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
摘 要:我國新農村建設中,村集體財務收支業務數量多且包含很多類型。鄉鎮經管站是村級財務主要監管部門,必須要完善財務基礎工作規范,改進審計不嚴及監督不仔細等問題,嚴格控制財務管理質量,保障農民財產利益。基于此,針對完善鄉鎮經管站財務基礎工作規范相關知識,本文進行了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鄉鎮經管站? 財務基礎工作? 規范性
一、鄉鎮經管站財務基礎管理工作現狀
(一)財務基礎工作審計目標模糊
進行村集體基礎財務工作后,鄉鎮經管站工作量明顯增多,財務人員要與各村集體開展財務核實工作,整理并調查財務收支情況。但現階段鄉鎮經管站財務審計由幾個專職財務人員負責,一人負責會計與出納,由此為資金支出流向增加了風險。此外,各村集體報賬人員隊伍流動性大且報賬格式不夠統一,對村集體財務審計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二)資金支出監督不到位
新農村建設中,修路、打井、土地平整及綠化環保等項目必不可少,此類項目款項支出缺乏完善的監督體系,大多情況下是為村集體一次性發放該款項。簡單的財務決算書能對小額項目資金支出問題進行審核,卻無法有效監督復雜且周期長的工程,甚至有的村集體通過“未審先辦”方法進行村集體建設任務,無從考證審查資金支出,難以保障資金支出監督效果。
(三)財務管理缺乏公開性
村集體報賬員在日常報銷及土地承包合同工作中,必須要重視財務公開性。鄉鎮經管站中財務報表有復雜的公開內容形式,一般大眾難以理解復雜的會計知識。同時,常用財務報表也未明確闡述資金支出實際使用情況,財務公開流于形式,不利于資金支出情況判斷,由此加劇了資金流失風險。
二、財務基礎工作完善規范策略
(一)落實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流程
現有財務管理制度滿足鄉鎮經管站建設要求,因鄉鎮自身因素,制度落實不到位,財務流程部分環節存在漏洞,由此導致鄉鎮資產流失。此種情況下,增強制度權威性至關重要。首先,統一制度,實現制度化管理與監管,充分發揮制度對人為不可控因素的約束作用。審核過程中,構建包含村財務主管、理財小組及經管站在內的審核機制,通過審核方可入賬。其中財務管理中心對記賬環節進行統一管理,以此準確進行核算與記賬工作。
(二)加大資金支出的跟蹤監督
眾所周知新農村建設包含的項目比較多,如果沒有建立嚴格的機制跟蹤監督資金支出情況,專款落實難度比較大。例如工程款,要先根據項目預算與審批表等基礎材料對工程款進行初步審核,如果預算太多、審批不完整,就無法撥款。其次,跟蹤監督工程款是否合理落實,全面跟蹤監督項目務工、用料及耗費等,以防相關部門虛報人工與物料,同時還要提供項目質量檢測報告以此保障整體施工質量。最后,專款專用退回多余款項。嚴格跟蹤監督資金支出,結合具體單據對每日項目資金支出進行核算,加強資金支出控制力度。
(三)簡化并明確財務公開內容與支出
為了加強監督村集體財產,必須要重視財產支出監督,做好財務公開。首先,簡化公開內容,盡可能確保村集體成員明確資金數額、用途與累積支出等情況,從根本上實現財務公開。其次,財務支出明細要公開張貼。為了鼓勵村民積極參與財務監管,各村將財務收支表張貼于主要村路口,吸引人們更加關注集體財務。如果支出存在疑義,及時提供報銷細則與單據,促使財務公開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最后,財務政策的公開。如果村土地被占用,要結合土地培養合同為村民提供賠償,全面保障農民各項補貼;將各項財產發放政策落實到位,保護農民根本利益。此項財務內容的公開,為村集體財產支出的控制奠定基礎。
(四)增加財務管理培訓投入
作為事業單位,經管站能夠吸引高素質人才,以此為其提供人才保障。但招聘財務人員時,要嚴格把關,選聘品德高尚且業務技術熟練的高素質人才。嚴格應聘人員要求,提高準入門檻,持證上崗。另外,為經管站財會人員定期組織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業務能力同時做好其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經管站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保障財務基礎工作規范性。總體圍巖,經管站建設先進與專業化的財務管理隊伍,滿足崗位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鄉鎮建設中,經管站直接影響著其資金使用效率與安全性,尤其是利于保障農民合法權益。財務公開制度利于群眾積極參與鄉鎮資金管理,實現群策群力目標,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推動力。
參考文獻:
[1]禹文榮.完善鄉鎮經管站財務基礎工作規范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9(1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