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平
[摘 要]英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九歲至12歲的少年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強、愛活動、愛表現、愛模仿等特點,他們對新鮮事物和陌生語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們學習外語的興趣。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能讓學生樂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使學生能夠真正喜歡英語,喜歡上英語課。為了構建“樂學課堂”,教師要運用body language,加強理解記憶;選用歌曲,突破重難點;畫畫猜猜,豐富學生的想象;運用游戲,調動學生的興趣;創設情景,模擬交際活動。
[關鍵詞]小學英語;“樂學課堂”;教學方法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緊密相連,英語教學應遵循兒童年齡特征和學習語言的規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小學生的生活需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講究教學方法,設法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活動引入英語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輕松地學習英語,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心理語言學家認為,當人們的心理壓力小的時候,學習語言就非常容易,而緊張焦慮的時候,出于某種原因被迫進行語言學習,即使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認真,也是人在心不在,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利用游戲、歌曲等輔助教學,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樂學課堂”。
一、運用body language,加強理解記憶
body language是指通過全身或某個部位的動作、表情或姿態傳遞給別人特有的意思或想法的體態語言。運用這種體態語言要把握分寸,恰到好處。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像一個指揮官,用有聲和無聲的語言進行指揮,調動學生的每一根神經,使學生配合默契、課堂結構渾然一體、教學節奏有條不紊。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恰當地運用手勢語言和面部表情語言進行教學,學生就會特別感興趣,從而準確地理解語言和內容,加深記憶。如上課鈴響后,我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邊做手勢邊說“Good morning!”,接著我讓學生上講臺前,邊做手勢邊微笑著介紹“This is xxx”,這樣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我所講的內容,而且感覺特別親切,都興奮地回答“Welcome!”。如果讓學生打開書,可以說“Open your English books!”并做兩手合攏、向外攤開、掌心向上的動作;需要停下來時說“stop!”,左手攤開掌心向下,右手食指頂掌心,學生便立刻心領神會。還可以把身體語言運用到枯燥的詞匯教學中。比如,小學生愛說愛動,他們不愿意去記那些枯燥無味的單詞,在教學數字1~20時,教師可以不提示漢語意思,完全用手勢語言進行教學,并讓學生邊說邊出示手指,訓練次數多了學生便可脫口而出,并迅速而準確地報出自己的電話號碼。
英語課堂教學要注重創設學習環境,營造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運用形體語言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完全理解的基礎上接觸更多更廣泛的英語,感受最真切的語言,并逐步養成用英語去思維的習慣。
二、選用歌曲,突破重難點
愉悅的心理滿足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前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英語歌曲引入課堂是寓教于樂的一種好方法。學生隨著歌曲的韻律和節奏學習英語,放松肢體且活躍大腦。從兒童心理特征來講,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會感到輕松、愉快、滿足和興奮。因此,唱歌是英語課堂上不可缺少的興奮劑。教師可以仿照學生所熟悉的韻律節奏,編出與之相同節奏的新歌詞,新歌詞中融入英語單詞和句子,然后由愛唱歌的學生獨唱或領唱,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歌唱中展示才華,張揚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通過歌詞和音樂的搭配,創造性地運用學過的英語知識,使枯燥、重復記憶的單詞和句型變得生動而有趣。當學生沉浸在快樂學習的氛圍中,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會更深刻,記憶會更持久。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和記憶歌詞的內容,在教學歌曲時教師可以加上手勢動作。如教學《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這首歌時,讓學生全體起立,按照歌詞提示觸摸自己的身體部位,這樣學生就會很快掌握這幾個關于身體部位的單詞。又如,在教學位置介詞時,可以把一個小動物玩偶和一個小紙箱作為教具,并帶領學生一起學習《On in under by》這首歌曲,再問“Where is the monkey?”通過變換玩偶的位置引導學生隨著韻律唱出答案“on the box.”等。通過學習歌曲學生學會了很多抽象的介詞,提高了理解運用英語的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奇效。
三、畫畫猜猜,豐富學生的想象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我經常畫一些簡筆畫來輔助教學。簡筆畫相對于圖片教具在使用時更具有靈活性,而且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當一個個枯燥的單詞化身為一個個色彩斑斕的形象呈現在黑板上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立刻高漲起來。如教學單詞“eye”,我把兩個字母e畫上了眼毛,然后把字母y畫得很夸張,告訴大家兩個大眼睛中間長個歪(“y”)鼻子,于是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個小人身上了,從而輕松地記住了單詞。我還經常請愛畫畫的學生在黑板上畫符合教材內容的簡筆畫或教材插圖,然后讓其他學生用英語猜一猜所畫的是什么。如請一個會畫畫的學生到黑板上畫一個cat,在未畫完之前可暫時停下,讓班上其他學生猜他畫的是什么。等到其他學生把所學的動物名稱猜完之后,再把要畫的cat畫完全。這樣就有效復習了所學的內容,而且學習過程也很有趣味性。在此過程中,教師既要把控畫畫的節奏,又要引導學生盡量用英語對話,這樣既有助于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新穎性,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動口動手能力。
四、運用游戲,調動學生的興趣
游戲是兒童認識、理解和掌握世界的獨特方式。在英語教學中,可以把教學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表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樂學、想學,從而達到易學的效果。小學生特別活潑好動,他們整堂課的精神集中時長也就15分鐘左右,教師必須想辦法牢牢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我經常運用游戲的形式與學生互動,引導他們手腦口并用。例如,在教學“She/He is...”這個句型時,蒙住一個學生的眼睛,讓四五個學生逐個用英語說一句話,或學一種動物叫。每當一個學生說完,全體學生便問他“Who is she/he?”他回答“She/He is...”,若猜對,掌聲鼓勵,否則,則讓其繼續努力,直到猜對為止。把猜迷游戲引入課堂,可以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從而做到學中玩、玩中學。
五、創設情景,模擬交際活動
情景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學習語言創設適宜的情景,把語言與其要表達的情景直接聯系起來,使學生做到聽到句子就想到情景,遇到情景句子就能脫口而出。如學習句子“Excuse me,may I come in,please?”時,可以讓一個學生走出教室,在教室門上敲幾下,并說出這個句子。通過這樣的情景教學,引導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最終學以致用。
語言有一定的創造性和靈活性。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創設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緊密相連,便于學用結合。教師可以動手準備一些小道具,設計一些課本劇,為學生使用英語提供具有豐富意義的情景,并組織學生扮演角色。通過此類學習,學生能夠逐漸形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學習的自信心也會更強。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尋找適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積極營造適合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環境和氛圍,還要增強師生互動,不斷給予學生情感激勵。教師的每一個肯定,每一個表揚,每一個微笑,都會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一種美的感受,一種想學和樂學的動力。只要有這種動力存在,學生就會變被動為主動,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總之,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特點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讓學生在英語實踐活動中輕松愉快地展示自己,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尹剛.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沈麗新.英語可以這樣教[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