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煒
摘 要: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對我國經濟等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還有利于創新公共服務的方式方法。除此之外,推廣事業單位購買服務有利于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本文從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現狀入手,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并進一步明確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深遠意義和重大影響。
關鍵詞:事業單位? 政府? 購買服務? 促進改革? 問題? 對策? 意義
事業單位始終是為我國提供公共服務的有力支撐,無論在經濟社會還是生態民生問題上,都發揮著不可忽視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發展的過程之中,由于各種條件和因素的制約,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問題,暴露出了弊端。因此,我國為了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辦事效率,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明確提出了通過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來促進改革的舉措。本文主要探討在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我國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所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購買服務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在前些年所頒布的《政府采購法》之中,并沒有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這一重要內容作出清晰明確的規定,因此,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相對缺少可以遵循的綱領,很難按照政府采購的要求嚴格有序地進行。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約束力的喪失。直到今天,我國關于政府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法律法規體系依然不健全,各地為進一步對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行為進行約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然而,各地自己制定的指導目錄在法治約束方面效力弱、層級低。
(二)政府購買服務的程序缺乏規范化
發布購買信息、公開招標、中標以及簽訂合同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執行合同、評估服務、監督反饋等流程都應該被包含在政府購買服務的程序之中。但在實際操作和實踐的過程中,政府往往忽略了提供購買服務的標準以及公開公共服務合理價格等重要步驟。另外,在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過程中還存在著暗中定下中標承接方以及定向購買公共服務等問題,這些都造成了政府購買服務的不公開、不透明、不公平等問題,表明政府購買服務的程序缺乏規范化。
(三)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過程中缺乏長效的監督機制
我國服務類項目有其特殊性,除了公共服務的質量效果存在滯后性以外,服務類項目也較難進行量化。在這種條件的制約之下,我國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進程中極其容易出現服務糾紛,出現糾紛之后的責任也很難進行認定和落實。這不僅使一些事業單位在通過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進程中對于降低質量要求有機可乘,會出現以次充好的狀況。最為重要的是,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是為了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由于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過程中缺乏長效的監督機制,會使我國需要公共服務的弱勢群體的利益受到損害,這樣就違背了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初衷,不利于民生事業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解決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所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法律法規體系
由于政府購買服務的法律法規體系并不健全,導致了降低購買成本以及提高服務效率的根本目標難以實現。因此,要解決好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過程之中存在的問題,應首先從建立健全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法律法規體系入手。這是目前解決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所存在問題的重點與難點,法律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其他部門也應該攜手共同建立健全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法律法規體系。
(二)拓寬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區域和領域
通過近些年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實際狀況來看,政府購買服務的區域和領域有待進一步擴寬深化。比如,在我國經濟高度發達的大都市,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情況較為普遍,北京、上海、深圳等國際化大城市在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這一方面較為突出。相比較之下,我國許多中小城市和偏遠的鄉鎮農村等地區,并不注重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這一理念,在行動上也十分遲滯與落后,因此,我國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發展得并不均衡。在今后的發展改革過程中,將“全面”的思想貫徹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不斷拓寬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區域和領域。
(三)加強開展事業單位購買公共服務的績效考評工作
加強開展事業單位購買公共服務的績效考評工作是進一步提升事業單位購買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措施。有關部門應完善績效考評的體系,為績效考評提供合理明確的標準。其次,相關單位還應根據績效考評標準開展合理的獎懲措施,這不僅有利于加強創新,還有利于公共服務資源的高校配置。最后,要促進事業單位購買公共服務朝著公開透明的方向發展,建立起一支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強大隊伍。
三、深化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深遠意義
事業單位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它不僅是為人民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主要載體,還是推動經濟社會進步和促進誰發展的重要支柱。另外,它還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人民幸福感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事業單位購買公共服務,是借助于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把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部分社會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來承擔的一種創新形式。公共服務的購買主體是政府,政府通過財政支持與承接主體達成契約關系,發揮各自優勢,提高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為我國經濟社會以及生態民生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
四、結束語
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是我國謀求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新發展理念格局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初衷是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但是在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系列問題,相關部門應加強開展績效考核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機制體制,不斷拓寬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領域,加深改革深度,增強改革的力度。只有不斷解決前行道路上所出現的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事業單位購買服務促進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康曉光,馮立.中國第三部門觀察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吳玉韶,王莉莉.中國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M].華齡出版社,2015.
[3]菲利普 庫珀.合同制治理:公共管理者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竺乾威,盧毅譯.
[4]成思危.中國事業單位改革——模式選擇與分類引導[M].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