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
一、存款結構變化對存款成本支出的影響
近些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總體負債水平呈逐年增長的趨勢,負債總體呈現一種良好發展趨勢。但總體發展較好的同時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我國的非存款負債總額與非存款負債資金來源之比是要遠遠低于存款負債總額和存款負債資金來源之比的,由此可以推斷,我國商業銀行的融資債務項目較為單一,存款結構較為簡單,銀行融資來源主要就是依靠存款,商業銀行受市場經濟變動影響較大,當經濟形式和國家政策發生一系列變化時,會對商業銀行業帶來一系列沖擊和影響。由于銀行活期存款利率較低,所以銀行吸收存款成本較低,這幾年,部分商業銀行將活期存款的管理運用轉變成為銀行負債管理的重要方向,但與此同時這部分貸款業務大多數又都投向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居民購房按揭類貸款等項目,這一類項目存在著貸款周期長,本金回收慢等一系列弊端,一旦遭遇金融危機或者國家宏觀經濟不景氣,商業銀行負債風險會隨之增加,對銀行盈利帶來的不利影響。
當其他因素都一定時,商業銀行更喜歡吸收它付出成本最低的那一類的存款,比如存款定期和活期相比較而言下的活期存款,因為活期存款綜合收益是高于定期存款的,也就是說,關系到盈利,銀行更偏好于以最低的成本來獲取凈收益的最大化。假如一家銀行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吸收進來所需要的資金,并將這部分資金通過運作獲得最高的收益,這相比較利潤而言,這家銀行所賺取的利差將是最大的,同時也是股東收益最大化的時刻。商業銀行為了更好的吸收低成本的資金,需要對各類存款的成本進行精確的比較,通過對比來優化組合存款結構。我國商業銀行存款成本主要包含了利息成本、營業成本、風險成本以及綜合成本等。
二、存款結構變化導致利息成本增加
利息成本是存款成本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商業銀行吸收資金所支付的報酬,我國商業銀行存款計息的方式主要就是按不變利率計息。存款利息每個銀行都不同,具體取決于利息率以及商業銀行的負債結構。如下表2,下面以個人儲蓄為例,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利息成本差異較大,活期存款利息遠遠低于定期存款利息,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利率差異從1.05%到2.45%不等。舉個例子,加入一家商業銀行一年吸收活期存款10億元人民幣,則應支付利息為300萬元人民幣,如果該商業銀行一年吸收的存款為定期存款10億元人民幣,則應支付的利息就變成了1750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同樣吸收10億元人民幣資金,吸收為定期存款的利息成本比吸收為活期存款的利息成本高了約1750-300=1450萬元人民幣。由此可見不同的存款結構對利息成本的支出產生不同的影響。
三、存款結構變化導致營業成本提高
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的營業成本包括吸收存款產生的一系列產品成本、客戶成本、部門成本、人力成本、廣告宣傳成本等。由于商業銀行競爭的不斷加劇,源自吸收存款產生的各類營業成本在總成本支出中的比例有明顯增加。在儲蓄數額不變的條件下,通過回歸分析法可以得到,定期存款每增加1個單位比活期存款每增加1個單位,營業成本多增加1.46%,因此得出結論,定期存款比活期存款營業成本高。所以,商業銀行存款結構改變帶來的營業成本的變動是不可小視的。
四、存款結構變化使風險成本增加
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往往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存款結構的不同、存款產品的差異使風險成本也有所不同。眾所周知,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率是總負債和總資產的比率,隨著吸收存款總額的增加,總負債增長,總資產未變,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隨之提高,考慮到企業自身的償還能力,假若一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足,則這種做法會大大提高商業銀行的債務風險,使風險成本增加。
五、存款結構變化影響綜合成本增加
銀行綜合負債成本率反映出商業銀行的綜合成本,銀行負債綜合成本率由價格和結構兩個因素決定。我們在這里更關注的是存款占比、同業負債占比等結構因素對綜合成本產生的影響。活期存款利率低、周期短、余額少、利息變動對成本影響小、資金流動性強,不考慮其他條件情況下,相比較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帶來的綜合成本更低。實際上,考慮活期存款存款周期短,資金支取頻繁,因此銀行辦理業務次數會較多,辦理業務的人力物力成本費用會增加,這樣看來活期存款營業成本一定的程度可能高于定期存款。
(一)存款結構變化對貸款收入的影響
每個商業銀行都一樣,活期存款貸款產生的利息收入減掉活期存款利息和活期存款營業成本,得到的就是活期存款利潤;定期存款放貸產生的貸款利息收入減去定期存款利息成本和定期存款營業成本,得到的就是定期存款的利潤。貸款利息收入作為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業務主要利潤來源,存款結構的變化會影響存貸款利息,因此對銀行收入產生影響,這方面影響主要是指對于貸款利息收入的改變,下面將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
存款的數量和結構決定了貸款的規模和結構,合理的貸款規模是由資金金融結構所決定的。商業銀行衡量貸款數額和結構適當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存款與貸款的比率,即存貸款之比。我國《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持有的存貸款比例不得超過75%,只有把比率控制在75%范圍之內,說明存貸款比率適中,銀行業務存在較低的風險;如果存貸款的比例超過這一比例,并且該商業銀行運營一般、盈利能力較差,則說明貸款規模過大,貸款存在著風險隱患。
(二)存貸款結構的變化對銀行利差收入的影響分析
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的推行,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存貸凈利差出現逐漸增加的趨勢,1995年后,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的垂直距離逐漸加大,但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之內。由于我國銀行存貸款利差是受政府利率管制的,所以我國存貸款利率差一直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自1999年起,我國存貸款利率差變化浮動較小。假定未來我國商業銀行完全自負盈虧,并且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商業銀行存款的利率,那么我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差將遠遠大于現在水平。
商業銀行賺取的利潤并不依賴于某一單一因素,而是凈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成本與收入比率的綜合作用的結果。僅從利差因素方面衡量,在成本不變情況下,隨著貸款總量的增加,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的利潤必然呈現上升趨勢。
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決定貸款收入,決定著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得到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成本差距逐漸縮小,那么貸款利率成為影響商業銀行利息收入的主要因素。關于貸款業務的結構,銀行中長期貸款利率高,短期貸款利率相對較低,所以中長期貸款的利息收入是高于短期貸款的,從結構調整方面來說,為了經濟效益的提高,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提高中長期貸款的比重來實現。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金融機構2019年第一季度貸款的統計報告中,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外匯行業的長期貸款余額為8.86萬億元,數額同比增長7.4%,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結構是發生變化的,中長期貸款比重是在持續增加的。
參考文獻:
[1]Rizky Yudaruddin.外國銀行在危機期間的放貸:盈利能力和流動性的重要性,2017.
[2]周宏謙.我國商業銀行存款結構變化及營銷策略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0).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 淄博? 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