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指出,綜合國際、國內的經濟金融環境,雖然我國金融領域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增多,但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金融體系運行總體平穩,重點領域的增量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存量風險得到逐步化解,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01
梁濤
銀保監會副主席
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高度關注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新型風險,特別是網絡安全、數據保護、市場壟斷等風險的挑戰,建立、健全覆蓋業務、網絡、技術、數據等各領域,更加適應數字化時代要求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金融科技并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因此,只要從事同類金融業務,都應在現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接受一致的市場準入和持續監管,遵循同等的業務規則和風險管理要求。
孫天琦
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
當前,金融領域需要關注以下外部風險:全球經濟在疫情下持續衰退的可能性;發達國家為應對疫情采取的超寬松的貨幣財政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疫情可能加劇逆全球化趨勢,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內部風險方面:一是金融系統為在疫情下穩定實體經濟、擴大信貸供給,短期會推高宏觀杠桿率;二是疫情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會產生一定沖擊;三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加大,市場主體匯率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需要提升。
孫彬彬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
過去兩年的金融穩定報告重點關注的是非金融企業、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住戶部門債務與房地產市場;今年則重點關注大型企業。這可能是出于以下考慮:一是近年來宏觀穩杠桿工作初見成效,杠桿率快速上升的勢頭已得到遏制;二是近年來債務風險呈現信用狀態邊際好轉、違約風險回落,但大型企業違約風險逐步暴露,并伴隨進一步擴散趨勢的新特征;三是強調遵循金融風險防范的底線思維。
國家統計局11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5%,較9月下降1.2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5%,連續四個月維持在這一水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1%,降幅與9月持平。
02
董莉娟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
CPI同比漲幅回落較多,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翹尾因素減少以及豬肉價格由升轉降的影響。非食品中,國慶中秋假期居民出行增多,飛機票、賓館住宿和旅游價格分別上漲9.4%、4.1%和2.8%。隨著國內工業生產持續恢復,10月份工業生產價格總體平穩。
郭麗巖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主任
從10月數據看,食品結構性推漲CPI的動能得到了實質性緩解:生豬存欄量和豬肉市場供應量加速恢復,時令鮮菜放量上市,使豬肉價格和鮮菜價格環比均出現一定降幅;此外,能源價格下降也是導致CPI同比漲幅收窄的因素。
溫彬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
綜合來看,前10個月CPI累計同比上漲3%,已經回落到3.5%的年度控制目標之內。下一階段,隨著去年同期CPI基數繼續走高,豬肉等食品供給持續修復,供求有望保持平衡,CPI中樞將繼續回落。
周茂華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
預計四季度PPI同比仍將維持負值,但會延續邊際改善走勢。這主要是因為國內及海外需求仍處于復蘇軌道。尤其是國內托底內需的政策效果持續釋放,出口展現出巨大韌性,企業信心不斷增強。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RCEP歷經8年、31輪正式談判,在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上正式簽署,其成員國包括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
鄧錫軍
中國駐東盟大使
RCEP是一個現代、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協定。它涵蓋了此前東盟與RCEP非東盟國家之間自貿協定所未涉及的領域和規則,將為區域內企業帶來巨大商機,實現區域內商品、服務、人員等的順暢流動,形成統一的區域經貿規則,提升區域整體營商環境,降低企業貿易和經營成本,促進區域內資源的優化配置、產業的合理布局。
高燕
中國貿促會會長
RCEP的簽署,是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補充,符合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大勢,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同時,RCEP是區域多邊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集大成者,各成員國強調維持開放、包容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投資環境,致力于進一步開放市場。這將極大增強本地區工商界擴大貿易投資合作的信心。
張建平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對亞太地區而言,RCEP是對現有的“10+1”自貿協定的整合;未來,或將成為走向亞太自貿區的可能軌道和路徑之一。RCEP簡化了當前成員國之間錯綜復雜的經貿關系,將進一步消除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促進在成員國范圍內建立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規則,通過加速商品流動、技術流動、服務流動、資本流動,形成“貿易創造”效應。
聯合國貿發會議
RCEP所涵蓋的地區是吸引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的主要地區,2019年,RCEP成員國吸引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FDI。過去10年,全球FDI流量停滯不前,但得益于中國和東盟國家對外資的強勁吸引力,流入該區域的FDI卻基本保持了逐年增長的態勢。RCEP將進一步推動該區域內成員間以及其他地區經濟體在該地區的FDI的增長。
31280 億美元
人民銀行11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80億美元,較9月末下降146億美元,降幅為0.46%。
51.4 %
國家統計局10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4%,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2%,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5.3%。上述數據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加快恢復。
32.3 %
商務部10月2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9月,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7個國家和地區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91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3%。
1707 億美元
外匯局11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707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7%,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貨物貿易順差3398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1169億美元。
762 億美元
外匯局10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銀行結匯14663億美元,售匯13901億美元,結售匯順差762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入31055億美元,對外付款30681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374億美元。
聲 音

潘功勝
“近年,我國在宏觀審慎政策方面的探索主要包括: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有序推進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開展重點領域宏觀審慎管理。今后,將持續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做好宏觀審慎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
——10月21日,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表示,要防范金融體系順周期變化以及風險跨機構、跨市場、跨部門和跨境傳染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并盡可能提前采取針對性措施。

劉國強
“金融系統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通過降低利率為實體經濟讓利約6250億元,通過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貸款這兩個直達工具讓利約2750億元。上述兩個渠道共讓利9000億元,再加上減免服務費用、支持企業進行重組和債轉股等措施,金融系統合計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
——11月12日,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根據金融系統確定的全年讓利1.5萬億元目前的序時進度,預計全年可以實現1.5萬億元的讓利目標。

許宏才
“截至10月底,實行直達管理的1.7萬億元資金中,除預留的后續疫情防控補助資金外,99.7%已下達。資金主要投向支持減稅降費、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障重大項目建設、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等方面,惠企利民政策的有效性明顯提高。”
——11月12日,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中央財政直達資金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預算下達任務基本完成,有力推動了惠企利民政策的落地見效。

李興乾
“全面支持跨境電商健康發展,是外貿創新的重點工作。下一步將突出五個著力點。一是持續完善政策體系,二是支持地方辦出經營特色,三是鼓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四是高質量推進海外倉建設,五是積極深化國際合作。”
——11月12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正在為我國外貿發展提供新空間、新動能,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已經成為業界的高度共識。

易綱
“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做出的戰略決策。新發展格局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更好地利用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金融業開放不僅引入了機構、業務、產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給,還促進了制度規則的完善,促進了金融制度供給。這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10月24日,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要持續推動金融業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金融展業環境。第一,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開放理念和模式的轉變。第二,統籌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第三,在加快開放的同時防范風險。
封 面 秀

《新聞周刊》
金斯伯格的遺產
2020.10.16
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的去世,震動了整個美國政界和法律界,而她對人才、女性、家庭、漸進式變革和法治承諾等問題的獨到見解,則是留給普通人的寶貴遺產。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大衛·施澤爾是金斯伯格的生前好友。他認為,金斯伯格身上體現了精英管理階層最好的價值,即讓人們競爭并展示他們的能力。作為捍衛女性權利的倡導者,她主張每個人的評價都應基于個體本身而非他人。

《旁觀者》
漫長的冬天
2020.10.31
新一輪疫情席卷而來,即將到來的冬天將非常難熬。英國Sage科學咨詢委員會根據模型計算指出,12月開始,疫情導致的英國本土死亡人數將激增,達到500人/天,且至少持續3個月,并將在2021年2月下旬達到800人/天的峰值。到3月底,英國死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數將達到8.5萬人。不只是英國面臨來自國內疫情的壓力,整個歐洲疫情的再次全面暴發也會加大歐洲各國的壓力。

《科學美國人》
面對假消息
2020.11
不確定性為陰謀論的滋生創造了條件。當全球正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美國處在舉足輕重的選舉季時,社會該如何應對假消息泛濫的局面呢?首先,人類應當正視謠言對生活、健康、人際關系和社區造成的嚴重損害。其次,陰謀論不僅僅是一種“反科學”的想法,也是根深蒂固的歷史種族主義的產物。此外,社交媒體是許多假消息的發源地。要在社交媒體獲得真相,我們需要倡導者。
《彭博商業周刊》

疫苗即將到來
2020.11.2
由于一系列短視行為,美國在應對新冠疫情上極其失敗。為了加速疫苗的研發,美國政府建立了“曲速行動”機制,以協調醫藥企業和政府機構的疫苗研發,減少官僚主義的干擾。該機制已授予疫苗相關的合同超過120億美元,總預算則高達180億美元。但其要取得成功的最大威脅可能不是科學,而是人們拒絕使用批準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