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媛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0)》一書認為,傳統文化的開發越來越離不開創意元素,創意產業呈現出向傳統文化加速滲透的態勢[1]。非遺文創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來自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審美價值等;第二部分來自于文化創產品的商業價值。非遺文創的價值在于可以將非物質的民間文化通過創新設計,轉換為具有文化傳播屬性和地方特色的創新產品。一方面,文創產品為非遺的傳播提供了新的載體;另一方面,非遺又為文創產品注入了歷史文化的內涵,使非遺文創在具有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具有商業價值。非遺文創正是根植于獨特的風土民俗和民間文化,汲取非遺“基因”,以文創產品作為載體。
2003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公約》的第一章第二條中,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定義為“被各社區、群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2]。在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是“指各民族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3]。《十九大報告》指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由此可見,無論從國家層面、政府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人們的生活習俗密不可分。
非遺不僅能體現文化的地域性、多樣性、豐富性,還能促進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本研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陽新布貼為例,從文創產品設計角度出發,探索適合非遺陽新布貼發展的新路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商品的類目繁多,品相參差不齊,具有相似功能或者相似外觀的產品屢見不鮮。但是,既能展現消費者個性與思想,又具有實用價值的文創產品不多。
非遺文創之所以能與其他文創產品區分開來,最重要的是非遺獨特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歷史性、藝術性等內涵。消費者在市場的眾多產品中挑選了非遺文創產品,不僅是因為非遺文創的實用價值,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非遺文化的熏陶,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
文創工作者通過巧妙的構思,將抽象或具體的非遺轉化為具有現代藝術感、符合當代消費者需求的文創產品。技藝是非遺傳承擴散的基礎,也是其價值體現的主體[4]。在進行產品設計創新時,要保留非遺的“基因”,在保持傳統核心技藝不變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創新。
非遺之所以能夠流傳延續至今,說明非遺具有傳承性與發展性。非遺來自民間,是民間智慧的結晶,民間必定有適合其發展與生存的空間和土壤。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曾經適合非遺傳承與發展的土壤漸漸消失,很多非遺在民間的傳統傳播與發展方式已經面臨失傳。但是,通過文創產品這個載體,可以使陽新布貼以新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遺以另一種形式找到了適宜生存與發展的土壤。
非遺文創即設計者通過各種手段與方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新設計。非遺文創的前提是深入了解非遺本身,在保持“基因”不變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非遺陽新布貼被譽為“神奇的東方特有的藝術品”,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8年,陽新布貼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
非遺文創之所以獨具魅力且被消費者喜歡,與其自身的藝術特色、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密不可分。消費者在購買非遺文創產品的同時,更注重非遺本身的魅力和精神方面的共鳴。
陽新布貼大膽地利用粗獷的剪刀之筆,在五彩的色布中毫不顧忌地自由馳騁,無須用筆,心象造型,造型簡潔而概括,充滿稚拙童趣[6]。陽新布貼黑漆點金似的色彩,與純度較高的大紅、翠綠、明黃、黑色或深藍色的底布進行任意組合,整體色彩豐富,充滿兒童畫的意趣。
陽新布貼的整體造型并無特定的規律,往往是相由心生。當時,作者是在對生活物象的感觸與想法的基礎上開始剪布造型。如圖1所示,《老鼠娶親》是一個饞兜,主要是給兒童系在脖子上的,相當于現在的圍嘴。雖然布貼有些破舊,但是不難看出上面的兩只老鼠活潑靈動,頗有兒童畫的特點。中間的荷花與蓮藕象征著多子多福,整體造型無定式可尋,整個構圖飽滿豐富、畫面生動有趣。

圖1 老鼠娶親(筆者實拍)
非遺陽新布貼以獨特的手工藝為核心競爭力且實用性強。陽新布貼的制作工藝不僅是不同布塊的縫制和縫合,還有刺繡、立體雕飾和嵌飾等輔助制作方法,以縫為主,以繡為輔[7]。陽新布貼獨特的包邊工藝、密實的針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機器可以代替。
傳承非遺的癥結在于文化遺產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缺乏聯系的紐帶,很多非遺隨著時間的流逝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缺少真正需要或期待參與體驗的人。因此,非遺文創可采用材料包或者體驗課的形式,讓人民群眾參與到非遺文創陽新布貼的制作中來。只有讓非遺走進大眾,走進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才可以真正地做到活態傳承。非遺的傳播與發展以文創產品為載體,把凝聚著設計師心血的非遺文創投放市場,讓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也可以受非遺文化的熏陶。
目前,非遺文創是一項“朝陽產業”,國家、政府以及當地文化部門都在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非遺文創相比其他文創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將非遺和文創用品相結合,定會產生“1+1>2”的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希望陽新布貼以文創產品作為新的載體,可以迸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能夠更好地將陽新布貼傳播與發展,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樹立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