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江
【摘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是廣大青年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本文對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路徑進行研究,提出了家國情懷的培養必須經過個人、高校、社會等多方面的齊抓并舉,才能將小我融入大我,自覺與中國夢同心同向同行,不為功利得失而作為,煉就不忘初心的鋼筋鐵骨,鑄牢堅守信仰的鋼鐵長城。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路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家國情懷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增強家國同構的共同體意識,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使命感、責任感,樹立四個自信、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是大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必經之路?!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學生是未來民族發展壯大的希望,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家國情懷的內涵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家國一體的深厚情感共識。家國一體意識要求青年學生不僅追求個人理想,更要將小我融入大我,主動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
二、培養家國情懷的重要意義
(一)家國情懷的培養是時代的要求
家國情懷是愛國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即愛家,國家繁榮,家庭才能和美。在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標的今天,家國情懷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青年人薪火傳遞
青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必須著重培養。作為新時代青年,必須時刻不忘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基本要求,時刻記得要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年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抓住的是當下,傳承的是根脈,面向的是未來,攸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
三、培養大學生家國情懷的路徑
(一)加強高校對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
1.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家國情懷的培養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三會一課”等學習教育形式,加強學生黨員及積極分子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教育培養。把對黨史、新中國史的學習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必修課,作為激揚奮斗精神的必修課,作為激勵新時代青年學生汲取豐富滋養、厚植家國情懷、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的重要舉措。
2.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既然要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就要從教師的培養做起。例如,舉辦政治見解分享會,以優秀黨員教師為中心,自由分享對當今國家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看法,不斷學習黨的新思想,完善政治知識儲備,通過各位老師的言傳身教,在課上課下感染學生,進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二)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嚴格監督教材制定
積極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并監督當代青少年的文化課程設置,讓每個肩負祖國未來希望的青年人銘記歷史,進而得以培養其家國情懷。事實證明,家國情懷的培養離不開正確的文化教育,只有深刻了解當下的幸福生活由何而來,才能更好地與國家心連心、共命運,更好地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三)打造網絡教育平臺
青年一代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有文化自信的一代,在成長過程中享有改革開放的紅利,他們目睹了祖國國力強盛,逐漸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的過程,因此他們對國家模式和發展道路的認同度很高,把國家的榮譽與自己緊密聯系在一起,樂于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敢于在公開場合表達愛國情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媒體平臺,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營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會氛圍,弘揚社會正氣,凝聚愛國情懷。
參考文獻:
[1]張凱,趙玉梅等.理工科院校學生家國情懷培養路徑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8(4):37-39.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3]曹清.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的意義及路徑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2).
[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