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江 李靜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形勢調整,激活內需,促進居民消費對未來經濟持續增長作用愈發凸顯。長期以來的城鄉收入差異使得農村居民消費率偏低,文章以貴州省農村為例,分析農村居民消費特征,為制定合理的鄉村振興及扶貧開發政策提供一定實證依據。
關鍵詞:消費傾向? 消費結構? 農村? 收入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技廳項目貴州省扶貧搬遷移民消費狀況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研究(黔科合基礎[2016]1529-2號)
“十三五”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對外貿易形勢面臨著巨大挑戰,挖掘內部潛力,激發消費活力,促進消費升級成為新基調。而長期以來居民收入增長較緩,城鄉收入差距較大導致居民消費不振,特別是農村居民消費長期低迷,已經成為拉動內需,穩定經濟增長的瓶頸。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五年時間減少農村貧困人口700多萬人。基于此,本文對貴州省農村居民消費特征進行分析,以此為改善農民生活,評價扶貧效果提供一定實證依據。
一、貴州省農村居民消費基本特征
(一)可支配收入與生活消費支出同步增長
根據貴州省統計年鑒,2000-2015年貴州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費支出均呈上升趨勢,且在2010年后增速大幅提升,這也是貴州省經濟快速起飛的時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0年的1374元提高到2015年的7387元,年均增幅16.3%,人均消費支出從2000年的1096元增加到2015年的6645元,年均增幅約12.7%,略低于收入增長速度。
(二)消費結構逐步改善
從2000-2015年貴州省農村居民各項消費支出的比重來看,以衣著、食品、居住類為代表的生存型消費占據了農村居民的大部分消費支出,三者所占總比重從2000年的80.19%下降到65.55%,其中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即食物支出在總家庭支出中的比重由62.7%下降到39.8%。醫療保健、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類為主的發展型消費支出的比重從13.87%上升到16.9%。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類為代表的享受型消費支出的比重從5.94%大幅提升到17.52%。
總體來看,貴州省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自2000以來不斷改善,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比重持續提升,但生存型消費依然是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主要部分。改善農民生活,提高農村居民福利狀況仍任重而道遠。
二、基于ELES模型的城鄉居民消費傾向分析
基于擴展的線性支出ELES對城鄉消費進行分析。模擬結果顯示,無論邊際消費傾向還是收入彈性農村居民均高于城鎮,表明提高農村收入水平所帶來的邊際消費增量高于城鎮居民,同時也意味著收入水平較低是抑制農村消費的主要因素。農村邊際消費傾向排名前三位的是食品(0.340)、居?。?.202)、交通和通信(0.116),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前三名與農村一致,分屬生存型和發展型消費,中國居民整體消費結構仍處于從生存型向發展型提升階段。
農村居民收入彈性最大的是交通通信(1.595)、醫療保?。?.441)和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1.388),城鎮居民收入彈性最大的是居?。?.369)、交通和通信(1.114)、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0.953)。兩者的最大差異體現城鄉住房供給方式和價格的區別。同時,收入水平的高低會極大影響農村居民生病后的就醫選擇,醫療負擔仍然是影響農村居民福利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農村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的依然存在。
三、結束語
目前貴州省農村居民消費層次仍較低,邊際消費傾向和收入彈性均高于城鎮居民,著力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健全醫療保障制度,提升醫療保障水平,增強農民消費能力,不僅有利于提振經濟活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公平,提高居民整體福利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韓星煥.農村居民消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以吉林省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 2012(11):78-84.
[2]溫濤, 孟兆亮.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演化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2(7):4-14.
[3]胡日東, 錢明輝, 鄭永冰.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4,40(5):75-87.