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銅飛
摘 要:在大數據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受到了中小企業的認可,但其在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也面臨著風險。因此,本文基于大數據背景下供應鏈風險管理現狀,提出幾點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的創新建議,希望為相關行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 供應鏈金融? 風險管理
一、大數據背景下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現狀
現階段,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程度較為落后,遠遠比不上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但就總體情況來看,依然處在快速發展的狀態。據查閱有關資料得知,截止到2018年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接近16.5萬億元,同比上年增加了2萬億元。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大數據獲取難度和成本高、大數據信息真實性偏低以及用戶隱私安全保護力度不強等風險因素,不利于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
二、大數據背景下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建議
(一)對信息共享模式進行優化,控制數據獲取成本
想要實現對數據獲取難度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創新數據來源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打破舊有數據來源渠道的限制,同時,這也是實現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徑。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結合供應鏈金融和社交網絡。在大數據背景下,網絡上充斥著海量的信息,如何對這些信息數據加以利用,成為了供應鏈金融發展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將其與社交網絡相結合,利用社交軟件收集和處理數據信息,可以有效解決信息獲取難度大和成本高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掌握融資主體動態信息是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前提基礎,因此,在采集信息的過程中,需要把握細節,以加強對融資主體的了解,最終實現對金融風險的有效防控。
(2)使大數據核心處理能力得到強化,能夠在提高數據處理效率的同時,對大數據處理成本進行控制。與供應鏈內部所產生的數據相比,供應鏈外部的數據多為非結構化數據,無法被直接應用,需要對其進行處理,才能滿足風險管理的需求,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對格式標準進行明確,即可降低處理難度和控制成本,此外,應用專業的數據分析工具和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二)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使數據真實性得到保證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使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項技術可以將完整的金融市場細化分解為多個組成部分,分別為交易、區、塊和鏈,然后對其進行合理的總結和串聯,就可以降低風險管理的難度,簡言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強化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效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應用區塊鏈技術分割金融風險管理活動,并串聯和整合不同部分的活動及要件,通過函數計算方法的使用,對合約交易進行函數算法加密,之后予以存儲,可以防止數據信息泄露問題的出現,數據信息的真實性也會得到保證。
(三)借助法律和先進技術,使用戶隱私得到保護
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之中,服務者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其在掌握用戶信息時,通常不會采取保護措施對用戶隱私信息進行保護,致使用戶隱私泄露,故加大了金融風險出現的概率。針對此類現象,建議金融服務者和用戶借助法律合理劃分權利、義務和責任,并簽訂責任書,要求服務者在采集用戶信息時,必須要提前與用戶進行溝通,并征求其同意,在獲得用戶同意后,服務者方能利用數據技術,對用戶信息進行采集和處理。
除了法律手段以外,利用數據脫敏技術處理用戶數據,亦可起到保護用戶隱私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數據脫敏可以通過提前設置完成的規則,改變用戶數據信息的形式,這樣一來,就使用戶隱私信息泄漏的概率大幅度下降。為此,金融服務者應該按照要求,對用戶隱私信息進行脫敏處理,如有特殊需要,由系統內部員工手工處理亦可,但這種人工脫敏處理流程較為復雜,且容易出現錯誤操作。為解決這一問題,建議相關企業基于大數據技術,制定規則統一的脫敏產品,促使其數據脫敏實現產業化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背景下,供應鏈金融迎來了發展的契機,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風險隱患。建議金融服務者和用戶應采取對信息共享模式進行優化,控制數據獲取成本、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使數據真實性得到保證以及借助法律和先進技術,保護用戶隱私保護等措施,從而強化風險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馮娟,原春芬.大數據背景下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創新研究[J].商訊,2019(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