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玲 李丹
摘 要:閱讀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要明確什么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首先要從“閱讀”和“閱讀教學”這兩個概念入手,理清閱讀教學的基本內涵,再理解教師、學生、文本、環境四個基本要素。
關鍵詞: 初中;閱讀教學;語文
閱讀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我們必須要重視語文閱讀教學。然而,在目前的閱讀教學環節中,許多“低效”甚至“無效”的問題依舊存在,它們成為了廣大教學工作者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攔路虎”。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研究活動,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自主理解文章的能力。對西安市臨潼區雨金初級中學初一(一)班和(二)班共計76人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5%的初一學生認為學習語文閱讀方法很重要。在這些學生中,有75%的學生認為閱讀學習很簡單,但是僅有15%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課,而課后閱讀文學名著的人數更是不足10%。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當代初中生對語文學科的認識存在偏差。他們認為語文是最簡單的學科,以為只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做好課后習題就可以學好語文這門課程。因此,應積極主動的進行大量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引導他們重視語文閱讀教學。首先要明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內容,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內涵
要理清閱讀教學的基本內涵,可以從“閱讀”和“閱讀教學”這兩個概念入手:首先,從“閱讀”的概念來看,馮鐘蕓教授是這樣定義閱讀的:“閱讀是以理解詞語解釋為中心的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人們可以優先把視覺材料轉換成聲音,然后獲得這些視覺材料所傳達的信息,從而更好地處理它們。隨著21世紀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法越來越多,但不能否認的是,閱讀仍然是最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之一。第二,對“閱讀教學”概念的闡述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語文閱讀教學是以語文教材為基礎的,是學生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所進行的一種有計劃和分層次的閱讀活動。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曾經說過:“閱讀和閱讀教學是有區別的,我們不能只是總結閱讀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理解課文,而是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閱讀?!蓖鯓s生教授又是這樣定義閱讀教學的:“它是一個文本和師生間對話的過程。閱讀則是文本的主體與文章讀者之間的對話過程。”《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則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閱讀教學應該是師生和文本間對話的過程。好的閱讀是學生個人優秀的行為的體現,教師不應該用傳統的分析方法代替學生的閱讀感知。另一方面,“閱讀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文本和環境四個要素共同構成的。它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語文教材進行全面、準確的研究,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和寫作目的。在此過程中老師可根據初中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與學生相應的教學目標,并采取適應學情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具備語文閱讀能力以及培養閱讀興趣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語言水平和語文素養。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素
2011年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文本、學生和教師三者之間的多重對話”。閱讀文本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因此環境則是閱讀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另一大要素。文本、環境、學生和教師這四個基本要素,有機統一地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
首先,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傳授者。教師根據一定的社會需求,教導年輕一代的人類知識和經驗。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積累,實現有目的、有計劃地調節人們的行為和性格,塑造他們正確的價值觀,鍛煉他們具有適應社會需求的個人心理素質,從而實現個人社會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起了主導作用,他們通過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采取恰當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其次,學生是一群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鮮活個體。而學生時代又是人的一生中思維最活躍、生活最豐富多彩的時期。在初中時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他們常常對身體和思想上的突然變化毫無準備,心理學家把此時期的少年稱為“心理斷奶期”?;诖藭r期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成長是通過不斷積極的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來實現對知識、情感和能力的具體培養。所以,要調動初中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有閱讀的動力,進而有探索文本的想法與沖動,從而實現個人語文素養的提高。
第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文本是指狹義的文本,它包含了文本和提示系統兩方面。部分選讀文本具有以下特點:注重文化的多樣性,具有時代感,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與學生的體驗世界和情感世界緊密相連?!对虑蜃阚E》和《世紀之交的科學奇想》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體現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顯著成就。在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從吟詠、品味思維等方面加以指導。提示系統主要包括編輯說明、單元提示、課文閱讀提示、注釋題解作者簡介、參考資料等幾個方面。除此之外還有學生的課外選讀文本,如《親近母語》等。因此,要注重將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興趣。
最后,從環境這一要素來看,讀者所處于的社會和年代背景就是閱讀之中的大環境。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閱讀內容的題材是非常豐富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閱讀題材中,挑選出適合初中生語文閱讀的讀物。在保證對閱讀有興趣的前提下,潛移默化的將課堂上的內容與現實接觸,將學生的經驗、應用和探索與學科內容相融合,這也是新課改中的先進教學理念。因此,應改變環境在過去只傳播知識和信息的功能,在創造情景、發展思維方法和過程經驗中做出一定的改變。綜上,我們要注重閱讀教學中教師、學生、文本和環境四者的統一,切不可顧此失彼,從而有效提高初中閱讀教學質量。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語文教師的共同目標。雖然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實現它取決于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藝術的不斷追求和不斷完善。只要我們立足于語文閱讀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不斷探索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不斷實踐、反思,就一定能讓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有效,就一定會讓我們的閱讀教學更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理查德·巴簿貝爾格.奧地利閱讀教學新途徑[J].北京教育,1980 (1):15-16.
[2] 趙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13.
[3] 蔡蓓蓓.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與實施[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 2007.
[4]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 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賀曉玲 (1971-),女,陜西澄城人,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論。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9年渭南師范學院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立項課題“竇桂梅主題教學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ZYJS018)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