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貞
相較于一般高校的英語教學,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具有更強的社會性和職業性特點,以便促進學生畢業后更好地就職發展,滿足學生職業發展需求。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融合發展下,加強學生的商務英語應用能力和口語交流能力成為當代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點任務,在這種現狀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教學目標也難以實現,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也很難發揮,為此,推進職業導向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創新已是勢在必行,對于充分發揮出高職英語教育意義和價值來說,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現在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多為“95 后”“00 后”,這些年輕人生活在物質水平較高的環境中,對于教師和父母存在較強依賴性,自主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沒有明確學習的意義與價值,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方面都比較薄弱,這就給新時期的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新問題。教師需要結合學情,了解學生的想法和興趣愛好,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引導學生科學合理的安排與分配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從而保證教學質量,不過在實際情況中,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尚未做到這一點。
社會在不斷發展,各個領域的技術也在快速更新換代,這種趨勢下,如果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依舊只是依托單一的公共英語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勢必會造成教學內容越來越單一、越來越跟不上形勢發展的現象。同時,缺少與專業課程相關的英語知識教學更會導致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沒辦法滲透英語課堂,導致學生畢業后其英語能力無法滿足職業發展需求,削弱了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崗位工作技能水平和崗位要求難免會發生脫節情況,需要用人單位通過崗位培訓,才能夠勝任崗位工作,增加了用人單位的資源消耗。
教師是實施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工作的執行者,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對于高職學校人才培養的影響非常大。通過對多家國內不同地區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情況調查走訪發現,很多學校都存在英語教師隊伍師資力量不足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側重于語言知識、語法知識的講授,枯燥的教學內容難以調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學生缺少豐富的語言環境完成英語理論知識到實踐能力的遷移,且課堂呈現出以教師為主體的特征,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充分尊重,以上種種都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的質量,阻礙了英語教學的創新改革。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要樹立起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在課程教學中積極推行職業化教學模式和方式方法,將鍛煉學生實踐能力作為教學重點,明確教學改革創新的目標和方向,在實踐工作中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創新教學手段。教師要意識到傳統教學手段對于學生思維、自主思考探究方面的束縛,通過增加課堂互動環節、引入職業案例、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等方式方法,將英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專業學習聯系到一起,營造充滿職業氛圍的英語課堂,保證學生可以感受到應用教學的職業化特點,明確學習英語的意義,將其視為自己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主動投入到課堂中。
其次,課內外深度融合。多年來,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和地點比較固定,所以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也比較固定,學生課余時間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情況并不多,這也是影響學生英語能力提升的一個主要因素。基于此,英語教師要在重視課內外學習的深度融合,通過任務驅動項目等活動,讓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主動閱讀英語材料、獲取更多英語知識,積極在生活中使用英語口語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學生學習成果,滿足教學職業化創新發展的需求。
新時期,用人單位在考核聘用人才過程中,英語能力在人才職業技能整體水平中占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說是人才職業技能核心素養中不可缺少的支撐。為此,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成為當代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英語教學也不例外,只有師資力量充足的教師隊伍,才能夠肩負起高職英語教學重任,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保障高職院校的辦學實力。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一方面,學校要積極為英語教師創造再深造學習、企業學校雙崗輪行、聘請專家來校指導等深入學習的機會,讓教師可以接觸到行業最前沿的信息,觀察到現代企業的運作真實情況,了解到不同專業崗位的英語技能需求,從而將所獲取的這些信息及能力融入到英語課程教學中,從課堂上帶給學生與時俱進的學習內容,彌補教材內容單一的缺陷,讓學生可以在英語課堂得到更多職業化、社會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學校要提高英語教師的聘用標準,并且制定出與之配套的晉升制度、獎懲制度、績效考核制度,從聘用的源頭上保證英語教師的高素質、高水平和英語職業化教學能力,用健全的規章制度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促使教師可以樹立起“學無止境”的終身學習理念,注重自身職教水平的不斷提升,為學生帶來一節節生動、高效的職業化英語教學課堂。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相較于高中生而言,已經在行為和能力上有了一定發展,所以這里指的教學模式革新,主要針對構建以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學習方法為主體的模式而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要在課堂上轉變師生角色,明確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念、展示自己的綜合能力、分享自己適用的學習方法、提出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客觀問題,從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好專業英語的內在驅動力,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和家長的依賴,使其能夠轉變被動學習態度,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學習思想,從而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質量,這無論對于學生的職業發展還是未來生活來說,都會令其受益終身。
盡管很多高職院校現在都已經開始了或多或少的校企合作項目,不過深入了解這些項目實施情況可以發現,多數存在合作程度不深、項目流于形式、面子工程政績嚴重等問題,并未充分發揮出校企合作對于人才培養的輔助作用,這一點也體現在了英語教學中。基于此,高職英語教學必須要打破以往校企合作項目的種種局限問題,加強校企合作深入,拓展校企合作途徑,為學生提供到企業實習機會,使其可以在真正的工作崗位上鍛煉英語運用能力,明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學生英語知識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運用與崗位工作切實聯系到一起,從而打造學生學好英語、用準英語的新道路。
例如,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暑假期間,通過與當地的旅游企業聯系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共識,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公司英語郵件的收發、旅游產品英文編輯文案工作,并且給予學生相應的崗位指導和培訓教育,讓企業真正參與到高職旅游人才培養體系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和價值。而由于學生的加入,也會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因為假期旅游高峰而產生的工作壓力,達到企業、學生和高職院校三者共贏的局面。
現代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評價,不能再以成績為唯一的標準,而是要不斷完善創新考核評價體系,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在考核評價體系建設中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綜合能力、學習過程的體現,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及時了解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安排提供可靠參考依據和指導作用,從而促進英語教學職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例如,針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采取“快問快答”方式,教師用英語提問會計崗位工作相關的事項,學生用英語進行回答,不僅考察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也進一步增強了教學的職業化效果,同時創新了教學評價方法。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客觀存在著一些不足問題,影響了學生英語實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個人和畢業后的職業發展。新形勢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要意識到基于職業導向的教學職業化重要性,樹立起職業導向教學觀念,深入分析英語教學中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創新措施推進教學的職業化發展,革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力度,創新考核評價體系,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英語綜合實力和職業素養,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