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摘要】? 英國人格心理學家——米契爾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自我延遲滿足”研究范式。在以往有關文獻中發現,兒童的高延遲滿足與注意力集中、講道理、聰明、機智應變、能力強、合作性有關。而低延遲滿足的兒童趨于攻擊、好動、不能應對壓力、易于感情用事、愛慪氣等。由此可見,培養兒童延遲滿足能力至關重要!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學會等待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等待 生命 智慧 從容
【中圖分類號】? G612?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98-01
等待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生在學校打水需要等待,去飯堂取飯需要等待;在醫院看病、取藥需要等待;銀行辦理業務需要等待;車站售票需要等待……等待在每一個角落都無聲地存在!培養孩子從小學會等待是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是孩子逐漸走進社會、走向更好人生的必修課!
等待是一種從容
在當今追求快速、高效的社會,人們仿佛越來越缺乏等待意識,自我延遲滿足的能力越來越欠缺了,導致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能力存在不足。每年的節假日在高速公路上都上演不同程度的車禍,有著各種讓人寒心的報道。
(出自新聞報道)2019年2月15日晚,瀘陜高速安徽六安羅集服務區附近,當時發生了一起車禍,救護車及時趕到,但是因為應急車道被占用,救護車被堵在路上,拉響警報十幾分鐘,車輛也未能前行。本來5分鐘的路程被堵了整整30分鐘,其中受傷的男孩的母親非常著急,怕孩子耽誤了救治時間,下車跑向應急車道前方,下跪磕頭懇求讓道。應急車道的順暢,關系著每一個生命的安全和權利,一次讓行或者等待對于一個司機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是對于急救的患者來說,得到的是無比寶貴的救治時間。如果人們在車水馬龍的高速路上學會執行等待,從容地掌握自己的節奏,不貪圖一時的快捷、方便,也許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美好和感動!
等待是一種智慧
臥薪嘗膽就是一個典型代表。越王勾踐是一個具有大智慧和耐心的人,回到越國的勾踐沒有立即發兵攻打吳國而是等待。他用時間來沖淡吳國的戒心,尋找攻打吳國的戰機。勾踐茍且偷生,默默等待。歷經十年的臥薪嘗膽、韜光養晦、等到自己兵強國富的時候再攻打吳國,最終實現了復國的宏愿!等待讓勾踐收獲了成功!由此可見等待是一種多么重要的品質!
生命需要等待
(出自“科普中國”)伊米花是生長在非洲戈壁灘上的一種小花。伊米花的根系不發達,所以它不能在地下從四面八方吸取養料和水分,只有盡力把根伸向大地的深處。為了開花,伊米花需要足夠的養料和水分,而這,需要它努力等待五年!在第六年,它才得以盛開。可這種盛開只存在兩天,兩天后,隨著那美麗的花的凋謝,伊米花整顆植株也會死去。六年只為等待一次生命的怒放,六年只為了這兩天的生命輝煌。對于這些沙漠植物來說,等待成了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學會等待是一種美好品德。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會很難,但一定很重要。在培養孩子學會等待的教育路上,也許讓你心力交瘁,也許你如寓言故事——揠苗助長里的主人翁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成效。但是我們要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討要一種短暫的收獲,更是一種與意志力并存的等待。讓孩子擁有等待的品質,從而學會尊重生命,塑造其更優秀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將來成為更優秀的人。那么作為父母,我們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等待的良好品質?
父母要具備等待的判斷
首先,生活中的很多等待可能由孩子個人決定,但是大多數孩子都是聽從父母的判斷。所以父母要具備正確或者說合理的判斷能力,并且去執行,才可以正確引導孩子對等待的執行和延續,從而培養等待的良好品質!其二,要給孩子樹立一種自我意識,讓孩子擁有自我判斷的能力和自主性。讓孩子知曉有些事必須等待,有些事可以等待,有些事不可等。比如生活中,遇到紅燈的路口,這需要我們去等待,而救護車為了挽救生命,所有的交通工具都為其讓道,所以救護車不需要等待。
父母要先擁有等待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父母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父母要先擁有等待的能力,才能用行動去感染孩子,而不是靠說教。孩子的行為模仿能力與生俱來,在他們還沒聽懂你說什么的時候,就已經在開始慢慢地模仿和理解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的以身作則非常重要!父母得從小事做起,要從習慣的培養做起,從無人管束之下也能自律,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做起,擁有了習慣,也就擁有了能力。
父母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
培養孩子學會等待,需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一方面,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要素,孩子是一個弱勢群體,大多數時候需要依賴身邊的親人。所以孩子一切良好品質的培養和形成都必須要有心理安全感作為基礎。另一方面,父母要讓孩子信任你,父母必須要做到信守承諾,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在延遲滿足感時沒有產生焦慮不安,父母所承諾的事情也能在等待中得以實現。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對延遲滿足由慢慢接受到適應到可以自己控制滿足感的重要條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父母一定要給與孩子足夠的信任感,才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等待的意義并順利習得等待的良好品質。
等待,讓孩子學會從容面對自我,等待是人們感受高尚和美好的必備條件之一,是塑造優秀自我的重要條件!讓孩子從小樹立等待意識,讓孩子接受等待的過程,讓孩子了解等待的狀態,讓孩子擁有等待的涵養、信念和冷靜,讓孩子欣賞等待的從容。如此生活中便少了一份焦躁、緊張,多了一份心平氣和,對待一切事物都能從容淡定。即便社會中再快的節奏也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為生活中真正的主人,感受這份等待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美妙!
[ 參? 考? 文? 獻 ]
[1]《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5(20):125-128.
[2]《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7).
[3]魯中網-魯中晨報2019-02-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