鄶世超,祁恒飛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醫院臨床藥學室,吉林梅河口 135000
臨床合理用藥是指安全、有效、經濟的使用藥物,為確保藥物效果,同時降低感染率,提高臨床感染治愈率,降低藥物引起的耐藥、高額醫療費用及不良反應已成為臨床的重要問題[1]。目前最常見的不合理用藥主要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中,而兒科是抗菌藥物應用較多的科室,隨著致病菌耐藥性逐漸加重,使得感染性疾病發生率及治療費用顯著增加[2],且小兒機體發育尚不完善,許多器官、組織代謝及清除藥物的功能相對較弱,加之患兒家屬對抗菌藥物合理用藥認知不足,存在很多誤區,更易出現藥物性中毒反應和異常病理改變[3]。因此,對于醫院兒科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情況更需合理控制及干預,保障患兒的用藥安全,防止細菌耐藥的產生。該研究選取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期間實施藥學干預模式后的兒科門診抗菌藥物處方900 張,同時選取2017 年6月—2018 年6 月未實施藥學干預模式前的兒科門診抗菌藥物處方900 張作為對照,探討藥學干預模式在促進兒科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控中的作用,報道如下。
選取 2018 年 7 月—2019 年7 月期間實施藥學干預模式后的兒科門診900 例患兒的抗菌藥物處方為觀察組,其中男475 例,女425 例;年齡最小1 歲,最大13歲,平均(7.63±1.44)歲。同時選取 2017 年 6 月—2018年6 月未實施藥學干預模式前的兒科門診900 例患兒的抗菌藥物處方為對照組,其中男495 例,女405 例;年齡最小 1 歲,最大 13 歲,平均(7.36±1.3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未實施藥學干預,按照常規模式進行處方給藥。觀察組實施藥學干預模式,具體如下:①成立藥學干預小組。由醫院醫務部、呼吸科臨床專家、感染科臨床專家、重癥監護室專家、臨床藥學、醫感染管理科等多個學科專家構成藥學干預小組。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資料,定期調查、分類整理、研究分析處方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與咨詢,為處方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干預對策,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②處方調配干預。小組成員需強化對處方調配前合理用藥干預的重視,對于小組成員審核不適宜的處方,應嚴格拒絕調配,需在小組成員協助更改、調整,確保處方合格后方可調配。③處方點評干預。根據相關法規、技術規范,建立抗菌藥物處方專項點評制度,對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適宜性(如用藥適應證、聯合用藥指征、藥物選擇、給藥途徑、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進行評價及點評,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及時向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及相關職能部門通報,制定并實施干預和改進措施,促進臨床藥物合理應用。處方點評堅持科學、公正、務實的原則,需有完整、準確的書面記錄。④開設門診用藥咨詢窗口。由主管藥師及以上職稱藥師負責咨詢解答,盡可能降低處方失誤率,為患者及家屬進行專業的用藥指導、生活方式指導、藥物重整和藥物不良反應的鑒別與防范、用藥隨訪、精準用藥及全程化用藥管理等服務,提高藥學干預依從性,并增加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比較藥學干預前后兒科抗菌藥物指標變化,及兩組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發生情況,包括適應證不合理、遴選藥物不合理、給藥途徑或劑型不合理、聯合用藥不合理、無適應證用藥等,同時比較藥學干預前后患者及家屬依從性及(每例患兒選擇1 名家屬代表)滿意度。
應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聯合使用抗菌藥物處方數、抗菌藥物費用占總藥費比例、注射抗菌藥物處方數、注射抗菌藥費占總藥費比例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兒科抗菌藥物指標比較
觀察組抗感染藥物不合理應用現象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6.302,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比較[n(%)]
觀察組患兒抗菌藥物總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114,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抗菌藥物用藥依從性比較[n(%)]
觀察組患兒家屬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3.806,P<0.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n(%)]
抗菌藥物指的是能夠對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起到抑制或殺滅作用的藥物,該類藥物常用于針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之中。抗菌藥物由于具有獨特的臨床使用價值,對保障人類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但抗菌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不良反應和細菌耐藥性增強等問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越發成為了近些年來較為常見的病癥,患病人數大大增加,尤其是小兒患者的人數,更是急劇增長。而現階段所存在的為了追求顯著療效,隨意使用、甚至濫用抗菌藥物醫療亂象,不僅會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傷害,尤其是對兒童,同時也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不必要的經濟和心理負擔[4],同時也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因此,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非常必要。該次研究結果表明,藥學干預模式后,觀察組聯合應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數、抗菌藥物費用占總藥費比例、注射抗菌藥物處方數、注射抗菌藥費占總藥費比例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施有效的藥學干預模式,可降低抗菌藥物相關指標,規范臨床抗菌藥物使用,提升臨床應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
兒科患兒年齡較小,對藥物耐受性較差,藥物應用不合理很容易引發不良反應,甚至可能會引發藥物中毒,對患兒健康與安全造成威脅[5]。故而,加強對兒科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情況的管理迫在眉睫。藥學干預模式可協助醫師正確掌握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相關知識、準確掌握給藥適應證、聯合應用抗菌藥物指征、準確掌握藥物給藥途徑、使用方法、使用劑量等,同時可鼓勵醫生合理對用藥監測系統進行應用,以進一步完善用藥方案,減少不合理用藥現象發生,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抗菌藥物處方數及抗菌藥物費用占總藥費比例等均較對照前顯著降低,不合理用藥現象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藥學干預模式在提升臨床應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
臨床上針對藥物的應用,主要由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常規的用藥指導,其用藥服務不夠細致和周到,缺乏藥學專業性。而門診用藥咨詢窗口的建立,不僅給醫護人員提供科學、合理的用藥建議,從源頭上減少不合理用藥情況,更給患者提供精準的用藥指導。該研究表明,藥學干預模式后,觀察組患兒家屬對兒童抗菌藥物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患兒家屬滿意率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說明藥學干預模式可促進患兒家屬積極配合,提高患兒家屬對醫囑用藥的依從性,使患兒家屬對臨床用藥服務更加滿意。
綜上所述,藥學干預模式在兒科門診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控中效果理想,可明顯降低聯合使用抗菌藥物處方數、抗菌藥物費用占總藥費比例、注射抗菌藥物處方數、注射抗菌藥費占總藥費比例,提高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減少不合理用藥發生,同時可增加患者及家屬依從性及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