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梨



【摘要】? 紀錄片是以真實為核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是滲透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良好教學素材。本文分析了紀錄片在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中的意義,探討紀錄片在地理教學中的選用要求,并結合教學實踐案例,從人地協調觀的培育、學科綜合思維的強化、區域認知水平的提升、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四個方面,探究運用紀錄片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 紀錄片 地理核心素養 地理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24-01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個組成部分。筆者認為,要拓寬課堂教學素材來源,紀錄片等視頻資源是首先得推薦的。紀錄片的本質特征是真實,應用它所呈現的自然地理環境與社會生產生活情景,有助于地理課堂創設真實、復雜、開放性的情境,強化學生地理思維訓練,能極大有利于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和培養。
為了達到最佳的課堂應用效果,應根據紀錄片的內容、時長、呈現形式等,制定不同的應用策略。下面就列舉一些筆者在教學中應用不同類型紀錄片視頻片段,來啟發培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具體案例。
1.人地協調觀培育的教學應用案例
筆者在必修二第六章第一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教學中,在課堂導入環節引入這樣的一段紀錄片。
紀錄片及來源:CCTV紀錄頻道《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一集,總時長約48分鐘
選取時長:7分鐘
選取內容:吉林查干湖冬捕片段
紀錄片截圖:如下圖1
視頻中展示了查干湖冬捕的壯觀畫面,大自然為當地人們提供了大量的漁類資源,也展示了當地漁民對大自然的尊重和對人地關系的樸素認識,代代心口相傳的“獵殺不絕”觀念,保證了查干湖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也保障了他們的世代美好生活。在接下來學習人地關系歷史演變的進程以后,學生會更清楚地意識到:人類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一個整體,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必須尊重和順應自然規律,統籌兼顧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紀錄片的運用很好地引導學生對人類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形成正確的認識,養成科學的人地協調觀。
2.學科綜合思維強化的教學應用案例
借助紀錄片進行案例教學資源開發,可以豐富地理教材案例,鍛煉學生運用綜合思維進行案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是筆者針對必修三第三章第一節《能源資源的開發》新課教學后,結合紀錄片所設計的拓展案例探究。
紀錄片及來源:CCTV紀錄頻道《超級工程Ⅲ》第二集,總時長約50分鐘
選取時長:5分鐘
選取內容:德令哈塔式和槽式光熱發電片段
紀錄片截圖:如下圖2
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問題探究:(1)相比較煤炭資源,分析光電資源開發的優、缺點。(2)說明德令哈光電基地選址的有利條件。(3)分析德令哈建設大型光電基地的不利條件。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先播放紀錄片片段,再引導學生翻閱地圖冊和相關材料,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問題探究。第一小題,片段中直觀展示了太陽能發電的利用方式和場景,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容易得出優點是:清潔,可再生;缺點是:光電設施、輸電線路等前期投資大,技術要求高。第二、三小題,需要學生從德令哈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可利用土地面積等自然條件,以及人口、經濟水平、資金和技術水平、基礎設施等社會經濟條件多方面去自主查找資料,形成知識鏈條,構建綜合思維網絡。通過探究,學生深入理解德令哈的自然環境對光電產業開發的影響,促進學生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的提高,強化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發展。
3.區域認知水平提升的教學應用案例
筆者在必修三第二章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教學中,在講授西北干旱的自然特征時,引入這樣一段紀錄片。
紀錄片及來源:CCTV軍事·農業頻道《大漠長河》第一集,總時長約30分鐘
選取時長:約4分鐘
選取內容:荒漠地區的氣候特征及西北地區干旱氣候的地質成因片段
紀錄片截圖:如下圖3
視頻片段展示了西北荒漠地區生態環境特征:大風日數多、風沙活動頻繁、降水稀少、蒸發量巨大,還介紹了西北地區荒漠化的地質和氣候成因。用動畫形象演示青藏高原的隆起對西南季風的阻擋,歷史上氣候異常的干濕交替,這兩大因素導致了西北地區荒漠化的形成。通過這樣直觀、動態的呈現,能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省掉對區域特征內容的枯燥解讀,而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特征,提升學生區域認知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教學應用案例
高中選修旅游地理第五章第一節《設計旅游活動》這節內容實踐性非常強。單純的課堂講解教學效果不佳,難以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筆者在這節內容教學之前給學生提供了如下紀錄片資源。
紀錄片及來源:CCTV紀錄頻道《航拍中國第二季》第五集廣東,總時長約50分鐘
選取時長:全集50分鐘
選取內容:以空中視角俯瞰廣東多地
紀錄片截圖:如下圖4
全集紀錄片時間很長,旅游地理教學課時有限,所以這部紀錄片推薦學生課后自行觀看。教師可布置實踐活動主題:設計適合家庭短期出游的廣東省內旅游線路,要求闡述設計理由。該紀錄片從多條線路,空中俯瞰廣東,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資源,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實踐活動思路。教師做好引導和組織工作,可讓學生自主組合成不同實踐小組,充分利用教材內外資源設計旅游路線。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為了設計出更優的旅行線路,學生需要搜集掌握各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綜合信息,有利于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和檢驗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也能滲透提升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等地理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汪陽.紀錄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19(8):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