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蘇云鵬
(作者系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優刻得上市 科創板接納多元化“新生”
近日,證監會公布《關于同意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優刻得”)科創板IPO注冊獲批。值得一談的是,優刻得是科創版第一家存在“同股不同權”的發行人,這意味著同股不同權制度在國內取得發展,拓寬了科技創新企業融資渠道,推動了科創企業的發展。筆者結合優刻得項目,對股份公司的同股不同權問題進行探討,嘗試分析同股不同權的利與弊,從而為業界提供一些參考。
同股不同權,又稱“雙層股權架構”“不同投票權機制”,即公司設置不同投票權架構,將公司股份劃分為兩類:特別投票權股份與普通投票權股份。每份特別投票權股份享有若干投票權,由管理層(創始人團隊)持有;每份普通投票權股份享有一票投票權。兩類股份僅投票權不同,分紅權等其他權利相同。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中,將同股不同權表述為“表決權差異安排”,即“發行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在一般規定的普通股份之外,發行擁有特別表決權的股份。每一特別表決權的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大于每一普通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其他股東權利與普通股份相同”。為何不使用“同股不同權”,而使用“表決權差異安排”呢?證監會表示,“同股不同權”問題情況較為復雜,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投票權差異安排,有的屬于針對董事會提名權的特別安排,有的屬于同種股份投票權不同,有的屬于類別股份。從本質上來說,這些都屬于對公司治理作出的特殊安排。
所以,同股不同權的實質是,因公司股權上附著的經營決策權利(表決權)和經濟性權利(分紅權、剩余財產分配權等)進行分離,產生表決權差異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層(創始人團隊)希望以少量持股即擁有公司多數投票權,既可以滿足公司融資需求又可以掌握公司的控制權,因此受到眾多公司管理層的青睞。
我國《公司法》對于股份公司施行“同股同權”的基本原則。《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股份的發行,實行公平、公正的原則,同種類的每一股份應當具有同等權利。”同時,《公司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國務院可以對公司發行本法規定以外的其他種類的股份,另行作出規定,”該條允許國務院對同股同權另行作出規定。
2018年9月1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為拓寬創新創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發展潛力好但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允許科技企業實行“同股不同權”治理結構。
2019年1月、3月,證監會分別發布《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允許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上市,允許境內科技創新企業存在特別表決權的情況。
2019年3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2019年4月第一次修訂,簡稱為“《上市規則》”),對上市公司表決權差異安排進一步規定。
以上一系列的規范性文件構成了對于“同股不同權”的國內制度安排。
2019年3月17日,優刻得召開2019 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表決通過《關于〈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設置特別表決權股份的方案〉的議案》,優刻得共同實際控制人季昕華、莫顯峰及華琨持有的A類股份每股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為其他股東(包括本次公開發行對象)所持有的B類股份每股擁有的表決權的5倍。發行前季昕華、莫顯峰及華琨合計直接持有發行人26.8347%的股份,根據公司章程,通過設置特別表決權持有發行人64.7126%的表決權。
優刻得收到上市申請受理通知書后,2019年4月至5月期間接受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為“上交所”)三輪問詢,問詢核心之一就是設置特別表決權問題。特別表決權問題是上市審核繞不過去的核心點,需要企業對設置特別表決權進行詳細的、合理的解釋,對由此可能給中小股東造成的影響,及保護中小股東權益措施一一進行說明。
2019年12月24日,證監會公布《關于同意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優刻得科創板IPO注冊獲批。
在優刻得特別表決權機制下,共同實際控制人能夠決定股東大會的普通決議,對股東大會特別決議也能起到重大的決定性作用。優刻得項目反映出同股不同權制度可能帶來的公司治理問題。如果包括公眾投資者在內的中小股東因對發行人重大決策與控股股東持有不同意見而在股東大會表決時反對,則很可能因每股對應投票權數量的差異化而無足夠能力對股東大會的表決結果產生實質影響。在特殊情況下,發行人實際控制人的利益可能與公司其他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不一致,存在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可能。
同股不同權制度使實際控制人進一步強化其控制權,到底是會保證公司穩定運營、投資者得益于職業經理人的專業決策和高效管理?還是會造成實際控制人獨大、中小股東權益受侵害?通過梳理國內外制度,提出一些設想。
1.《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對同股不同權的規制(見下頁表格)
2.香港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的規制
香港聯交所《新主板上市規則》對同股不同權的規制內容主要包括:只有新申請人才能采用不同投票權架構上市;每股賦予的投票權數量不得超過10倍;普通投票權比例不能低于10%;不同投票權的股份不能上市交易;上市后不同投票權比例不能增加;股權轉讓/控制權變更等情況,不同投票權失效;股東大會重要事項(修改章程、選舉獨立董事、修改同股不同權方案、解散公司),特別表決權失效;設置由獨立執行董事占多數且擔任主席的企業管治委員會,檢視及監察上市公司的運營及管理,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2019年3月實施 2019年4月第一次修訂)

CFP
上交所目前沒有對存在表決差異安排公司的治理結構提出特殊要求,未來是否會提出類似要求,也會是一種可能性。
3.日本《公司法》對同股不同權的規制
在同股不同權的架構下,形成了特別投票權股份與普通投票權股份兩種不同類別的股份。日本《公司法》第2條第14項規定在類別股發行公司中,由某一類別股的股東為成員組成的合議體,公司如果實施會給類別股東的利益帶來重大影響的法定事項以及章程規定的事項時,需要經過該類別股東大會的決議。《上市規則》4.5.10款規定,法定情形下(修改公司章程、改變表決權數量等)“每一特別表決權股份享有的表決權數量應當與每一普通股份的表決權數量相同”,在公司重大經營決策事項上向普通投票權股份進行法律傾斜與保護。
因此,在修改公司章程、改變表決權數量等法定情形外,還需要建立普通股股東大會表決制度,對公司實施影響普通股股東利益的事項進行分類表決,防范特別表決權股東濫用特別表決權損害普通股股東的權益。在現階段,可以考慮將普通股股東大會表決制度作為非強制要求,鼓勵擬上市公司根據自身情況,將普通股股東大會表決制度增加到公司治理架構中。也就是說,普通股股東大會表決制度作為加分項,將幫助擬上市公司IPO申報工作更加順利。
科創板引進同股不同權制度、允許科創型企業實行“同股不同權”治理結構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拓寬了科創型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了資本市場多元化。希望通過科創板“試驗田”,能夠使同股不同權制度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