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燕春
【中圖分類號】R3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210-01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現升高趨勢,肺癌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現代人生命安全,不可放松肺癌的防控意識。肺癌早期癥狀極為隱匿,容易忽略,漏診率較高,很多患者因此錯失了早期有效治療的時機。肺結節與肺癌存在密切聯系,但是并非所有的肺結節都是肺癌,到底什么樣的肺結節可能是肺癌,該如何治療呢?
1.什么是肺結節?是怎樣發現的?
肺結節是指肺部直徑小于3cm的結節,而直徑超過3cm的病灶稱之為肺腫塊,肺結節又可以分為肺結節、小結節和微小結節,其直徑范圍存在不同。從肺結節的定義來看,其屬于較小的肺部腫瘤。影像學檢查是發現肺部結節的主要方法,低劑量薄層CT可以有效檢出肺結節,不推薦X線胸片用于肺結節的常規評估,影像科的CT診斷醫生是通過電腦上的片子出具報告,電腦上片子放大且清晰度、分辨率高,可以看到結節,而你拿到的CT膠片是通過打印的且圖像大小受限,門診醫生有時看不到。不同醫院的CT機可能不一樣,其分辨率、清晰度等都可能產生小的誤差,你也不要太在意,不要急于認為醫院沒處理好。對于無明顯臨床癥狀的肺結節,多無法及時被發現,體檢是發現其病變的主要手段,因而應充分重視體檢,對于多種腫瘤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2.肺結節的惡變風險高不高?
多數肺結節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在體檢或呼吸道疾病檢查中發現存在肺結節,發現結節后才引起患者的重視。肺結節的惡變風險相對較低,有90%以上的患者為良性結節。當前臨床領域對于肺結節的影像學識別診斷準確率較高,通過各種診斷性檢查技術,直接明確肺結節是否存在惡變。因而對于發現肺結節的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要求進行檢查,盡快明確肺結節性質,避免失去早期臨床治療時機。
3.哪些肺結節是肺癌
3.1這些大小的肺結節惡性風險比較高,需要做手術切除。
臨床醫師對不同大小肺結節的惡性風險進行了統計,從胸外科醫師的角度看下面幾種情況可以考慮手術切除:a、10-30mm之間的肺結節,是惡性的可能性大,此時手術切除,治療效果最好,部分可以達到根治,手術切除是這部分結節的首選治療方法,就算切下來是良性的也是對的,可以為后續治療提供準確的診斷信息,如肺結核球,部分抗酸染色是陽性,也需要抗結核治療,還有部分特殊染色,如霉菌感染,也需要及時治療;b、8-10mm的結節可以觀察3個月,因為部分肺結節經過吃藥或觀察后,確實可以消失,而3個月的觀察期,也不會延誤治療,在觀察期若發生長大、實性成分增加、體積增加均應考慮手術,一方面惡性的可能大,另一方面惡性的程度可能高;c、4-7mm的肺結節不急于手術,需隨訪觀察,是良性的可能性大,從另一方面說即使是惡性的其對身體的危害程度也小。D、1-3mm的肺結節根本沒有必要手術。
3.2結節形態和數量與惡性存在密切聯系。
良性肺結節一般為肺內孤立性結節,即單個發病的結節,肺結節多為肺內實性,邊界清楚。隨著結節數量的增加,惡變風險逐漸升高,彌漫性的小結節存在極高的肺癌風險,必須及時行診斷性檢查。此外應注意感染性的病變可能引發多個直徑1cm以下的肺小結節聚集,影像學檢查可以看見他們成節狀或簇狀分布,這類結節多為良性病變。形態也是判斷結節性質的重要參考因素,良性結節一般呈圓形或扁圓形、卵圓形等,但是惡性腫瘤多呈花苞型或桑葚狀,從影像學圖片上可以看到邊緣存在毛刺等,可形成毛毛蟲狀、蝴蝶狀類、飛禽形狀,紐扣樣等獨特的形態特征,但是單純依靠形態特征并不能直接判斷結節的性質,還需要進行診斷性檢查。>10個的彌漫性結節,很可能伴有癥狀,可能是由胸外惡性腫瘤轉移或活動性感染導致,原發性肺癌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對于單一主要結節伴有一或多個小結節的情況,需要進行仔細的鑒別診斷。
3.3生長率較快的肺結節風險較高
良性的肺結節病程進展極為緩慢,而肺癌腫瘤生長率極快,因而一旦發現肺結節,應密切對其監測,最后發現肺結節的惡變癥狀。對于發現肺部結節的患者,應立即追溯以往的胸片或CT片等檢查,觀察近1~2年的影像學改變,若肺部結節變化不大或縮小,提示可能為良性概率較大,反之則提示惡性風險較高。惡性腫瘤生長速度為指數級增長,臨床醫師用倍增時間觀察腫瘤的生長速度,倍增速度達到300~400天時存在較高惡性風險。部分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肺結節可能存在倍增時間較短的情況,一般為30天以下,此時需要進行診斷性檢查,以明確結節性質。
4確診肺癌應該如何治療?
4.1重視首次治療
首次治療對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及日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措施是比較復雜的,臨床醫師需要對患者病情進行充分的評估和分析,同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此時應認真聽取醫生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治療,避免延誤治療時機,早發現早治療是肺癌預后改善的重要基礎,早期肺癌的手術治愈率可達到90%以上,基本無需放化療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預后。但是對于中晚期肺癌,治愈率存在降低情況。
4.2手術治療
手術是肺癌治療的重要措施,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手術治療;肺癌患者確診后,也不是立即進行手術,醫生要對患者的病灶及身體狀態有無遠處轉移等因素進行分析,確定無遠處轉移,符合手術指征,患者可耐受手術,則可以實施手術治療。例如,晚期肺癌患者,多已經出現了遠處轉移,此時已失去了手術的價值,另外部分患者心肺功能減退,無法實施手術,也需要進行心肺功能強化后再實施手術。
4.3放化療治療、靶向治療
放療和化療是惡性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兩者對于控制腫瘤進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可促進腫瘤體積減小,分期降低,減輕腫瘤引發的臨床癥狀。放化療也是肺癌患者治療的重要手段,通過放化療可有效縮小肺部腫瘤病灶,減輕患者呼吸阻力,同時積極實施術前放化療,可以為患者爭取手術機會,減少術中操作難度,并較低對患者的損傷,進而改善患者預后。近年來,新輔助化療技術逐漸完善,化療治療的毒副反應降低,療效提升,在肺癌治療中也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在做基因檢測后的靶向治療也在肺癌治療中應用較多,該技術正在不斷提升,在不久的將來肺癌治療將不再是棘手的難題。
四川省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