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慧
【摘要】? 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巴朗斯基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并且應該說它永遠是更經濟更容易理解的語言。地圖使人更容易了解許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須用許多篇幅來敘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東西。”近幾年的地理中考試題大有“無圖不成題”之勢。因此,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績的關鍵。在教學中,筆者主要采取以下幾種做法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關鍵詞】? 地圖 閱讀 簡圖 競賽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05-01
一、教會學生閱讀地圖
怎樣閱讀地圖呢?讀圖要懂得地圖三要素:1.懂得看方向,一般來說,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認識方向保證用圖的正確。2.認識并理解比例尺,懂得根據比例尺和圖距算出實際距離。弄懂了比例尺,才能使圖中抽象距離在腦中產生實際距離的概念。3.會看圖例和注記,對圖例的理解能能保證對所讀地理事物的正確認知,幫助迅速找到目標。
讀圖的順序:首先,看圖的標題。地圖標題注明了地圖的屬性,這是閱讀地圖的前提。了解不同地圖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閱讀地圖。其次,看地圖圖例和注記。這是指導學生看懂地圖的基礎。最后,看地圖內容。教師要緊扣地圖主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地圖標題、圖例進行思考,從地圖上獲取地理信息。
例如,我在講東南亞一節,指導學生讀《中南半島河流與城市的分布》圖時,首先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張地形圖。再指導學生先看分層設色地形圖圖例,了解不同的顏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提出問題:1.中南半島各地區的不同海拔高度;2.中南半島的地形分布特點;3.中南半島地形分布對河流、城市分布的影響。學生們非常熱情地討論,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很順利地總結得出中南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分布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并根據河流上、下游的相對高度推斷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資源豐富;下游河谷展寬,泥沙沉積形成沖積平原,城市多分布在中下游。
二、繪畫黑板簡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運用黑板簡圖,化抽象為具體。例如:講“地球的公轉”時,教師在黑板上繪畫“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的公轉過程并結合講解,使地球公轉這一復雜、抽象的地理過程變得比較容易掌握。
運用黑板簡圖,化繁為簡,突出重點。把復雜的圖形簡化成略圖,從而彌補地理掛圖、地圖冊和課本插圖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的缺陷。例如:在講中國鐵路分布時,針對中國鐵路繁多、網絡復雜的特點,我把鐵路“”五縱三橫“”簡化為“爪”+“二”+“4”。在縱橫交匯處,圈畫、標出交通樞紐(同時,要求學生跟著畫)。教師邊講邊畫,畫完講完。一幅簡單明了的中國鐵路分布圖躍然黑板上。這樣講課,既有效的節省了講課時間,又使教學內容重點鮮明,達到化難為易,精講多練的目的。學生在看、畫、聽的過程中思想集中,精神振奮,記憶效果好。
運用黑板簡圖,把文字變為圖形,形象記憶。例如在講長江的內容時,老師在黑板上繪制長江干流略圖,從長江的發源地繪起,一直畫到人海口處,先畫干流,給學生講干流象兩個不規則的英文字母“V+W”,然后講到哪里就畫到哪里。首先講上、中、下游的劃分,把宜昌和湖口兩地名稱用紅筆標在干流上;接著講長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標注在適當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豐富”,中游“河道彎曲,容易泛濫”,下游“江闊水深。便于航運”。然后用藍色粉筆從西向東畫出主要支流,邊畫邊講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這樣有形有意,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地理略圖不是靜而是動的感覺,可以特別體現事物的特征,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指導學生繪圖,提高讀圖能力
當學生對地圖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就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從而加深對地理事物的印象,以便讀圖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如講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要求學生把七大洲畫成簡單的幾何圖形,再它們的相對位置畫出來。需要畫簡圖的還有:東西半球圖、一些大洲和國家輪廓圖、中國輪廓圖、中國河流分布圖、中國鐵路分布圖等。學生通過動手動眼、動腦、動手繪圖,把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提高學習效率。
四、地理課之外,進行繪圖競賽,激發讀圖興趣
沒有成功感的興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興趣的源泉在于知識的運用,所學知識成功的運用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興趣十足。所以,我每一個學期都進行繪圖比賽。競賽的內容:先畫出世界輪廓簡圖或者中國輪廓圖,要求學生指到那一個區域,就說出那一個區域的自然人文特點,說得越多越準確,得分越高;競賽的目的:把知識點落實在地圖上,讓學生養成“心中有圖、圖文合一”的思維習慣。獎勵的辦法:把四個水平相當的同學進行競賽,從這四名同學中評出冠亞季軍;(因為水平相當,所以競爭是很激烈的,很有挑戰性的。名額多,獎品人人有份,永不落空,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
讀圖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我在教室張貼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讓學生每天都看看,想想到地圖上某個地方去旅行,那里會是什么氣候,有什么景觀,有什么特產,什么美食……總之,教師在教學中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學生做到經常讀圖用圖,就會逐步提高讀圖能力,地理學習也會變得輕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