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華
【摘要】? 科技發(fā)展使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業(yè)領域,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文章先分析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意義,再探討應用原則和對策,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物理實驗教學及重點難點的突破,最終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中物理 信息技術 應用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73-01
物理學科有一定難度,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點和難點。物理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要求比較高,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教師一直致力于教學改革探究。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物理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物理教學難題,并有效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高中物理學科特點顯著,知識難度較大,傳統(tǒng)物理教學模式單一,使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過程中,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抽象的物理知識直觀化,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拓展。信息技術的應用,能通過信息技術本身的特點,如視頻、音頻、動畫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信息技術通過動畫演示的方式將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物理知識直觀化,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基礎上,更利于學生理解。信息技術能對物理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能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拓展,通過開闊視野為后期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要體現個性化原則、互動性原則和學科性原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的各個學科,但在不同學科中的應用原則也不盡相同。在物理教學中應用要體現學科性,明確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是物理教學的一個載體,避免信息技術喧賓奪主。另外,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中的應用,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托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力載體。最后,信息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師生互動,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三、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1.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高中物理內容抽象枯燥,學生在學習時需要進行分析和想象,但結果還是學不好,這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對物理教學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在信息技術輔助下,教師可以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一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二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
如在進行“平拋運動”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平拋運動進行動畫展示,如子彈離開槍的飛行路徑,從桌上平行飛出去的小球的飛行軌跡等。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思考,以加強對平拋運動概念的理解。之后,教師再向學生進行提問:“你都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平拋現象?”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在問題的激發(fā)下,學習興趣驟升,進而會提升學習效果。
2.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實驗教學
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重要內容,也是教學重要形式。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實驗內容,有些可以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有些是無法進行具體實驗操作的。針對無法操作的實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比較困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模擬,讓學生通過動畫視頻的觀看,了解實驗過程及結果,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多媒體制作的動畫實驗視頻,學生可以進行反復觀看,還能將速度放慢觀看,以加深理解。
如在講授“自由落體”規(guī)律時,由于在實驗操作時,小球下落的速度比較快,學生無法清楚地了解小球下落時的瞬間速度和狀態(tài)。此時地,教師可以將小球自由落體運動做成動畫視頻,在給學生播放時,可通過慢放,讓學生觀察小球下落全過程的狀態(tài)。學生在相等的時間間隔內觀看到小球的不同位置,再利用標尺讀出下落的實際刻度,以根據自由落體規(guī)律進行相關計算。
3.利用信息技術突破重點和難點
高中物理的學科特點決定其重點和難點知識比較多,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將所有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一一講解,也不可能讓所有學生都掌握重點和難點。再加上學生課后時間學習任務緊,教師也比較忙,教師不可能一對一對學生進行輔導,這樣會導致學生的物理學習出現惡性循環(huán)。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重點和難點知識錄成視頻,通過資源整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將資源上傳到平臺,學生通過平臺進行資源下載和學習,并在學習后進行探討,以實現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如在進行“向心力”學習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火車或汽車轉彎,或游樂場過山車過程中的向心力進行動畫演示,讓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向心力,以加強學生對向心力運動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知識鞏固
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教師主要通過黑板板書進行教學,教學時效性差,因為學生要課后不能進行重復學習。信息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后,學生在課堂上對沒明白的知識點,可以在課后通過課件或視頻進行鞏固。
如在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教師可以將動能、勢能的相互轉換等重點知識進行小視頻的錄制,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展示,要求未了解的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視頻觀看和復習。這樣,學生在課后可以進行知識鞏固。
總之,信息技術是科技的產物,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重要促進作用。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但要明確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信息技術應用,以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和實效。
[ 參? 考? 文? 獻 ]
[1]張學龍.初探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碼設計(下),2019,(12):321.
[2]馬燕.淺談信息技術對高中物理教學的積極作用[J].才智,2019,(30):41.
[3]張維科.淺談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J].考試周刊,2019,(86):147-148.
[4]王雪蓮.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物理小組合作教學探究[J].神州,2019,(2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