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明 孫波
關鍵詞:醫改 公立醫院 經濟運營
當前公立醫院所處的醫療環境日趨復雜,各種私立醫院不斷建設,這給公立醫院帶來巨大的挑戰。公立醫院藥品零差價銷售,財政撥款補償力度不足,醫院的資金日趨緊張,部分地區醫院出現拖欠供貨商藥品款的現象。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分析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差異,優化公立醫院的內部管理,至關重要。本文以某市公立醫院的數據為例,剖析公立醫院在享受財政補助的情況下依舊虧損,而民營醫院卻能盈利的原因。
近幾年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改對醫院經濟運營影響日趨顯現,本文選取市級三甲公立醫院(SY院、SE二院),區級三乙公立醫院(YZRM醫院、YZ二院),及同區域民營醫院MZ醫院做比較,進一步分析醫改后公立醫院存在的問題和有待改進的空間。
門急診人次:SY院88.07萬人次(4866人次/日),SE院76.71萬人次(4238人次/日),YZRM醫院77.8萬人次(4298人次/日),MZ醫院22.75萬人次(1257人次/日),YZ二院51.88萬人次(2866人次/日)。
出院病人數:SY院30264人次,SE院36356人次,YZRM醫院24549人次,MZ醫院11401人次,YZ二院12712人次(見表一)。
由于工作量及門診、住院均次費用的不同(三甲醫院在手術費、治療費等項目收費標準比三乙醫院高),各家醫院業務收入存在明顯的差距。上半年SY院6.25億元,SE院6.52億元,YZRM醫院4.36億元,MZ醫院2.17億元,YZ二院為2.67億元。
在剔除財政補助收入后,除MZ醫院外,四家公立醫院均處于虧損狀態。YZRM醫院虧損最多,虧損4518萬元,SE院虧損4359萬元,SY院虧損2931萬元,YZ二院虧損2622萬元,而MZ醫院為盈利969萬元;加入財政補助收入后,除YZRM醫院虧損1442萬元、YZ二院虧損87萬元,另外三家醫院均有結余(見表二)。
由于MZ醫院上半年的體檢收入達3337萬元,為了數據可比性,表三中將藥比分解包含體檢收入和剔除體檢收入后藥比兩個數據。由表三可知,上半年公立醫院藥比控制(指剔除體檢收入后):SE院藥比控制最好,達到35.35%,SY院次之(為35.54%),YZRM醫院為38.92%,YZ二院藥比為43.98%(剔除移植抗排異用藥后為37.89%);由于公立醫院醫改后西藥實行零差價銷售,一般情況下藥比下降與醫院收入的含金量掛鉤,而MZ醫院藥品仍存在銷售利潤,高藥比可以為民營醫院帶來豐厚回報。
自公立醫院改革后,SY院、SE院、YZRM醫院和YZ二院均取消西藥藥品差價,而MZ醫院作為民營醫院未取消藥品差價,綜合藥品差價率達到20.43%,上半年藥品銷售利潤1645萬元,這是MZ醫院上半年產生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立醫院中:SY院上半年中草藥收入1597萬元,實現中藥銷售利潤781萬元; SE院中草藥收入539萬元,實現中藥銷售利潤276萬元;YZRM醫院中草藥收入855萬元,實現中藥銷售利潤434萬元;YZ二院中草藥收入196萬元,實現中藥銷售利潤97萬元。上半年SY院在四家公立醫院中結余最多,這與SY院中醫科業務量大相關。
在醫院的各項業務收入中,由于體檢業務具有投入低、回報率高的特點,因此體檢業務量的大小對醫院的經濟效益有較大影響。
從表四可知,MZ醫院上半年實現體檢收入3337萬元,占醫療收入的15.79%,而其他四家公立醫院一般只占本單位醫療收入的2%左右;從絕對值來看,MZ醫院的體檢收入比SY院、SE院、YZRM醫院三家醫院的體檢收入總和還多出104萬元。
與去年同期比,SY院體檢收入增加422萬元,SE院增加174萬元;YZRM醫院減少476萬元,YZ二院減少77萬元,而同區域的MZ醫院則增加450萬元;分析原因,由于YZ區三家醫院的客戶群具有重疊性,三家醫院的體檢業務存在競爭關系,MZ醫院憑借民營醫院靈活的運營機制,在體檢業務上領先于各家醫院。
由于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薪酬體系的不同,公立醫院按財政、人社局核定的績效工資發放,而民營醫院除了個別專家外,其他人員成本相對低廉,從而降低民營運營成本。
從表五可發現,每職工門診人次最高的是YZRM醫院為485人,MZ醫院最低為251人;每職工出院病人數幾家醫院差距不大,最低的是YZ二院11人,最高的是SE院、YZRM醫院同為15人,因此從職工的工作效率來分析,這五家醫院的人均工作效率基本相近。
而職工的人均人員成本來說(包含各項社保、公積金等支出),上半年MZ醫院為6.6萬元,比其他四家公立醫院平均數低4萬元,按907人計算,MZ醫院上半年人員經費少支出3628萬元。
與民營醫院相比,公立醫院雖然獲得了較多的財政補助資金,但也承擔了更多的社會義務。如傳染病防治、各種扶貧救助支出,應政府要求開設結核病科、對各類貧困人群進行政策性醫藥費減免、支援基層醫院,開設盈利能力差的科室,如小兒科等。而民營醫院則較少承擔上述任務,可以大力發展盈利能力高的科室,如眼科、產科,購置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等。承擔義務的不同,也造成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經濟效益差距的原因之一。
以上對醫改后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運營情況及虧損原因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民營醫院相比,公立醫院獲得較多的財政補助,因此也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而民營醫院則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靈活的運營機制,從挖掘藥品銷售利潤、增加體檢收入及人員成本的控制上尋找利潤點,兩者經濟效益的差異更多是由政府政策不同所引起的,但對于公立醫院來說,通過需要加強內部管理,來提升效益和效率,建議如下:
(1)公立醫院應優化收入結構,降低藥品、材料比例,提高手術、治療等費用的比率,從而提高收入的含金量。
(2)藥品的二次議價如實施,建議醫院相關部門對現有的藥物品種結構進行調整,使本院藥物的差價率達到最優的配置。
(3)充分利用公立醫院的各種資源,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加快周轉,縮短平均住院日,以提高每職工住院床日等工作效率。
(4)公立醫院運營方式的調整: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迫切需要公立醫院從目前粗放式的管理,走向精細化管理。如引進管理會計工具,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通過成本管控、績效管理來提升高醫院的管理水平,從而促進醫院兩個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項思鴻.公立醫院財政補助現存問題分析與合理應對建議[J].納稅,2019(3):67-68.
[2]張白香,居福美,葛瑤美,曹麗.公立醫院改革對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經濟運營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1):69-71.
[3]王冰倩,李秀華.基于管理視角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5):109-1123.
[4]藍愛新.淺析藥品零差率對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影響[J].財經界,2019(3):66.
[5]李愷慧.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經濟運營分析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9(9):68.
[6]楊雪.新醫改下的公立醫院運營風險[J].現代營銷,2019(5):53.
[7]魏亞卿,李育民,李林貴.藥品零差價實施對某市市屬公立醫院經濟運營影響分析[J].衛生軟科學,2019(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