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榮蓉 韓英彤 白琳
脫貧基礎不穩固、返貧風險依然存在,需要建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機制,推動金融扶貧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我國“十四五”規劃布局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一份必須要完成的時代答卷。
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中,金融扶貧作為行業扶貧的重要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金融扶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的市場化機制,通過有效發揮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將資源配置到貧困地區,用市場的力量將貧困地區資源稟賦轉化為生產要素,通過政策手段努力引導發達地區的資金、人才、技術流向貧困地區,從而提升了貧困地區的“造血”能力,實現了鄉村振興和脫貧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上要靠改革。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的步伐,提高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金融服務水平。
中央金融單位立足地區實際,發揮行業優勢,探索新時期金融定點扶貧工作路徑,把定點扶貧“責任田”打造成了“金融政策落地、金融普惠實現、信用價值彰顯、風險防范有效”的金融精準扶貧的“示范田”,使定點扶貧體現了金融特點,也彰顯了金融價值,展現了金融擔當。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自1994年定點幫扶河北省巨鹿縣以來,始終把定點幫扶巨鹿縣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外匯局發揮中央金融單位系統優勢,總局、河北省分局、邢臺市中心支局、巨鹿縣支局四級機構協同發力,積極實踐“局、縣、銀、企”(外匯局、巨鹿縣、銀行、企業)四方合作模式,創新推進金融扶貧,協調全國各金融機構,將巨鹿縣打造為金融扶貧先行先試的示范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要加強產業扶貧項目規劃,引導和推動更多產業項目落戶貧困地區。”
產業發展要立足當地自然稟賦,挖掘地方特色資源,還需要金融資源的支持與引導。巨鹿縣位于河北省南部,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巨鹿圍繞著“巨鹿三寶”金銀花、枸杞、串枝紅杏,從標準化種植、科技研發、深加工等方面延伸產業鏈,提高地方經濟發展質量。
外匯局在金融扶貧中牢牢牽住產業發展這一“牛鼻子”,協助巨鹿縣打造“3+6+N”產業扶貧體系。“3+6+N”就是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基礎上,大力發展金銀花、枸杞、紅杏三種優勢產業,發展葡萄、菊花、草莓、林下食用菌、設施蔬菜、苗木六大特色產業,以及根據群眾個人意愿發展N種特色種養產業。這樣一來,不僅把貧困群眾嵌入各個產業鏈條上精準幫扶,還有效引導和支持了巨鹿特色產業的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2020年10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功勝在巨鹿定點扶貧調研座談會上指出,產業扶貧是穩定扶貧的根本之策,要鞏固脫貧成果,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發展產業。在這方面,外匯局和巨鹿縣之間的合作,即“局、縣、銀、企”這種四方合作模式,對于推動巨鹿縣的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 2020年10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功勝(右二)帶隊赴河北省巨鹿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自1994年開始,外匯局先后派出13名扶貧干部到巨鹿掛職、駐村幫扶;而近五年來,外匯局局、司、處各級領導到巨鹿開展調研更是超過100人次。外匯局發揮局、行一體優勢,協調多家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來巨鹿縣開展項目對接,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總額超過27億元,協調捐助資金近2000萬元,實現了金融扶貧與產業發展的有效融合。
“幫扶一個貧困戶,扶持就業就可以辦到;而要幫扶一個縣,促進金融與產業幫扶的融合才是關鍵。”外匯局掛職干部趙棣華從2015年開始幫扶巨鹿,2016年掛職巨鹿縣副縣長,協管扶貧和金融工作,對此深有體會。
金融扶貧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貧,非“大水漫灌式”扶貧,發展應具有可持續性。金融扶貧的核心在于通過建立長效機制,用市場機制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培育和發展產業,實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
外匯局發揮系統資源優勢,立足巨鹿實際,充分利用貨幣信貸政策和外匯管理政策,深化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服務,促進金融支持與產業扶貧的有效融合,增強貧困地區的發展動力。
巨鹿縣前期在葡萄種植大棚的特色產業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成功引進了優質葡萄品種,應用新技術、新設施進行推廣應用,創造出了高產值、高效益農業,進而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這一種植項目采用了“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由貧困戶租賃公司流轉的土地和大棚進行葡萄種植,公司免費為貧困戶提供葡萄種植和管理技術,并負責收購葡萄。
葡萄種植第一年每畝大棚葡萄產量在3000斤左右,價格在每斤10元左右,貧困戶每畝葡萄銷售收入可達3萬余元,收益在2萬元左右。這也是外匯局積極協調巨鹿金融機構入村開展的精準扶貧項目之一。
張志國是巨鹿縣蘇家營鎮前無塵村的一名貧困戶。該村的大部分村民過去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沒有一家生產加工企業。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數為39戶,貧困人口128人,扶貧攻堅任務艱巨。
張志國加入了該葡萄大棚種植項目,不僅自己租賃了2畝土地進行葡萄種植,還帶動全村27戶貧困戶發展葡萄種植,共同脫貧致富。該項目讓這些曾經的貧困戶加快了脫貧步伐,取得了顯著的脫貧成效。
為扶持葡萄大棚種植項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巨鹿縣千畝大棚鮮食葡萄基地建設項目發放貸款1450萬元,覆蓋了前無塵村、臺頭村兩個貧困村,流轉土地1110畝,流轉土地費每畝、每年1000元,直接帶動529戶村民增收。
巨鹿農商銀行則為前無塵村上述參與葡萄大棚種植項目的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35萬元。預計每畝收益在2萬元左右,可為貧困戶帶來更多收入,加快其脫貧步伐。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加大了脫貧攻堅的難度。外匯局協調各家金融機構積極幫助巨鹿縣克服疫情影響,將疫情防控的過程轉化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高質量完成定點扶貧目標任務的過程。
錢建勇是巨鹿縣河北家婷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這家位于巨鹿縣的民營企業成立于2019年年末,從事醫療防疫物資生產。2020年年初,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這家企業很快投入到生產防疫物資的抗疫戰斗中。
外匯局為助力該企業復工復產,為其快速辦理了名錄登記手續,使企業具備了進出口資格,并指導銀行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金融服務,明確有關防疫物資的特殊出口收匯業務,在確保交易真實性、合法性的前提下,先行辦理事后向外匯局進行報備。
由于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企業遇到了資金困難。外匯局協調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利用人民銀行再貸款向該企業發放5000萬元專項貸款,貸款利率2.8%,財政貼息后僅為1.4%,紓解了企業的融資難題。
錢建勇告訴記者,在企業每個月的收入有3000多元;隨著企業規模擴大,訂單的增多,工資也有了相應的提高,脫貧已不再是難以跨越的障礙。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巨鹿縣金銀花、紅杏等特產豐富,但電商產業底子薄,農產品電商路子沒有打開,再加上存在包裝落后、缺乏統一標準等短板,長期制約著本地特產的銷售。
外匯局在金融扶貧融合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與商業銀行和企業對接,以電子商務為抓手,合力打開巨鹿縣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2020年3月,外匯局駐巨鹿工作組在調研全縣鄉鎮和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基礎上,對盤活巨鹿電商發展進行了整體謀劃。
第一步是點燃電商火種。巨鹿農產品通過入駐淘寶心選、主播帶貨直播、聚劃算等一系列電商銷售活動,提升了巨鹿產品的知名度,為本地農產品的銷量帶來顯著提升。巨鹿縣領導親自現身淘寶直播間,通過宣傳片,為特色農產品代言。
“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產品能由縣長代言,還能登上淘寶網首頁。”巨鹿縣金銀花深加工企業銷售經理呂媛媛感慨道。該企業以往一個月的銷量僅為個位數,而進入淘寶店鋪后短時間內就涌入大量訂單,一天的銷量上突破了300箱。
打出了品牌,打開了銷路,還需要打出一套組合拳,將電商的“火種”播撒到整個縣域產業。一方面從產品入手,在視覺設計、包裝規格等方面對巨鹿農產品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進,指導企業推出更適合線上市場的產品;另一方面,從人才入手,培養一支專業的電商人才隊伍。巨鹿鄉村致富班在5月底正式開班,由淘寶大學金牌講師、淘寶直播TOP主播授課。第一批60名學員已經從這里走出去,在創業道路上開始發揮專長。
巨鹿縣特色農產品還陸續入駐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扶貧商城APP平臺,以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消費扶貧商城“農發冀購”,正在進一步拓展線上銷售市場。
2020年9月5日的“2020豐收節公益直播盛典”中,巨鹿金銀花茶、金絲皇菊、三寶飲料、金銀花植物水等巨鹿特產集體亮相直播間,全國有2000多萬網友上網觀看,大受歡迎,推動巨鹿農產品總營業額突破百萬元。
電商火種不僅為巨鹿產品打開了銷路,推動了產業升級,還為貧困個人開辟了勤勞致富之路。
李成寶是巨鹿縣大留莊村的一名貧困戶,因患有低磷性佝僂癥,行動極為不便,一直靠低保生活。但他身殘志堅,一直希望能夠自食其力。這名貧困戶受到外匯局掛職干部、大留莊第一書記孟洋的牽掛。
孟洋了解到李成寶有操作電腦的經驗后,便鼓勵和支持他成為一名淘寶網絡主播。外匯局駐巨鹿工作組自掏腰包,幫他定做西裝、購買直播設備、注冊賬號、報名參加淘寶網絡主播培訓,專門銷售巨鹿名優特農產品。
李成寶的“巨福莊園”直播間成立的第一天,直播帶貨就使他賺到了100元傭金。現如今,李成寶粉絲已經越來越多,收入也逐步穩定下來,從一名貧困戶成為脫貧致富的網絡主播。李成寶的成功例子讓孟洋更有信心,并計劃在村里培養更多的電商“苗子”,激勵村民增收致富,將村里的土特產推廣出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實施特惠金融政策,加大對脫貧攻堅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別是要重視發揮好政策性金融和開放性金融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銀行是金融扶貧的主力軍。在外匯局的巨鹿定點扶貧工作中,銀行金融機構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具有專業優勢和豐富經驗,肩負起了以政策性金融支持精準扶貧的重任,切實發揮金融扶貧的骨干引領作用;商業銀行充分發揮信貸資金充足、金融科技先進等優勢,下沉服務重心、擴大業務半徑,積極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扎根當地,業務靈活,能夠更好地滿足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差異化的金融需求,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金融服務的可得性。

>>> 在2020年9月5日的“2020豐收節公益直播盛典”中,外匯局掛職干部、巨鹿縣副縣長趙棣華(左二)在直播間介紹巨鹿特產。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切實做好2019年—2020年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幫助貧困地區培育特色優勢扶貧產業,圍繞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深化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促進金融支持與產業扶貧有效融合。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邢臺市分行在實踐中將利益聯結機制作為金融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創新了“N+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為實現長期穩定可持續的脫貧成效,該行加強與定點扶貧單位、擔保公司、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電商平臺等各類企事業單位和渠道的合作,深入挖掘、帶動貧困人口鏈條。在外匯局的協調推動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多個項目在巨鹿逐步落地,為巨鹿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支持。
農業銀行邢臺市分行踐行國有大行金融扶貧的社會責任,持續加強與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的合作,深挖產業資源,進一步擴大產業扶貧成效,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和民生事業,助推脫貧攻堅。
建設銀行邢臺市分行發力金融扶貧與金融普惠相結合的助農取款建設,積極解決農村客戶取款難、轉賬難的問題,提升貧困地區得金融服務可得性。“金融扶貧落實到基層,不僅需要滿足村民家門口的金融需求,還要用金融知識武裝村民的頭腦。”2016年到2019年期間在巨鹿縣西辛莊村掛職第一書記的高洪波深有感觸。高洪波掛職期間,通過聯系建設銀行,將“裕農通”金融服務網點建在西辛莊村貧困戶經營的超市里,村民不僅可以辦理小額存取款、轉賬等業務,銀行專業人員還向村民傳授金融知識,解決村民“最后一公里”的金融需求問題。
郵儲銀行邢臺市分行注重與扶貧部門的協作溝通,強化扶貧龍頭企業的走訪和營銷,引導存量貸款企業積極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全面對接特色產業脫貧和重點扶貧項目。同時,對產業精準貸款企業落實優惠政策,持續加大對產業精準扶貧貸款的推進。
邢臺銀行針對巨鹿縣金銀花特色產業創新金融產品,“金銀花貸”信貸產品得到了廣大金銀花商戶的青睞。該產品最高貸款金額為100萬元,2天內放貸,設置了等額本息和前4個月付息以后等額本息兩種還款方式。截至目前,邢臺銀行向32家金銀花深加工企業共發放貸款1288萬元。
巨鹿農商銀行則加強了與巨鹿縣扶貧辦對接,發揮政府財政資金杠桿和引導作用,按照財政風險補償金1∶10的比例發放扶貧小額貸款(貸款利率按照基準利率執行),助力扶貧小額貸款的發放。
“巨鹿縣各項金融指標在全市均名列前茅,扶貧小額信貸發放額連續三年全市第一。”外匯局邢臺市中心支局局長高新立說。
一組數據體現了外匯局凝聚金融機構合力落實金融扶貧的成效。
2014年以來,巨鹿涉外企業數量和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2倍和1.2倍,外向型經濟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2016年以來,巨鹿縣金融機構為民營、小微企業提供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支持資金5.52億元。
2018年以來,兩家銀行在巨鹿新設分支機構;小額票據貼現管理中心、第一家縣級商業銀行查詢個人征信系統,也陸續在巨鹿設立。
截至2020年9月末,巨鹿縣金融機構向金銀花產業發放貸款余額6.7億元,助力巨鹿形成了金銀花產業扶貧格局,金融扶貧的支撐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巨鹿縣域金融機構累計對804名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518.85萬元,為巨鹿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2020年年初,巨鹿縣后辛莊村郅辛國的一場大病,把全家拖至返貧邊緣。此時,巨鹿“1+3+1”精準防貧機制迅速發揮了作用:防貧網格員及時拉響“警報”,一系列暖心的幫扶措施隨即而至:“防貧保”賠付2.2萬多元;村里為一家人辦了低保,每月470元;光伏扶貧入股,每年分紅3000元。
2019年5月,巨鹿縣成功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在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巨鹿扶貧工作重點將從全面攻堅轉向重點鞏固提升。
巨鹿縣建立了常態化防貧會商機制,以“不讓一戶脫貧群眾返貧、不讓一戶普通群眾致貧”為目標,探索實施了“1+3+1”精準防貧機制。其中,“1”即預警機制,“3”即救助+兜底+增收機制,“1”即再評估、再救助機制。全面整合扶貧、社保、防貧保險、社會救助等政策資源,實現精準防貧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筑起“截流閘”和“攔水壩”,確保不出現致貧或返貧風險。
在2020年10月17日、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脫貧攻堅的經驗,發揮脫貧攻堅體制機制作用,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要激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激勵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勞致富,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潘功勝局長在巨鹿調研中強調,外匯局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幫助巨鹿縣克服疫情影響,強化鞏固特色產業,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扶貧的質量和可持續性;要積極發揮“局、縣、銀、企”四方合作模式優勢,牽頭協調銀企對接,推動縣域經濟不斷發展;要聚焦重點人群,加大對因病因災因殘致貧返貧人口的幫扶力度,建立、健全返貧預警長效機制,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脫貧攻堅戰勝利收官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新征程、新篇章,要凝聚合力,總結經驗再出發。脫貧基礎不穩固、返貧風險等問題依然存在,需要建立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機制,推動金融扶貧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7載的風雨同舟、薪火相傳,外匯局深耕定點扶貧“責任田”,始終聚力脫貧攻堅。未來,外匯局仍將與巨鹿攜手并肩,共同譜寫巨鹿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