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詳細介紹水利水電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術的主要原理,針對其當前使用現狀,提出增強材料配制比例、實行外部加熱、科學采用蓄熱技術及開展適宜的澆筑技術四項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有效措施,繼而提升水利水電工程的整體建設。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術
引言:在實施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期間由于其牽涉到的因素較多,無形中為此類工程建設增加了復雜性,施工人員不僅要克服不確定的自然要素,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施工技術,尤其是在冬季施工,其低溫條件會改變混凝土的內部質量,因此,良好的施工技術變得極為重要。
一、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中冬季混凝土施工技術的主要原理
針對水利水電項目內的冬季混凝土施工來說,其主要存有兩種特征,其一,由于施工條件的復雜性,且施工期間會受到冬季低溫的影響,其混凝土的整體質量難以符合工程建設的標準。其二,在冬季開展混凝土施工其項目的部分缺陷將存有滯后性、隱蔽性,在施工期間較難發現,若在施工完成后發現,則會對其整體質量造成極大影響,也降低工程建設的安全性。
在實行冬季混凝土施工期間,施工人員采用的混凝土混合料需相對特殊,其囊括了多種材料,如水、集料、水泥和外加劑等。由于水泥的性質較特殊,在拌制混合物的過程中,將形成較為嚴重的化學反應,即水化放熱反應。溫度會對拌制中的化學反應產生較大影響,其水化反應速率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而下降,反之亦然。在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后,混凝土的養護溫度與整體強度會發生正向改變,在某段時間中若混凝土還沒能完全硬化,當其處在低溫條件中時其內部的水分在結冰狀態中會增加一定的體積,從而嚴重破壞混凝土的整體結構,改變其整體質量,極大地降低其內部強度。在冰凌發生融化以后,由于混凝土內部水分結冰,其會形成更大的空隙,從而影響混凝土整體的密實度。
二、水利水電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材料配制比例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在冬季實行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合理配制混凝土材料的對應比例,具體來說,針對混凝土施工來說,其重要且關鍵的環節為攪拌,應適時提升攪拌工作的充分性與均勻度。施工人員應根據當前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科學配比混凝土中的各類材料,改善其設計配比的科學性。在開展冬季施工期間,其內部的混凝土要帶有極強的抗凍性能,相較于普通的水泥材料,硅酸鹽中的水泥帶有較好的熱化性能,若將其運用到正常的施工中會極大減輕素水泥負擔,增加其整體強度。同時,與普通水泥相比,硅酸鹽類的水泥帶有較強的抗壓性能,為增強混凝土內部的整體質量,施工人員需合理設計該類材料的配制比例,降低其整體的水灰比。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混凝土材料的配制比例,在進行設計期間施工人員需將其與工程現場內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行科學的配比設計,從而增強混凝土內部的整體性能。
(二)開展外部加熱
在實行外部加熱的過程中,由于溫度會對混凝土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在開展混凝土施工期間工作人員要依照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為準,切實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加熱,該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處理混凝土結構周遭的空氣,只有對其空氣采用了熱處理,其加熱后的空氣熱量才會借助相關介質直接進入到混凝土內部,其內外部的溫差才會被及時縮小,外部加熱法若運用得當則會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整體質量,使其在冬季的常溫狀態下也能出現正常硬化[1]。
此外,由于混凝土的整體強度會受到多種要素影響,濕度、溫差或內外部壓力都會給其帶去較大變化,其水分的移動趨勢也會發生較大改變,即由邊緣向中心移動。當混凝土整體結構出現縫隙時其質量會受到較大影響,出現裂縫、結構膨脹、腐蝕等不良反應,因而在施工期間施工人員需嚴格控制其內外部溫差,提升外部加熱的運用水準,降低影響混凝土早期強度的概率。
(三)合理使用蓄熱技術
冬季混凝土施工期間也較為看重蓄熱技術,其一,施工人員需及時加熱混凝土材料中的砂料與石料,加強其攪拌與運輸的整體溫度,降低混凝土內部水泥中的水化速率,提升其整體的澆筑溫度。通過此方式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會獲得較為理想的建設效果,蓄熱技術在使用期間還存有諸多優勢,如經濟性較強、操作過程相對簡單,也有著較高的便捷性。
其二,蓄熱技術還能有效改善工程項目建設中的起灰現象,具體來說,混凝土在施工期間當其內部水分過多時,會給混凝土帶來泌水與離析現象,因而會極大的降低混凝土內部的保水性與粘結性,使其表面的水分出現蒸發,引發其出現起灰現象,而利用蓄熱技術則能有效改善其澆筑溫度,增加其內外部的平衡性,提升混凝土的整體強度。
(四)實行科學的澆筑技術
一方面,在開展混凝土澆筑期間為提升其整體的澆筑質量,施工人員需適時清除其表面的垃圾或雜物,特別是在一些銜接位置處,對此類雜物的處理就顯得更為關鍵,其周遭的垃圾務必及時清除,增強混凝土表面的整潔度。在實行澆筑的過程中由于外部環境的溫度不高,在實行此項工作時應做好恰當的保溫工作,比如,對鋼筋實施加熱處理或適當搭設暖棚等,盡量使其內外部溫度達到均衡,縮減其整體溫差,在澆筑混凝土期間其澆筑溫度要超出5℃[2]。
另一方面,若混凝土整體結構相對較薄,為加強其澆筑質量,施工人員應及時提升內部澆筑溫度。在完成混凝土的澆筑以后,施工人員需采取恰當的措施來開展養護工作,此項工作需在特定時間內開展,養護工作的主要目的為加強混凝土的濕潤度與溫度,也就是做好保濕與保溫工作,其有效的工作方式為灑水或覆蓋,時間大約在混凝土澆筑完成的1周后,通過各類保障性措施,混凝土的內部溫度與水分得到一定的保障,因溫度過低或水分流失而出現的混凝土裂縫將極大減少。
三、總結
水利水電項目建設屬民生工程,由于其減少周期較長,在冬季開展此類施工要注意混凝土的溫度與水分,施工人員需采用科學化的管控措施來改善施工質量,并提升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整體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郝曉亮.農業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19):35-36.
[2]郭峰.芻議水利水電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J].居舍,2020(21):38-39.
作者簡介:
崔寶元(1977年12月),男,山東諸城人,本科,工程師,寒區冬季混凝土施工技術方向 .
(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