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社區網格員,每天身著藍色馬甲、戴著口罩、微信步數上萬,他們奔走在巷道里樓宇間,用腳步“織”出疫情防控最密的網。
帶傷堅守,一天至少走3萬步
“姚哥,腳好點沒,工作之余還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月3日上午8點,家住雅安市雨城區雅州大道錦繡華庭小區的姚衛東來到斗膽社區服務大廳,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消毒,聽到社區工作人員關心的話語,他笑著搖頭表示自己沒事。
簡單吃完早餐后,姚衛東便拿上體溫槍、戴上紅袖章,按照工作安排,開始入戶走訪排查。斗膽社區有69個小區和大院,7000余戶14000余人,住戶多且雜。連日來,姚衛東和同事一起,對轄區所有小區、大院進行了全覆蓋排查。假期結束后,從外地返回雅安的居民成了他的重點排查對象。
沿著排查路線,姚衛東先后來到雨城區康藏路、沙溪路等路段的10余個小區和大院,向在防疫監測點值守的門衛、志愿者了解情況?!敖裉斓乃俣冗€是快,1個多小時走了1萬多步?!迸挪橐槐榛氐缴鐓^后,姚衛東拿出手機查看時間和步數。他的腳患有痛風,連日來的奔走,可謂是傷上加傷,雖然號稱“鐵人”,但他也不得不看看自己的身體是否吃得消。走不動了就騎上電瓶車繼續工作,即使這樣每天也至少要走3萬步,在他的朋友圈中名列前茅。
“有市民打電話反映,西門大橋下有一個流浪漢,好像還發燒了,你趕快去看一下?!鄙衔?0點22分,姚衛東接到社區安排的新任務,雖然知道有風險,但他沒有任何猶豫,轉身騎上電瓶車立即趕往現場。
“作為疫情防控一線人員,這本就是我的工作,早點找到他,還能更好地做好防控。”姚衛東很快找到那名流浪人員,第一時間把情況向社區領導和相關單位進行反映,并與市救助站、轄區民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一起,給那名流浪人員進行詳細檢查,確定對方沒有發熱等癥狀后,才放下心來……“我們每個網格員想的都一樣,只要居民安全了我們也就安全了?!?姚衛東說。
舍“小家”顧“大家”的貼心網格員
“久等了,您要的東西我已經買好了。”2月5日下午,彭山區鳳鳴街道南星社區網格員魏蓉氣喘吁吁,她身上冒著寒氣、臉上帶著笑容,為社區中一居家觀察家庭送上物資。
打響戰“疫”以來,魏蓉每天都會為返鄉居家觀察戶中的3戶(共12人)采購每日生活必需品。自正月初一開始,這已是她連續奮戰的第12天。每日早上8點至10點,她穿梭于彭山各農貿市場,為轄區3戶返鄉居家觀察居民采購新鮮蔬菜瓜果。而魏蓉自己家中,正在住院的80歲老父親和二級肢體殘疾的哥哥,還等著她照顧。
2月3日中午12點,魏蓉剛忙完回社區吃飯,一位居家觀察居民打來電話求助“急需胰島素藥”。于是,她立即放下碗筷,戴上口罩匆匆騎上電瓶車到老人家中去取社???,帶著他們用完了的藥品空盒前往區人民醫院購藥。不敢耽誤,她馬不停蹄地給老人家送去,放在門口,隨后又通過微信視頻電話對他們進行心理安撫。
直到晚上7點,魏蓉才急忙趕回家。晚上11點,魏蓉匯總上報完一天的工作后,做好第二天的飯菜,又急匆匆帶著飯盒出門了。她和丈夫迎著夜色趕到醫院,想和父親說上兩句知心話,由于時間太晚父親已熟睡,她不忍吵醒,愧疚、心酸、疲憊各種情緒涌上心頭,魏蓉忍不住在父親的病床邊哭了。丈夫拉著她的手到門外說道:“別擔心,還有我!最重要的是你工作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自己?!?/p>
疫情當前,親人牽掛著她,群眾需要她。“說不怕是騙人的,但事總要有人做。”魏蓉說,“作為網格員,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本刊綜合)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