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岳富強
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解決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有效防控疫情擴散,1月23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在武漢蔡甸和江夏兩處同時開工,建設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
作為防滲透領域的專業公司,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積極行動,在危難之際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承擔起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家應急醫院的防滲工程。

應急團隊進行防滲膜鋪設。
非常之時,方顯勇毅擔當。
1月24日,高能環境董事長李衛國得知武漢將建設火神山醫院后,緊急召開助力火神山醫院建設線上專項會議。
“同胞在受難,我們要行動起來,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李衛國要求高能環境、東方雨虹等3家兄弟公司并肩作戰,火速馳援武漢兩家應急醫院的防滲、防水、防護工程建設。
同時,他叮囑前往一線的員工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保證自身安全。
1月25日,大年初一,高能環境協同兄弟公司東方雨虹旗下全資子公司天鼎豐組建起一支由技術人員、項目經理、施工工人共80多人的應急團隊。
與此同時,3萬多平方米HDPE防滲膜也被火速裝車,運送至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據介紹,此次馳援建設蔡甸火神山醫院,高能環境承擔了3萬平方米防滲工程施工任務,負責提供所有材料物資及相關服務,并力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順利實現驗收。
1月26日下午,高能環境拿到施工圖紙后,立即組織施工人員對圖紙進行研究,將圖紙中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環節詳細進行分解,并對每一個區域進行工作分配。
“我們把任務細化分配至班組,對每個班組的工作任務再進行關鍵環節布置,并對重點施工部位、現場作業環境及施工安全進行了交底。這樣,就能保證做到一旦有工作面,我們能立刻進入大面積施工狀態,從而保證項目工期。”
今年42歲的朱金榜是高能環境的員工,春節前兩天他回到湖南瀏陽淳口老家。
公司決定參與雷神山和火神山兩家應急醫院建設后,作為高能環境固廢工程湖北區域負責人的朱金榜第一個報了名。
不到半天時間,一支50人的隊伍迅速到位,其中11人來自湖南湘潭、常德等地。
“基本是24小時待命,只要工作面空出來,我們立刻就填補上。”朱金榜說。
為了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高能環境應急團隊在火神山醫院施工之余,又抽調人員火速轉戰雷神山。
相比火神山醫院的防滲工程,雷神山醫院防滲透施工面積是其兩倍多。
“我們是24小時隨時待命,隨時再戰。凌晨3點接到施工指令,我們連夜起來奔赴施工現場。”
一名參與火神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建設的施工人員說,當時為了顧全大局配合項目交通管制,他們硬是扛著焊接設備走了整整3公里,只為能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施工任務。
對于高能環境員工來說,火神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同時開工,施工人員就必須不分晝夜,通宵作戰,爭分奪秒。雖然面臨交叉施工多、施工區域需據現場進度調整、晝夜不息高強度工作等困難,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并努力把工作做到極致。
2月2日,建筑面積3.39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并于次日正式接收新冠肺炎患者。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中,主動請纓援助火神山醫院建設的高能環境也完成了一場責任接力。
隨著公司防滲工程援建人員順利完工撤離,醫療廢水處理運營團隊與醫療廢物處置運營團隊全面進駐。
2月15日,一股強冷空氣南下,武漢一夜之間從溫暖如春變成天寒地凍,迎來斷崖式降溫。奮戰在一線的戰“疫”勇士們開始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除了要做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工作,還要注意御寒保暖,謹防感冒。
當天下午,武漢的天氣由最初的雨夾雪轉為大雪,并伴隨大風。火神山醫院醫療廢水處理項目大部分設備都安裝在戶外,而且在日常檢修過程中需要攀爬登高,施工人員本來身穿防護服就行動不便,再加上降雪和大風,這給現場運營人員開展例行設備檢修增加了不小難度。
但是,為了保證項目的正常運行,高能環境現場運營人員冒著風雪進行日常檢修。在巡檢過程中,他們發現出水一體化泵站的潛污泵出現故障,需要更換。現場工作人員在戶外連續奮戰半個多小時,最終順利完成水泵的更換,排除設備故障。
夜里,施工現場室外溫度降至零下,火神山醫院醫廢處置項目施工仍在正常進行。大雪一直持續到凌晨才停,而工作人員作業區大部分都處在露天區域,沒有任何防風、防雪措施,值守夜班的3名運營人員冒著風雪連續奮戰12小時。
由于項目現場條件十分簡陋,需要施工人員徒手搬運醫療垃圾桶,直到凌晨6點,高能環境現場施工人員共完成121桶醫療垃圾的處理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