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孫子軒
摘 要:本文通過事實特征分析法對山東省制造業價值鏈地位現狀加以定性描述,并基于山東省制造業各行業的指標特征,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山東省制造業價值鏈地位現狀分析
從制造業產品出口貿易的角度來看,已有研究表明[1-3],全球價值鏈背景下山東省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的顯性比較優勢、研發投入強度、勞動投入效率、要素稟賦、產業集群及所有制結構等指標對制造行業升級的影響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國際生產分割背景下,顯性比較優勢、勞動投入效率、產業集聚程度的提高和所有制結構的改善可有效促進山東省制造業產業升級,而R&D投入及要素稟賦結構在推動山東省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躍遷尚未表現出顯著的促進作用。
第二,不同技術密集型行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面臨的攀升路徑具有明顯的行業異質性,高技術、中高技術及中低技術制造行業在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過程中可以使自身向價值鏈的高端攀升,但這一正向驅動作用并未在低技術制造行業中表現出,表明有效促進價值鏈攀升的要建立于具備國際貿易中顯性比較優勢、研發投入程度和技術創新水平較高的中高端技術制造業的基礎之上。
第三,山東省制造業行業的顯性比較優勢除高技術制造業及個別中高技術制造行業外,大多數制造行業的顯性比較優勢上升趨勢壓力較大,說明山東省在參與全球價值鏈過程中表現不佳,國際化貿易水平和貿易地位均有待增強。按技術密集程度劃分的低技術和中低技術制造業顯性比較優勢水平一直在上升,其余的中高技術制造業在國際貿易競爭中的優勢正逐漸擴大;對于高技術制造業而言,醫藥制造行業顯性比較優勢水平相對不高;中高技術制造行業的顯性比較優勢愈發明顯,說明山東省業顯性比較優勢較強且另外兩個行業均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表明山東省在高技術產業的參與國際化分工的優勢明顯。
二、山東省制造業價值鏈升級對策
首先,推動技術密集型行業發展,鞏固和提高技術優勢。由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在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對制造業結構升級的作存在異質性,而中高及高技術制造業對參與國際分工的表現明顯的積極影響且程度較大,說明技術密集型行業對于技術創新具有更為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核心競爭力成為占據國際市場份額的關鍵,而核心競爭力源于技術創新。因此,政府對于中高技術制造行業應予以基金扶持、鼓勵創投、稅收優惠、低息貸款等政策,大力支持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通過生產驅動型的升級路徑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進而促進產業升級。
其次,加大研發投入,以創新促發展。良好的創新投資環境是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有利于充分激發原技術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潛在活力。外資的進入增加了制造企業的融資渠道,國際貿易的深度開展拓寬了企業的銷售網絡和跨國的產業交流,為國內制造企業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進而建立自身的品牌和市場競爭力。
再次,加速產業集群升級,釋放產業集群活力。在全球價值鏈分工背景下,作為龍頭的大型跨國公司在推動制造業跨越式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東省在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環節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具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只是在加工裝配環節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參與其中,進而面臨著被“低端鎖定”的尷尬境地。因此,著力優化本地產業集聚環境,行業分工精細化,與產業融合相匹配,在走向國際市場樹立國際品牌形象的道路上制定國際高端化、規模化的發展戰略,率先使得龍頭企業獲得價值鏈升級,繼而借助產業關聯效應帶動相關企業升級,逐步形成全產業鏈的技術結構升級。
最后,突破“低端鎖定”困局,邁向價值鏈高端。作為經濟和外貿出口的大省,山東省對外出口的產品面臨著“高量低質”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出口的產品中大多是接受國外發包商的生產訂單,以至于山東省在價值鏈中的地位主要依賴于外商發包者的終端銷售渠道。因此,改善出口結構成為政府部門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途徑。其次,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激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力,對內拓展國內需求市場,對外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提供優質產品的國際化商品。最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政策,吸引優良外資,優化國內外資本投資,為產業升級提供良好資本環境和創新環境,進而推動山東省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不斷攀升。
參考文獻:
[1] 徐佳賓.產業升級中的中國勞動成本優勢[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02,23-28.
[2] 王嵐.全球價值鏈分工背景下的附加值貿易:框架、測度和應用[J].經濟評論,2013(3):150-160.
[3] 張彬,桑百川.中國制造業參與國際分工對升級的影響與升級路徑選擇——基于出口垂直專業化視角的究[J].產業經濟研究.2015,05(02):12-20.
(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 山東 淄博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