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
(蘭州交通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兒童時期的模仿能力較強可塑性較大,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其一生都有影響。隨著我國的社會文明快速發展,對兒童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我國在2018年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提出“健康心理,快樂人生”的主題,希望加強對青少年兒童的心理關注,促進兒童健康發展。
但現代兒童身處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進程中,城市高密度建筑群正在吞噬綠色空間,包括環境污染以及季節天氣的限制,城市兒童很難隨時接觸出到自然環境,就造成兒童活動空間的減少,兒童的娛樂方式已經慢慢轉變為電子游戲,一種曾經影響西方兒童健康成長的“自然缺失”現象正在中國出現。
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間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種現象——“自然缺失癥”。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源于現代城市兒童接觸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甚至與大自然完全的割裂。之所以被描述為一種病癥,是因為兒童對自然沒有真實的認知,缺少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對自然的體驗和探索的不足,久之對自然產生的恐懼和抵觸情緒,從而影響兒童感知,另外現在許多家長教育的側重點不同,更加造成兒童知識面的不平衡發展,導致兒童缺乏完整的知識結構而出現一些行為或心理上的問題。
兒童親近自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與自然的接觸中,可以完全釋放天性,激發想象力。兒童以自然為師,體驗園藝種植,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在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中,了解植物特性,辨識花草樹木,在活動中不僅體驗游戲樂趣還能接受自然知識,了解新型的科學技術,實現兒童與自然的有效聯結,幫助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純天然的環境可以讓兒童真正感受大自然,但是兒童活動中,純游戲體驗無法達到優質的活動效果,優質的空間設計能夠啟發和培養兒童的感知和表達能力。現如今“寓教于樂”幾乎成為當下人們的共識教育理念,由此出現一些兒童公共展廳、體驗館等場所,其設計擁有較強的體驗感和互動性,能夠使兒童在體驗中獲取相關知識,并且成為當下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方向。
如西安世博園的自然館,館內設有熱帶植物展區、極冷植物展區、沙漠植物展區等模塊,并設有展牌詳細介紹不同植物的信息,作為一個大型的植物溫室,展示了多種植物生態景觀,以及不同氣候帶的植物景觀。包括由英國著名藝術家希瑟·簡思奇創作的裝飾雕塑——“樹枝馬”,以海灘的浮木為主材料,與玻璃纖維、樹脂、金屬等材料組合成馬的造型,是非傳統類環保材質設計應用的典范,造型栩栩如生吸引游客,具有藝術性的同時也體現了生態環保和生態節約理念。令人遺憾的是盡管現在許多場館的建設具有一定科普性質,但是針對兒童認知的自然空間并不多,因此,我們應當更加注重自然教育性質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
在種植活動中3歲以上的兒童開始愿意接觸自然,具備觀察能力,喜歡采摘活動,嘗試運用多種感官來感知常見的植物并發現差異,并且在成人引導下可以獲得粗淺種植經驗。在教育形式的空間中,兒童種植活動不再純粹,需要承載付諸科普教育價值的能力,但它的教育性還要區別于種植博覽園類型,兒童空間中植物的教育性旨在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不是專業學術培養,而是以種植活動作為媒介,輔助兒童認知,培養動手能力,激發喜愛自然的情感。
感官體驗。人對新鮮事物的感受主要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五種感官的刺激來接受信息,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感官體驗更容易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得到大腦反應而加深記憶。兒童充分接觸植物后,可以根據所看、所聽、所聞、所觸等進行總結,并結合過程思考,“判天地之美 ,析萬物之理”,獲得美的感受力。
情感體驗。來源于個體對客觀事物的情感狀態的反應,包括外界因素對情緒產生的影響及外在的物質與內在的精神結合。在兒童的認知活動中,情感體驗也是主要因素。自然植物以不同的組合姿態、豐富的色彩、夸張的枝葉,在給予人美感的同時,還會造成情感以及精神上的共鳴,提高審美同時還勾起大腦的聯想,以此減少兒童通過具體材料去認知事物的依賴性。
兒童的活動空間的設計必須基于活動主題和中心思想,明確主題就決定了空間風格、色彩、造型等各項方案。針對兒童群體的空間規劃和環境設計需要經歷不斷的分析完善,除了要遵守國家有關規范、指標和標準外,空間總體布局設計中,要充分照顧兒童生理、心理發育德育特點和過程,為兒童創造一個安全、健康、宜人的成長環境。其次確保兒童活動流線清晰明確,主要空間功能分區明確、盡量減少不同活動區域相互干擾,有利于交通疏散。另外活動項目的順序安排,要保證滿足兒童的活動節奏。在室內設計及裝飾造型方面應符合兒童的特點,包括兒童休息區、服務區、接待區以及空間導視的設計,要簡潔明確,設計效果在兒童理解范圍內,保證不干擾兒童視線。那么在色彩上盡量選擇兒童喜歡的顏色,例如鮮艷明亮,對比度強烈的色彩。造型上滿足兒童卡通童趣的心理,裝飾上選擇安全無毒的材質,充分尊重兒童的生理特點。
基于對自然的體驗,在空間設計中還需要選擇天然材料,天然肌理的裝飾,營造特定的環境氛圍滿足兒童的體驗式教育。借助植物或者模型標本,以及影像等方式向兒童傳達展示內容,提供一個兒童友好型的空間。兒童可以通過對材料和真實植物的接觸來獲得感知,包括活動空間中可以設置兒童植物墻,選擇常見或稀有之物,一方面由專業的工作人員科普講解,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兒童領養,進行澆水灌溉及其他養護作業,培養兒童對植物的愛護心理和動手能力。
現代兒童遠離自然的問題正亟待解決,這不僅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還體現在缺乏對兒童自然教育方面的重視,我們應該對兒童自然缺失癥保持高度的警惕,并積極尋求解決此問題的辦法,充分鼓勵兒童參與自然、了解自然、愛護自然,針對兒童認知需求,為兒童創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所,為兒童活動空間提供高品質的設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