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制日報記者 蔡巖紅
海關衛生檢疫守護國門第一道防線

首都機場海關旅檢一處八科科長劉艷在旅客衛生檢疫現場 首關宣/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海關總署迅速做出部署,全國海關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迅速在全國各口岸啟動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制定實施口岸檢疫防控技術方案,重新啟動出入境人員填寫健康申明卡制度,對進出境旅客實行嚴格體溫監測和醫學巡查,加強聯防聯控,嚴防疫情通過口岸蔓延擴散。
首都機場口岸是中國最繁忙的民用機場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國際航班在這里起降。
1月24日,除夕夜傍晚,已經在現場連續奮戰了26個小時的北京首都機場海關旅檢一處八科科長劉艷接到了6歲女兒的電話:“媽媽,你怎么還沒下班呀,今天晚上是不是要吃餃子?”劉艷這才猛然想起來,除夕已經到了。她趕緊向女兒道歉。因為忙于工作,家里都沒來得及準備菜和面。等她回到家已是深夜,女兒抱抱她說:“沒關系,媽媽,你今天回家就是過年。”看著孩子純真的眼睛,堅強的劉艷淚流滿面。
春節前夕,北京首都機場海關旅檢一處業務協調科科長姚垚接到命令:草擬旅檢防控工作方案,調配工作人員、防控物資,維護防控設備……所有一線人員的吃、喝、住、行,沉甸甸的擔子和責任壓在了一個柔弱姑娘的肩上。1月22日到1月30日,她幾乎每天都在旅檢現場協調工作,保障了一線防控工作有條不紊。
大年初四,姚垚已連續一周加班沒回家,年幼的女兒想媽媽了,纏著爸爸來到媽媽工作單位的樓下,撥通了媽媽的電話:“媽媽我想看你一眼。”姚垚在電話那頭溫柔地說:“媽媽在開會,你先和爸爸回家吧。”爸爸趕緊搶過電話:“水果放在值班門崗了,別上火,保重身體!”
在繁忙的旅檢現場,為了方便穿脫防護服和佩戴口罩,北京海關關員鄭雅祎剪掉了長發;趙珂瑞和張媛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穿防護服數小時幾近脫水,戴著橡膠手套的雙手在汗水和消毒水的浸泡下悶出了水泡和疹子;剛剛結束產假的新媽媽李奕佳和李莎不僅堅守崗位,還主動承擔了值夜班的任務。

堅守崗位的武漢天河機場海關關員 王緒明攝
“疫情來勢兇猛,但我們作為共產黨員、作為海關關員,不可后退一步,這是職責所在、更是使命所在。”疫情暴發后,從事口岸一線工作近20年的昆明海關隸屬西雙版納海關口岸監管一科科長李祥春,主動請纓到一線帶班值守。
1月24日,大年三十,兩位焦急的群眾來到山頂海關值班室請求快速通關,想送正發著燒的女兒回國治療。當了解到患者是來自武漢剛到緬甸與父母相聚突然發熱后,李祥春一邊安撫病患家屬了解病人情況,一邊對同事說“不用怕,做好隔離,穿好防護,跟我上。”對病患進行體溫檢測,對發熱患者及時聯系勐龍政府安排救護車接走隔離觀察,受到了群眾的感謝。
疫情發生后,李祥春和同事們每天都向過往邊民介紹衛生防護知識,提醒大家預防事項。他還牽頭組織口岸聯檢部門共同學習疫病防控要點,開展緊急狀態預防演練;召集附近村寨的村長、村民小組長和群眾代表,宣講疫情防控信息;他組織貨場人員對每一位進出入邊境互市貨場的邊民實施體溫檢測,并及時將了解到的緬甸疫情防控信息告訴他們,作好物流疏導工作。僅春節期間,就監管進出境人員3814人,運輸工具2462輛,貨物11017噸,以優質的服務保障了通關順暢,進出口各項業務繁忙有序。平均每天登臨檢查車輛200臺次、篩檢進出境人員300人次,工作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
李祥春是個孝子,90歲高齡的老母親春節前剛做完心臟手術,卻未能伺候左右,他便帶隊離家到駐點值守;作為丈夫,只能留下妻子獨自陪伴兩個年幼的孩子,度過一個不能全家團聚的新春佳節。疫情嚴峻,他說:在疫情面前,堅守崗位便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親人最長情的告白。
1月26日,大年初二的凌晨,深圳蛇口游輪母港外海面,風急雨驟,冷風刺骨。在風浪的搖擺中,一艘拖輪顛簸著靠近海面上的巨大游輪“歌詩達·威尼斯號”,在兩船并行的一瞬間,6名早已壓低身姿的 海關檢疫突擊隊員,從拖船上一躍而起,跨上比引航船高出一大截的游輪。
這艘世界級豪華游輪5天前從蛇口港出發前往越南峴港,計劃于26日早上8點返抵蛇口港,游輪載有4973名游客,其中有400多名湖北籍旅客。經深圳海關提前研判主動聯系,得知該游輪上有9名旅客出現發熱癥狀。
情況萬分緊急,從接到消息到游輪靠港,只有不到24小時時間,深圳海關開始了場與時間的賽跑。深圳海關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連夜研究工作方案,決定立即成立海關登輪檢疫突擊隊,直接登上游輪對船上人員開展檢測工作。
“一艘游輪于明早8時靠泊蛇口游輪母港,請于凌晨2時30分帶齊防護裝備到SCT碼頭集中。” 26日凌晨00:15,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接到這個指令,蛇口海關關員陳小中沒有多問,便冒雨驅車前往集合地點。
此時,主動請纓參加登輪檢疫的突擊隊長宮正,會同兩名90后關員鐘允良、李園園逐一清點護目鏡、防護服、手套、防護靴等;劉開鑫、李明成則為突擊隊整理各項資料。
凌晨2時30分許,登輪檢疫突擊隊集合完畢。蛇口海關副關長謝鎮文代表關里下達指令:“上級要求你們和引水人員一起提前登臨,對船上所有的船員和旅客進行醫學排查,并配合衛健委人員盡快對重點人員進行采樣送檢。”
“保證完成任務。”6名突擊隊員異口同聲、莊嚴敬禮。
風雨交加,海浪急速拍打著船舷,拖輪顛簸地航行在海面上,引航員都忍不住暈船嘔吐。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航行,終于到達游輪“引水點”。此時,擺在突擊隊員面前的情況卻十分棘手:這個引水點水道狹窄而且特別繁忙,船不能停,只有采用兩條船相向同行的方式跳幫登輪。游輪的速度比引航船速度還快,隊員身上還要背負大量檢疫物資,如果把握不準時機,失足墮海的風險很大。
宮正心急如焚,但情況緊迫,沒有時間猶豫。他向大家作了最后提示和動員:“重任在身,我們只有5分鐘時間,要快、要穩,大家務必注意安全。 ”
“跳!”隨著引水員簡短有力的一個指令,6名突擊隊員毫不猶豫,依次躍上游輪甲板。由于船體濕滑和劇烈的晃動,陳小中一個趔趄差點摔倒落海,引起周圍一陣驚呼。
突擊隊員登上游輪,已是凌晨5點了,他們立即按照部署先對船上4973名旅客和1249名船員進行醫學排查。
最后共查發4名發熱人員,加上前期通報的9名曾出現發熱情況的旅客共13人。
當晚10點30分許,120急救車從太子灣游輪中心接走最后一名發熱旅客,至此宣告此次“歌詩達·威尼斯號”4973名游客的安全驗放工作順利完成。后經深圳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13份送檢樣本結果均為陰性,排除新冠肺炎。流行病學調查148名有武漢旅行史、居住史和接觸史的旅客被安排進行集中隔離和醫學觀察。
“海關,5102航班即將落地,機上申報有一名旅客發熱。”
“收到,請航班停靠遠機位,不要靠橋,等待海關檢疫人員登臨檢查。”
常州海關機場監管科副科長唐銘迅速通過對講機發出指令。
疫情發生以來,常州奔牛國際機場隨處可見唐銘站得筆直的身影。但很多人不知道,“老唐”常年腰椎間盤突出,在疫情發生之前每天都抽時間去理療。
巡查有癥狀旅客、協調流程、聯系地方疾控中心、轉送疑似病例。一天值崗結束已近晚上10點,按慣例要召開“疫情防控布置工作會議”,他腰疼得一坐下就如同針扎,頭冒冷汗。
防疫工作的每一分鐘都極其珍貴,為了不耽誤時間,他用右手大拇指用力掐住腰部,其余手指使勁按住腰椎,緩解疼痛,站著布置工作。疼得說不出話時,同事勸他“老唐,別犟了,休息吧”。他搖搖手拒絕,繼續布置工作,整個會議從開始站到結束,掐著腰的手指都發白了。
“疫情面前,我們必須是一支勇挑重擔的堅強隊伍,我的腰彎了,這支隊伍的脊梁就軟了。” 已連續工作8天的唐銘在值崗時依然筆直地站著說。
1月29日,下午四點三十分。正在崗位值守的天津新港海關查驗一處處長張輝的手機突然響起。
“喂,您好,是新港海關查驗一處嗎?我們公司有6票、16個集裝箱用于生產防疫輸液袋的原料需要快速通關,請予以協助。”打來電話的是石家莊四藥公司儲運部經理李立功。
石家莊四藥公司是一家以生產輸液藥物為主導的大型綜合制藥企業,疫情發生以后,為應對湖北等地區醫院輸液用量陡增的形勢,該企業已向武漢和恩施等地緊急生產調運了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各類緊缺抗生素和基礎輸液藥物約17萬袋。
“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責任。”獲悉現場海關報告后,天津新港海關關長師國旺迅速部署,組織黨員骨干以戰時狀態、戰時速度,全力保障該批疫情防控物資快速通關。
1月29日17時,查驗現場海關緊急通知4名黨員立刻上崗,加班調取數據,摸清16個集裝箱位置和物流狀態。17時30分,天津海關化礦金中心主任崔鐵軍接到查驗現場海關請求后,立即組織中心專業技術人員連夜進行實驗室檢測。18時,查驗現場海關通知企業及其貨代公司海關24小時值守,只要一有正常結果立即可以放行。20時,初步檢測結果無異常,查驗現場海關通知企業組織車隊。午夜,天津海關化礦金中心完成全部技術檢測。

深圳寶安機場海關關員登機檢疫葉俊超攝
1月30日凌晨兩點,查驗現場海關啟動物流監管“綠色通道”,執勤關員對貨物予以放行。凌晨3點,查驗現場海關協調國際物流堆場和東突堤碼頭公司優先保障貨物提運。次日上午10點,最后一個集裝箱的24.7噸原料貨物順利裝車并提離碼頭公司,實現了疫情防控物資通關“零延時”。
“先有國,后有家。等我打贏了這場仗,就回來娶你。”2月2日,黃埔海關所屬老港海關船舶檢查二科郭偉錫在上崗之前,給女朋友手機上發出這樣一條信息。
2020年2月2日,小郭與相戀3年的女朋友早就選好了在這個良辰吉日登記結婚。“沒想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了,一切都可以讓步。”正在船舶登臨檢疫的小郭邊爬船幫邊說。
郭偉錫,是一名90后海關關員,雖然年紀在科里最小,但是一身專業本領相當過硬,當他了解到口岸一線防控疫情壓力巨大,現場急需醫學專業背景的人員時,小郭果斷放棄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提前回到工作崗位參加疫情防控。
模擬口岸現場發現疑似病例,從手衛生開始,穿戴中風險防護、簽署采樣知情同意書、完成咽拭子采集、聯系送樣、轉運病人、脫防護服到終末消毒……整個流程一絲不亂,嚴格到位,同事都稱贊是“教科書般的演示”。
這不是小郭第一次參加疫情防護工作。2014年他從中山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畢業后,剛參加工作就遇上了西非埃博拉疫情暴發,他被分配到口岸支援,一干就是14個月。剛出校門的這段經歷讓小郭對衛生檢疫這一神圣職責有了新認識。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需要全民參與,沒有人能置身事外。看著我的老師、同學都在一線戰斗,我也要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力量。”小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