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老兵,打仗怎么能少得了我!”家住安徽省蕭縣楊樓鎮的黨員王后芹說。
抗“疫”之戰,他主動請纓。除了堅持每天到卡點值班,他還登門入戶宣傳政策,勸導群眾戴好口罩、盡量少出門,更主動承擔起村里的消毒工作。
位于安徽省北端,與蘇魯豫交界,蕭縣到外經商、務工和上學的人很多,尤其是在春節前后,與外地來往更加密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蕭縣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該縣通過采取設置卡點、環境消殺、強化宣傳等方式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
疫情來臨,無數黨員選擇了“逆行”。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蕭縣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帶動作用,在縣高鐵站、縣火車站及交通要道路口等防疫一線火速建立臨時黨支部20個。”蕭縣疫情防控第一臨時黨支部書記、指揮部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黃蓓蓓說。
這是黃蓓蓓一天的工作安排。
上午8點,召集各專項工作組分析研判疫情,明確目標任務;然后,制定下發《每日重點任務清單》,細化分解疫情防控任務;籌備市縣相關視頻調度會,督促立行立改;印發《每日工作動態》,提煉總結經驗做法;建立夜班值班制度,開通防疫應急值班電話。
由于擔任指揮部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黃蓓蓓成為第一批提前結束假期,堅守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的排頭兵。自農歷大年初一以來,她便過起了兩班倒、連軸轉的生活。
作為指揮部辦公室的中樞,黃蓓蓓所在的綜合協調組承擔著指揮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統籌協調各成員單位和9個專項工作組以及指揮部辦公室會議籌備、文件草擬及印發等多項工作。
為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作為組長的她始終保持著戰備狀態,做好上傳下達和聯防聯控工作的統籌,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
“抗擊疫情,沒有人能置之度外,作為黨員干部的我們更要帶頭向前,迎難而上。”她說。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數黨員主動放棄與家人的團圓時光,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正是通過黨員的示范帶動,進一步增強了各監測點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每個人都能按照縣委的部署要求,嚴格履職,為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盡一份心、出一份力。”黃蓓蓓說。
“大年初一,是王廣俊一輩子都不能忘記的日子。任憑他千呼萬喊,老母親還是閉上了眼睛。”采訪中,《蕭縣信息》總編輯王于俠向《民生周刊》記者講述了70歲老黨員王廣俊的故事。
作為一名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王廣俊從教43年來先后獲得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安徽省優秀體育教師、安徽省優秀鄉村教師、“蕭縣好人”等稱號。
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王廣俊身先士卒,帶領師生開展愛國衛生活動:清理街道,進村入戶噴藥消殺,動員學生向家長宣傳疾病預防知識……
今年,面對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王廣俊簡單料理完母親的后事,便匆匆奔赴防控一線。“如果母親在天有靈,老人家定會支持我這樣做。”他說。
像王廣俊一樣,無數黨員主動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以自然村為單位,蕭縣楊樓鎮整合黨員志愿者成立了“為民服務送到家”小分隊。
通過配合鎮、村,小分隊承擔起排查登記、交通管控、輿論引導等工作。除了為111名武漢務工返鄉人員送去體溫計、垃圾桶、84消毒液等用品外,小分隊還堅持每日兩次上門進行體溫測量。
“開展疫情防控以來,全鎮黨員志愿者幫助生活困難群眾解決生活需求1432次,將2.8萬份宣傳單發放到家,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給群眾帶來的生活影響。”楊樓鎮副鎮長陳海棠說。

疫情來臨,蕭縣火速成立了20個臨時黨支部。
對廣大黨員而言,嚴峻的疫情是一場洗禮、一次淬煉。
與社區、村莊相比,高鐵站、火車站、人員密集的交通要道路口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道防線。為了守好這道防線,蕭縣火速成立20個臨時黨支部。
“越是艱難險阻,黨員干部越要沖鋒在前。”黃蓓蓓說,在執勤分工上,他們在充分考慮人員專業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盡可能把黨員安排在與車輛行人有直接接觸的崗位;在值班分配上,在確保每個時段都有黨員執勤的基礎上,盡可能把黨員安排在人流、車流量較大的時段。
“對于返蕭人員,在確保做好體溫測量的同時,還要對他們宣傳疫情防控相關知識,提醒做好個人防護;對于外來車輛和人員,給他們耐心講解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確保隔離措施落實。”黃蓓蓓介紹。
通過成立臨時黨支部,蕭縣整合了交通、醫療、路政等力量,迅速形成防控合力。
為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蕭縣組織全體黨員佩戴黨徽、亮明身份,讓黨旗在疫情防控斗爭一線高高飄揚。
“作為黨員,要主動扛最重的責任,接最急的任務。”談及成立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的初衷,黃蓓蓓說,“臨時黨支部發揮一線黨員疫情防控排頭兵作用,為全縣新型冠狀病毒嚴防嚴控守好第一道門,把住第一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