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紅
關鍵詞:會計核算? 低碳經濟? 碳匯? 碳排放? 交易
隨著全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給社會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備受人們關注,因此開展了一系列的生態保護行動措施,英國早在2003年就出臺了低碳能源白皮書。我國低碳經濟試點工作是從2010年才開始的,試點工作主要是通過減少消耗高碳能源,來實現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的發展。在低碳經濟視角下,對林業碳排放權進行研究,要求碳排放量要達到低碳經濟的標準,因此,低碳會計核算對于低碳經濟環境下碳匯行業的穩定發展是必要的。
本文通過對不同國家、機構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研究分析,對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低碳會計核算進行初步探討,分析了低碳會計核算的研究意義,探討了低碳會計核算方式。來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因碳經濟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以達到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也能使得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
國際的碳排放權交易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1992年到2005年是國際碳市場發展比較緩慢的、處于討論是實施碳市場還是碳稅政策問題的階段。
國際碳市場是在《京都議定書》采用市場機制應對氣候變化以后才快速發展起來。因此,碳市場才有了更加精確的定義,碳市場主要指的是清潔發展機制下的市場、企業自愿減排的市場以及由政府強制的配額排放權交易市場。
從2015年至今,國際碳排放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京都議定書》影響下的碳市場逐漸敗落,取而代之的是快速興起的國際、省級、地區以及城市ETS交易等。
經過長期的發展,國際上很多組織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進行了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IASB通過實地調研、綜合考察、統計分析等方式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得出一系列研究成果,制定了碳排放交易的相應準則和規范。此外,該組織還對以下幾種情況制定了相應的處理辦法:(1)當公允價值高于分配的配額時,即為公允價值計量;(2)企業所有的碳排放權是無形資產,應根據《IAS38無形資產》進行會計處理。
英、法、德等歐洲國家作為首批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對碳排放的會計確認等方面有著更清晰的認識。他們認同將碳排放交易權確認作為資產,并認為碳排放發生時其狀態為負債狀態。由于IFRIC部門為碳排放交易會計制定相應的規范與已有的《IAS38無形資產》等相關要求有所沖突,因此歐洲財務報告部門并不認同IFRIC部門制定的規范。兩個部門主要爭議點:IFRIC認為額定成本計量的相應負債公允價值計量會受到相應的市值的相應價值的影響,所以應該用公允價值計量拍賣、固定價格購買以及免費取得的排放權。
日本的政府和相關的組織機構也一直在對碳排放權進行研究,其正式的研究始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簡稱《京都議定書》)的簽訂。環境省是日本重要的省廳,它的職責主要是環境保護及治理等。日本環境省2007年出版了降低排污權相關的報告書。在此期間,該部門還與市場機制的相關機構一起合作,合作的主要范圍涉及與排污權相關的交易會計處理方法。
《京都議定書》在日本對相關規則的制定具有指導性意義,有較高的權威性,日本企業會計基準委員會發布的《排污權交易會計處理》,主要依據就是其中的內容?!杜盼蹤嘟灰讜嬏幚怼穲蟾嬷忻鞔_提出,以交易為目的排污權就應與金融商品會計的方法一致,才不會被納入無形固定資產。
目前我國主要研究對碳排放權資產的確認,以及對碳排放權采用的計量方式的研究和披露等問題。近年來,很多國內專家學者對碳市場的發展戰略、制約因素及制度設計等問題做出了探討分析。根據研究,在應對氣候發生變化的種種措施中,行之有效的減排增匯是應對氣候發生變化的最有效、最可行和減排成本最低措施。
(1)可以為我國制定的碳會計準則提供一定的基礎理論和借鑒的方法。我國企業碳會計的研究核算還不成熟,還不能通過低碳會計核算來確認、計量和披露碳排放權交易與林業之間的具體聯系。如果參與CDM項目的企業能夠準確的確認、計量和披露低碳經濟與林業之間收益和成本的聯系,我國的碳會計準則就能更好的融入到國際環境中。
(2)國內林業企業由于沒有完整的碳會計核算準則可依照,導致林業企業在碳會計核算方面阻礙重重,在低碳經濟視角下,對低碳會計核算進行研究不僅有利于今后碳匯行業的不斷向前發展還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低碳經濟相關的項目開發,幫助企業實現低碳經濟效益低成本、效益高的可觀發展。
(3)幫助實現可持續發展與低碳經濟共同發展。只有林業企業清楚知道自身的發展與林業資源間的相互影響,才會有林業資源和碳匯交易高效發展。所以建立完善碳匯交易和會計的相關法規,才能調動企業保護綠色面積和加入到碳增匯中的積極性。
目前,關于低碳會計研究方法并不太多,各國家和組織之間尚未存在高度一致的規范,主要是處于對碳排放權的初始配額的定義以及碳排放權在碳會計經濟市場中交易核算規范。盡管如此,但是在國際上大部分是,碳排放權的初始值公允價值都是指政府分配給企業的部分,其余不足的部分企業能通過碳排放權經濟市場的交易獲取。所以在會計確認時,碳排放權和碳排放信息的核算就十分重要。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提出,作為一種非實物形但可以流通的稀缺經濟資源的碳排放權,是能夠出售和轉讓,所以可確認為無形資產。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中也規定碳排放權是企業的資產,有對其出售轉讓的權利。碳排放權額度有剩余的企業可以進行售賣,而碳排放權額度不足的企業可以選擇購買。碳排放權通過政府定額分配,使用的額度可在相關的市場進行交易。
綜上所述,世界各國均對碳排放進行相應的研究,我國碳排放交易權研究基礎較弱,在低碳經濟社會,應對我國碳匯進行會計核算已實現低碳經濟的暢享理念。本文在低碳經濟視角下,可以運用碳排放權的核算對低碳進行會計核算,實現低碳經濟下碳匯行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史俊曉,孫煥偉.碳交易、外部效用與碳會計淺探[J].財會通訊, 2012(1):30-32.
[2]朱小平,孫甲奎.基于低碳經濟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框架設計[J].財務與會計, 2012(8):30-32.
[3]碳排放權交易的法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 2012.
[4]張巧良,譚婧.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處理的多樣化及經濟后果分析[J].管理現代化, 2010(6):3-5.
[5]吳娓.碳排放權會計處理方法的優選[J].財會月刊,2013(9):23-26.
[6]初國清.排污權資產類型及會計處理研究[J].財會通訊, 2010(25):83-85.
[7]邵毅平,孔晨曦.后危機時代碳排放權會計處理的最新進展——基于《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J].會計之友, 2017(1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