的作用能夠為財務工作提供便利,如果沒有得到很好地應用推廣,再先進的財務信息系統也只是一個擺設,只有將報賬員、科研秘書培訓武裝起來,才能使信息化真正落到實處。高校財務工作是一個有機整體,財務管理部門是財務工作的核心管理部門,各學院、中心的財務工作是學校財務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財務管理部門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不定期培訓、財務政策的宣講、互聯網平臺的操作指引等,通力提高科研秘書、報賬員的信息化水平及財務業務水平。
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結合財會政策的變革,高校會計從業人員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我,才能與時俱進,為信息化時代的新財務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