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龍
摘 ?要:本文對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外貿進出口運行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對推動2020年內蒙古外貿穩定發展提出了工作建議。
關鍵詞:對外貿易 ?分析研判 ?外貿穩定增長
一、2019年內蒙古外貿總體情況
2019年以來,內蒙古外貿實現較快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外貿傳統優勢進一步鞏固,外貿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持續保持了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外貿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海關統計,按人民幣計價,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外貿進出口總值1095.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5.9%,高于同期全國外貿進出口增速2.5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名第15位,進出口增速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其中,進口718.9億元,增長9.5%;出口376.8億元,下降0.4%。
二、2019年內蒙古外貿發展特征分析
從國際市場布局看,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自治區對新興和發展中市場出口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我區對蒙古國進出口352.5億元,增長7.5%,占同期自治區外貿進出口值(下同)的32.2%;對俄羅斯進出口184.9億元,下降6.4%,占16.9%。上述兩者合計達624.4億元,占同期自治區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9%。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貿易額增速明顯提升,同比增長均為50%左右,新西蘭和泰國進入我區前十位貿易伙伴。1-11月份,內蒙古自治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654億元,增長3.3%,占65.3%。
從區域布局看,自治區有5 個盟市進出口額達到百億元人民幣,分別是巴彥淖爾市、包頭市、滿洲里市、呼和浩特市和二連浩特市,5市分列前五名,合計進出口額834億元,占全區進出口總額的76.2%。除滿洲里市、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烏海市、錫林郭勒盟進出口同比下降外,其它盟市均實現增長,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烏蘭察布市、二連浩特市和興安盟,其中烏蘭察布市同比增長2倍,進出口額達35.6億元,創歷史新高。
從經營主體看,各類企業進出口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民營企業進出口777.2億元,增長4.2%,占70.9%,比重下滑1.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第一大出口主體地位。此外,同期國有企業進出口245.5億元,增長15.6%,占22.4%,比重上升1.9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5.5億元,下降10.1%,占6%。
從商品結構看,進口以資源性商品為主,出口個別商品增長迅猛。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進口煤206.8億元,增長14.5%;鐵礦砂87.4億元,增長40%;銅礦砂85.2億元,下降5.9%;鋸材83.3億元,下降11.7%;原油25.2億元,增長4.7倍。上述五種商品合計占同期內蒙古自治區進口總值的67.9%。出口方面,含氧基氨基化合物出口51.2億元,增長17.8%;其他合金鋼軋材30.2億元,增長44.4%;葵花子27.7億元,增長17.2%。
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保持增長,邊境小額貿易略有下降,海關特殊監管區進出口增長迅速。2019年,自治區一般貿易進出口668億元,增長14.7%,占進出口總額的61%,同比增長4.7個百分點。邊境小額貿易306.2億元,同比下降3.5%,占比27.9%,占比下降2.8個百分點。海關特殊監管區進出口5.6億元,同比增長8.96倍。
三、2019年內蒙古外貿工作的進展與突破
一是研究出臺“穩外貿”政策措施,在持續推動上求突破。在認真落實國家《穩外貿20條措施》的基礎上,聚焦近來年制約我區外貿發展的突出問題,結合我區實際,研究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穩外貿若干措施》(內政辦發[2019]16號),此次出臺的12條政策措施是近年來政策突破最大,支持力度最強的指導性文件,對今后一個時期推動我區外貿發展具有持續促進作用。
二是推動建立外貿企業貸款融資平臺,在破解老大難問題上求突破。設立了外貿中小企業融資貸款平臺,著力解決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渠道不暢問題,東北再擔保內蒙古分公司和交通銀行內蒙古分行通力合作,完成了平臺項下第一筆200萬元信貸審批。與農行開展戰略合作,全年投放外貿企業信貸總額159.6億元;聯合內蒙古進出口銀行在巴彥淖爾市推動區塊鏈融資平臺建設,幫助綜服企業增加融資服務內容。
三是推動外貿新業態發展,在激發外貿增長新動能上求突破。年內,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委員會;指導呼和浩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編制建設規劃;制定出臺了《推動中國(呼和浩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的若干政策》;5月份,赤峰保稅物流中心實現了自治區首單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業務;赤峰獲批國家第四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12月份,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實現首單保稅電商1239方式報關。全年,納入海關統計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額為198萬元,實現歷史零突破。積極推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自治區七部門聯合修訂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實施辦法》(內商貿字[2019]620號)。恒信通惠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首次組織12家企業以平臺名義進行整體特裝,集體展示優勢產品,集體打拼國外市場,收到了較好效果。
四是推動基地發展,在帶動外貿轉型升級上求突破。制定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培育發展規劃》,為下一步基地發展明確了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積極組織申報商務部第二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鄂爾多斯裝備制造基地獲批。同時,指導有基地的盟市用好自治區資金,提升基地公共服務水平,借鑒其他省區好的做法,開展基地建設,夯實發展基礎。10月份,在巴彥淖爾市召開全區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培訓現場會。12月4日,商務部在廣東東莞舉辦了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培訓,9個單位在培訓班上做了經驗介紹,內蒙古自治區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代表單位做了典型發言。目前,我區擁有11個國家級和12個自治區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為我區推動貿易和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出口向集約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五是多措并舉,在開拓多元化市場上求突破。每年定期組織外貿優秀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等綜合型和專業型展會,積極參加廣西東盟博覽會、云南南亞博覽會、吉林東北亞博覽會、湖南非洲經貿博覽會等涉外展會,借助國內著名外向性展會平臺,努力開拓東盟10國、東南亞、東北亞、西亞、非洲等新興市場,通過整體特裝、宣傳推介,充分宣傳我區對外開放形象,展示改革開放成果,推介外貿優勢特色產品,國外客商訂單逐年增多。
四、推動2020年內蒙古外貿穩定發展的對策建議
從內蒙古對外貿易發展實際看,不僅有外貿結構調整的壓力,外貿規模偏小的困局,還有爆發的新冠疫情對全區外貿形成的影響和沖擊。2020年內蒙古對外貿易的主要任務是擴大規模和提高質量的任務并重,繼續深入落實國家促進外貿發展政策措施,努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保持自治區外貿增長目標任務,同時全力做好新冠疫情下的維穩減負工作,2020年重點在以下七個方面發力。
一是認真學習研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區實際,建立工作機制、制定行動計劃、健全保障體系、抓好貫徹落實。按照《意見》要求,在謀劃好明年工作的同時,立足長遠、明確目標,科學制定外貿工作十四五規劃,為下一個五年發展謀篇定局,推進我區貿易高質量發展,爭取到十四五末外貿進出口額達到200億美元。
二是有序推進過境貿易創新發展。以落實國家和自治區促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政策措施為契機,在二連浩特和滿洲里開展互貿區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和邊境小額貿易出口增值稅無票免稅試點,成立自治區推進工作專班,建立政策落實月臺賬機制,將邊貿政策落實情況作為政府督查重要內容,狠抓政策措施落實落細落地,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三是下大力扭轉加工貿易持續下滑局面。2019年,加工貿易同比下降41.1%。2010年,在深入調研分析下降原因的基礎上,精細指導各盟市承接加工貿易轉移,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適時召開現場培訓會,總結交流經驗,充分調動盟市積極性。
四是積極擴大跨境電商規模。積極向國家爭取鄂爾多斯市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形成東、中、西跨境電商輻射區,擴圍跨境電商消費群體;推動鄂爾多斯實現1239網購保稅進口業務模式;推動已開展零售進口業務的城市對接更多跨境電商企業,擴大業務規模;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培訓,促進傳統外貿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促進跨境電商出口。
五是持續推進基地和綜服平臺建設。加強對現有基地的監測,引導基地資金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對基地內中小企業實施普惠支持,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加強交流學習,推動基地建設有序發展。積極培育自治區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擇優申報商務部第三批國家級基地。對5家平臺企業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正式認定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同時,在全區重點盟市再培育3家外綜服企業,形成基本覆蓋全區的外貿綜合服務體系。
六是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精心組織參加第三屆進口博覽會,立足蒙俄、輻射周邊、沿線延伸,在繼續鞏固優化傳統外貿市場的同時,加大境外展會支持力度,特別是積極開拓蒙古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法國、澳大利亞、埃及、土耳其、越南、伊朗等10個我區重點市場,充分宣傳我區對外開放形象,展示改革開放成果,推介外貿優勢特色產品。
七是做好新冠疫情下的維穩減負工作。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對外貿企業負面影響較大,主要體現在原材料供應困難、貨物滯留嚴重、人員返崗受限、按期履約違約風險較大、口岸通關不暢、人員用工緊張、開工生產延遲、防護物資短缺等問題,特別是1月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多數企業擔憂,世衛組織發布PHEIC后,一些國外客商不敢或拒絕收貨,加之貨物航運(空運)受阻,導致企業不能按時履約,造成客戶流失。面對復雜疫情,自治區要加大疫情對外貿企業影響研判,隨時了解掌握外貿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從加大金融支持、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支持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外貿中小企業共渡難關。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
責任編輯: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